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时间:2022-09-02 11:15:36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摘要]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钻研教材、改进教法、当好导演等角度探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以期对同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水平具有启发意义。

[关键词]提高 小学语文 教学 实效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5-0147-01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是每一个语文教师都非常关心的问题,因为,她不仅关系到新课改的成败,同时也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一、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方案

(一)课前做到“两深”

所谓两深,即深入挖掘教材,深入了解学生。新课改实施以后,语文教材的范本丰富多彩起来。但新课程目标只是规定了最低的目标,高层次的目标就要依靠教师去科学把握。因此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新课程之前,必须深入钻研教材,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在正确理解新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才可能科学地确定教学目标,实现教学的有效化。

(二)课间尊重学生,突出学生主体

课堂是教师贯彻落实新课程目标的重要阵地。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高度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关注并尽可能快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准确把握课堂进程的基础上,调动教师的创造积极性,将课讲得生动活泼。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科学把握课堂教学的变化,以学生的角度考虑激起学生探讨、发现知识的愿望,共同总结获取知识的途径、方法,发展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只要心中有学生,从学生出发,为学生服务,就能在课堂教学进程中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生成的新问题、遇到的新阻碍、课堂的气氛、教学的进展情况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进行再设计,让学生们的灵性和悟性在及时的调整中焕发出智慧的光芒。教师在课堂中灵活组织教学,正是教师有效实现课堂教学的集中体现。

(三)课后认真总结,实现自我突破

在教学实践中,每一节课都有成功和遗憾的地方,课后自觉进行反思,认真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及时弥补漏洞,是一个优秀教师突出的特征。事实上,一节课上完之后,及时反思一下课堂上的闪光点,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会促使教师实现自我突破。我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习惯反思一下内容:自己的教学是否有效?学生在三维目标等方面还有哪些不足?这无疑将时时提醒我们要以学生是否真正实现有效的学习来衡量我们的教学成果。

二、积极改进教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法之外,还应该根据个人的专业素养和教学风格选择教法。由于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就需要创造,而创造就必须发挥教师的特长和优势,每个语文教师的个性、气质、素养、专长等不同,教学中表现出的风格也就自然不同,任何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都是与教师个人的优势分不开的,都是一个教师紧密结合个人特长,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并不是所有先进的教法对每一个教师都适合,都有效。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切忌死搬硬套,任何形式的机械模仿都是不可能成功的。

三、当好导演,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一)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多思考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高度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地位,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多渠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主动地探究语文教学中的问题,启发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在语文教学工作中发现有不少教师提问后就马上让学生回答,不注意给学生多留一些思考的时间,如果学生回答不出,教师就急不可耐地进行启发诱导,有的甚至采取多种方法暗示,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找到问题的答案。这种表面上看起来学生很活跃的现象,实质上并没有多大实效。这种状况必须改变,尽管课堂上的时间很宝贵,但是教师还是应该在课堂提问后多留给学生一些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在回答过程中遇到一点儿困难,这对于激励学生去勇于探索应该是有帮助的。

(二)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解惑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往往是语文教师通过自己精心设计来引入、展开、延伸问题,然后再由教师来解答一个一个问题,看起来好像曲折动人、环环相扣,实质上却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课堂上热热闹闹、引人入胜,实际上学生成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局外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然难以调动。因此,教师只有高度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把引导学生组织学习作为教师教学的主要工作任务,才可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动脑筋提问题的积极性,学生才敢于在教学中大胆质疑、勇敢探究。

(三)教师应该给学生创造交流的机会

我过去上语文课时,也常常是占据课堂教学的整个时间,满堂都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表演,结果发现学生只是语文课堂教学中可怜的倾听者。有时采用一些启发式教学,目的也只是活跃一下课堂的气氛,调节一下学生的上课情绪,不至于昏昏欲睡。新课程实施以后,教师的主导作用依然要充分发挥出来,但同时必须高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教师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促使学生更好地学。如果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还像过去那样被动地接受知识,那么,语文教学的目标就不可能顺利实现。同时,教师还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互相竞争的精神,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全面深入地思考问题,理解课文内容;教师还应该给学生提供展示个性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充分的沟通交流,进一步加深对语文内容的了解。

上一篇: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下一篇: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课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