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颅内动脉瘤46例血管内介入治疗分析

时间:2022-09-02 09:39:10

复杂颅内动脉瘤46例血管内介入治疗分析

摘要:目的 探析复杂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46例复杂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6个复杂颅内动脉瘤,29例患者近全或者是完全栓塞,占63.04%,12例患者部分栓塞,占26.09%,3例患者永久性致残,占6.52%,2例患者死亡,死亡率是4.35%。结论 血管内介入治疗在复杂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具备良好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但还需进行探究观察。

关键词:复杂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效果;安全性

颅内动脉瘤[1]属于我国较为多发的一种疾病,是造成蛛网膜下腔自发性出血的主要原因,具有很高的致死致残率,传统上使用显微外科手术对患者动脉瘤进行夹闭的方法进行治疗。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血管内介入治疗在我国颅内动脉瘤临床治疗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且日渐成熟。笔者收集我院于2011年1月~2014年12月治疗的46例复杂颅内动脉瘤患者,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复杂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效果与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于2011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46例复杂颅内动脉瘤患者,本组男27例,女19例,患者年龄36~75岁(平均是(52.7±5.3)岁)。在颅脑CT检查中,23例患者均存在蛛网膜下腔出血。6例患者存在眼神经麻痹症状,4例患者共济失调,3例偏瘫,10例患者合并高血压。在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中,46例患者中共存在48个颅内动脉瘤,45例是单发,1例患者多发,所有瘤体均在患者颈内动脉系,其中7个位于颈内动脉海绵窦位置,4个位于颈内一眼动脉位置,8个位于颈内动脉视交叉池位置,16个位于颈内后交通动脉位置 ,9个位于前交通动脉,6个位于大脑中动脉分叉位置。

1.2方法 33例患者的动脉瘤为破裂出血,另13例患者的出血属于慢性期或处于非破裂阶段。使用支架治疗的患者,术前3 d,给予硫酸氯吡格雷[2](生产单位: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07)进行治疗,剂量为75 mg/d,再给予患者阿司匹林(生产企业: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78),剂量为100 mg/d,均为口服;急诊患者需进行栓塞治疗,分别给予患者300mg的硫酸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口服或者是通过胃管注入均可。多有患者均于术中进行全身肝素化,利用气管插管进行全身麻醉。利用球囊再塑形技术、解脱弹簧圈技术等进行治疗,部分患者使用支架技术进行治疗。

术后24 h内,需给予患者静脉滴入肝素,1000单位/h,使用支架的患者需在术后连续服用4~6个月的硫酸氯吡格雷,剂量是75 mg/d与阿司匹林,剂量为100 mg/d,终身服用。根据患者凝血时间对用药剂量进行调整,同时还需给予患者解痉治疗。

2结果

本次探究过程中,46例患者中,共48颅内动脉瘤,其中2枚较为简单,另46枚复杂颅内动脉瘤,近全或者是完全栓塞率63.04%(29/46),部分栓塞率是26.09%(12/46),永久性致残率是6.52%(3/46),2例患者死亡,死亡率是4.35%。43例患者术后随访时间在3~12个月,平均是(6.2±1.3)个月,均为颅内出血病例。22例患者使用支架+弹簧圈栓塞技术进行治疗,其中14例完全栓塞,4例近全栓塞,3例部分栓塞,1例失败,失败病例要是因为患者在早期治疗 中使用LEO支架,未能打开栓塞。

3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类生活习惯的改变与检测手段的提高,我国的复杂颅内动脉瘤发病率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患病人数上升明显,复杂颅内动脉瘤指的是①瘤体复杂;②载瘤动脉与瘤体之间存在穿支共壁;③瘤颈宽度大;④瘤体体积大,直径>2.5 cm;⑤侧支血液循环较差,无法孤立动脉瘤与阻断载瘤动脉[3]。

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在复杂颅内动脉瘤临床治疗上均能够获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通过开颅夹闭的方法治疗复杂颅内动脉瘤难度较大,风险较高。综合应用栓塞技术、支架技术在介入治疗领域中得到了广泛肯定,提高了患者的临床疗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从而减少经济负担。而支架技术 在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能够增加弹簧圈致密栓塞的可能,降低再通和复发率,又能够隔开动脉瘤,改善患者颅内血管的血流动力学,减少穿支血管发生堵塞的事件。血流动力学具备切应力,主要是指在血流作用下,患者的血管壁在单位面积中所要承受的力,属剪切力,主要包括两个方面:①血液具备粘性,因而血液在流动过程中,会对血管内壁产生作用力,与血管长轴之间存在平行关系,和血流方向之间存在相反关系,主要是由血液粘滞性产生的;②血液粘性应力作用于血管壁的同时,血管壁也会产生一个反作用,与血流方向保持一致。因此在临床治疗中,血液流动切应力是导致动脉瘤产生与破裂的唯一原因。

在本次探究过程中,笔者收集我院在2011年1月~2014年12月治疗的46例复杂颅内动脉瘤患者,共48个颅内动脉瘤,其中2枚简单颅内动脉瘤,46个复杂颅内动脉瘤。29例患者近全或者是完全栓塞,占63.04%,12例患者部分栓塞,占26.09%,3例患者永久性致残,占6.52%,2例患者死亡,死亡率是4.35%。与蔡涛[4]等的探究结果保持一致。

综上所述,复杂颅内动脉瘤患者使用血管内介入技术进行临床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液动力学,降低患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几率,具有良好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笔者将继续收集样本量,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进一步对复杂动脉瘤介入治疗进行临床分析。

参考文献:

[1]武琛,许百男,孙正辉,等.颅内外血管搭桥治疗复杂动脉瘤及搭桥血管闭塞的防治[J].中华外科杂志,2011,49(1):70-73.

[2]朱旭成,魏建军.复杂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09,17(6):470-474.

[3]肖兵,刘春平,赵卫,等.复杂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并发症分析[J].西部医学,2009,21(11):1964-1966.

[4]蔡涛,黄春燕,吴惠芬,等.复杂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附35例报告)[J].当代医学,2011,17(12):2-3.

上一篇:大专院校数学模块化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下一篇:生大黄贴敷神阙穴联合穴位按摩预防胸腰椎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