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教学感悟

时间:2022-09-02 11:04:29

《祝福》教学感悟

执教《祝福》时,有学生指出:祥林嫂的一生饱含辛酸和血泪,可谓是人在窘途,在她执着而又愚昧地追问“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时,假如“我”能给祥林嫂一个明确的回答,祥林嫂是不是不会死去?

在师生的深入讨论中,我们发现无论“我”怎样回答,祥林嫂的命运都是无法逆转的,她是非死不可的,以下就是我们探讨的成果。

祥林嫂遭遇了窘途。回想祥林嫂的一生可谓是人在窘途。“立春之日,丈夫亡故;孟春之日,被卖改嫁;暮春之日,痛失爱子;迎春之日,寂然死去”,在一个个美好的春天,祥林嫂不断遭受着命运的重创。其初始的原因,就是她丈夫的亡故,然后,她便踏上了坎坷的人生路,最后死在了欢乐的“祝福”声中。

祥林嫂是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鲁迅在《祝福》中写道:“和煦的春风,会吹拂在每一个有生命的人的身上。” 然而,这和煦的春风却没有吹拂在祥林嫂的身上。祥林嫂的不幸遭遇,桩桩件件却都发生在春天,哪怕在自然的季节里莺飞草长,鸟语花香,在祥林嫂的世界里却只有寒冷与黑暗。祥林嫂身处什么样的社会?周围都是些什么样的人,在她走向死亡的道路上推波助澜,让她在不幸的命运里丧失了享受她人生春天的权利?

谁剥夺了祥林嫂的春天?顽固冷酷的鲁四老爷把祥林嫂看成是伤风败俗的不祥不洁之物、“谬种”,剥夺了她参加祭祀的权利,在精神上迫害着祥林嫂;精明强干的婆婆把她当成挣钱的工具、可以买卖的奴隶,压缩着祥林嫂的生存空间;吃斋念佛的柳妈同情祥林嫂,但又把她视为不贞的人,视祥林嫂的伤疤为“耻辱的记号”,她想给祥林嫂寻求解脱的药方,她的善意之举反而给祥林嫂造成难以承受的重压,把祥林嫂推向更悲惨的深渊。软弱无能的“我”,作为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并没有用他的学识和思想拨开笼罩在祥林嫂头顶的乌云,面对祥林嫂一次次的追问,他匆匆地、胆怯地逃走了,祥林嫂失去了最后的救命稻草。

谁剥夺了祥林嫂的春天?所有这些人,都是冷酷的杀手。

祥林嫂是非死不可的。丁玲感叹说:“我读这篇作品觉得这是真正的悲剧。祥林嫂是非死不可的,同情她的人和冷酷的人、自私的人是一样的把她往死里赶,是一样在她精神上增加痛苦, 因为并不是这一个人, 或那一个人才造成她的悲哀的命运的。” 身处一个压迫人、愚弄人、毒害人的社会,面对愚昧而又冷漠的周围人,祥林嫂找不到活下去的理由那个时代,那个社会不可能给祥林嫂一个可以活下去的理由。祥林嫂,这样一位满怀希望而且有着顽强生命力的人也要最终倒下,让人们唏嘘感叹。然而杀害祥林嫂的元凶却还是封建礼教、宗法制度以及神权迷信思想。这些思想,像一张无形的网,笼罩着身在其中的每一个人。许寿裳说:“人世间的惨事,不惨在狼吃阿毛,而惨在礼教吃祥林嫂。”祥林嫂的窘途生活,让我们看到了封建社会的百态和人情冷暖,揭示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死也不是祥林嫂的最佳选择。生如夏花之绚烂,死也可如秋叶之静美。如果死亡可以让人得到安宁,死亡未必不是一件好事。然而,在祥林嫂最后的日子里,她面临的人生困境是生与死的两难抉择。活着,在祥林嫂身心屡受重创之后,已经成为无尽的折磨。贺老六和阿毛都离她而去,连自己的痛苦也被人咀嚼成渣滓而丢弃,最终被赶出鲁家,沦为乞丐。生已不如死,如果此时死亡可以让祥林嫂获得解脱,她或许会走上这样一条解脱之路。然而,对死亡,她也怀着深深的恐惧。这种恐惧,不是生命个体的寂灭、消失所带来的恐惧,如果所有的一切都可以随着身体的死亡而灰飞烟灭,祥林嫂倒可以安然合眼了。问题是,祥林嫂沦为街头乞丐,到了这等地步,鬼魂和地狱的梦魇仍然咬噬着她的心。她不仅生前哀苦无告,还必须怀着更大的恐惧走向死亡。 因为她若选择“死”,又怕有地狱。柳妈曾诡秘地对她说:“你将来到阴司去,那两个死鬼的男人还要争,……阎罗大王只好把你锯开来,分给他们。”鲁迅认为,中国女子,只要带上不节烈的罪名就除不掉,只有被这顶大帽子压死完事。祥林嫂对灵魂的疑惑不过是免遭地狱之苦的一种幻想,她的反抗带有封建宗法思想和封建迷信色彩,具有浓厚的悲剧性。祥林嫂,从肉体到精神都被封建礼教与神权迷信摧残虐杀,这正是祥林嫂的悲剧根本之所在。

祥林嫂在挣扎中死去,读者在痛苦中涅槃。祥林嫂的一生都打上了抗争命运的印记,但都是对悲剧的徒劳挣扎,在苦难中不断奋起,是人类的不屈精神,祥林嫂却最终死在了抗争的窘途上,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遗憾和深深的痛楚。

(作者单位:平度市第一中学)

上一篇:由《种树郭橐驼传》谈起 下一篇:置人于死地者 亦置己于死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