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数学课堂创新能力培养

时间:2022-09-02 09:30:51

浅析数学课堂创新能力培养

摘要:在数学教育方面,教师不应仅做知识的呈现者,更应该重视思想方法的教学,教学方法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知识的灌输方面,而应该改变以往的死板教学模式,提倡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学习方法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初步形成数学的思维策略。

关键词:数学课堂;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9-0146-01

中学阶段是一个人一生中非常重要的学习阶段,尤其是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培养的黄金时期。在数学教育方面,教师不应仅做知识的呈现者,更应该重视思想方法的教学,教学方法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知识的灌输方面,而应该改变以往的死板教学模式,提倡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学习方法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初步形成数学的思维策略。

1.初中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重要性

长期以来,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单纯的以学生考试成绩为评判标准,却忽视知识形成过程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它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一线的教师们充分认识到:中学数学教学,一方面要传授数学知识,使学生掌握必备数学基础知识;另一方面,更要通过数学知识这个载体,挖掘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更好地理解数学,掌握数学,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和一定的数学意识。事实上,单纯的知识教学,只显见于学生知识的积累,是会遗忘甚至于消失的,而方法的掌握,思想的形成,才能使学生受益终生,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2.营造宽松氛围,充分发挥学生潜能

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要使学生积极主动探究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地教学模式。因为这种课堂教学往往过多地发挥教师主导作用,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保留学生自己空间,尊重学生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中,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聪明才智和创造想像能力;其次,班集体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之间多向交流,在班集体中,取长补短。课堂教学中有意识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角色处于随时互换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合作能力。特别是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开展讨论,这是营造创新环境发扬教学民主环境的表现在班集体中。学生在轻松环境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学生敢于发表独立见解,或修正他人想法,或将几个想法组合为一个更佳想法,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集体创新能力。值得注意的是,任何合作都不要让有的学生处于明显从属地位,都是应细心把握,责任确定到每个学生,最大限度调动学生潜能。

3.强调数学思维,提高教学有效性

初中数学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利用数学规律及公式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而在这过程中,数学思维无疑是起主导地位的。具备良好的数学思维有助于学生正确处理数学问题间的信息,建立起解题思路。而这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学生从思维层面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此实现快速解题。举个简单的例子:

已知 S=求S的整数部分。

思路分析:这个题如果直接去计算它的结果,然后再决定它的整数部分是几,势必将非常麻烦,而且容易出错,如果结合这个题的具体情况,它是要决定一个数的大概大小,因此只要稍稍放宽一些范围,定出两个数之间即可。

165<S<165.92 所以,S的整数部分为165

其实,这个解题的过程就是学生思维转换的过程,就是学生数学思维运用的能力的考验。而教师如果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进行有效的训练,则可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起到快速解题效果的同时,也就达到了教学的基本目标。

4.趣味教学,增加吸引力

初中数学的教材改革之一是在课文中穿插了“想一想”、“试一试”、“议一议”等栏目,知识性和趣味性并重。它对求知欲旺盛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诱惑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阅读、动脑、观察、想像的思维能力。如“勾股定理”中介绍勾股定理的历史和中外古代数学家探索和发现勾股定理的趣事。又如“黄金分割”中不仅介绍了黄金分割问题的提出、作法和证明,而且指出黄金分割在几何作图上的作用。书中还介绍了黄金矩形、黄金三角形、拍照、舞台布置等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为了更好地体现应用数学的意识,可以列举黄金分割在“优选法”(简单地说,优选法是合理地安排试验以求迅速找到最佳点的数学方法。试验设计也是一种数学方法,一般说来,它是考虑在多因素情况下安排试验的方法,它可以帮助人们通过较少的试验次数得到较好的因素组合,形成较好的设计方案。)中的普遍应用,让学生感觉到数学的魅力。事实证明,穿插于课堂的趣味教学,不仅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5.鼓励学生合作交流

为了促使学生合作交流,在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上要变革,由原来单一的班级授课制转向班级授课制、小组合作学习多种教学的自制形式。教师可指导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借助学生之间的互动,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并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首先,合理分组。为了促进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首先应对全班同学适当分组。分组时要考虑学生的能力、兴趣、性别、背景等因素。一般讲,应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保证每个小组在相似的水平上展开合作学习。其次,明确小组合作的目标。合作学习由教师发起,教师不是合作中的一方。这种“外部发起式”的特征决定了学生对目标的理解尤其重要。只有理解了合作目标的意义,才能使合作顺利进行。因此,在教学中,每次合作学习,教师大致应明确提出合作的目标和合作的要求。

上一篇:如何培养学生思维与兴趣 下一篇:刍议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数学情境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