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专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分析

时间:2022-09-02 07:53:19

中专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分析

摘 要: 中专学生在自我意识、人际交往、求职择业,以及学习、生活、成长等方面遭遇的压力容易使他们产生种种心理问题,其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学校在促进学生精神成长和身心和谐发展上担当着重要的责任,但是当前中专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生、教师和学校等方面都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制约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 中专学校 心理健康教育 问题

2004年7月,教育部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学生精神成长和身心和谐发展的需要,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必然要求,中专学生中种种心理问题的凸显,以及由心理问题诱发的不良事件也充分证明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是,当前中专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生、教师和学校等方面都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制约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一、中专生心理健康现状

个案:午休时间,某中专学校的王老师一进卫生间就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一位男生瘫坐在地上,脸色苍白,袖口高高挽起,正拿着小刀片在自己手臂上划,手臂上已经有深浅不一的数道伤口,地上淤积了一小滩血。不久,王老师缓过神来,一边帮学生止血,一边叫人通知校长,找车将学生送往医院救治。

事后了解到,该男生在遭遇不顺时,常常采用极端方式发泄,在校期间已两次自伤。此次,该男生因喜欢班级的一位女生,多次对这位女生表示好感,女生没有理睬他,他又几次找到班主任要求调换座位坐到该女生旁边,班主任没有答应。该男生感觉人生没有意义,心情愤懑,就选择用这种方式发泄情绪,但没有自杀的念头。

这个真实的个案在让人感到心惊和遗憾之余,折射出当前青少年学生心理问题的严重性。我们常常听到教师群体中发出这样的感叹:“今天的学生怎么了?心理这么脆弱?”“现在的问题学生太多了!”学生中种种心理问题的凸显,以及在问题心理诱发下出现的言行偏差、品德失范,甚至是偏执、极端的行为处事方式,让教师们在辛勤付出之余常常有种挫败感和失落感,学校和教师们普遍感觉教育难度加大,教育压力增加。

中专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少年期向青年初期过渡的重要阶段,有人称之为“狂飙期”或“极不稳定期”,在这个阶段,其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确立,人生理想和生活信念比较模糊,是非观念和判断标准不够明确,属“心理易感”群体。“随着学习生活由普通教育向职业教育转变,发展方向由升学为主向就业为主转变,以及将直接面对社会和职业的选择,面临职业竞争日趋激烈和就业压力日益加大的环境变化”[1],这时,来自自我意识、人际交往、求职择业,以及学习、生活、成长等方面的压力容易使他们产生包括躯体症状、焦虑、紧张、抑郁、不安、恐惧等情绪困扰及种种的适应问题,严重的甚至引发精神症状。

遭遇心理困扰的中专学生在学习、人际交往、品行等方面更易表现出以下问题: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贫乏,学习成绩不稳,出现违反课堂纪律、不能完成作业、考试舞弊、厌学、逃学现象;情绪不稳定,喜怒无常,意志薄弱,自控力差;人际焦虑,容易和他人发生冲突,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紧张;做事缺乏耐心,态度消极,自责倾向,心理承受力差;意志薄弱,缺乏自信,难于应付挫折,遇事多选择逃避,个别甚至采取轻生的极端方式;在行为上也容易出现打架、骂人、说谎、破坏公物、自伤或伤人等现象。

有研究指出“中专学校在每个班级当中都存在一定比例的呈现不同心理不健康严重程度的学生”[2]。面对这样的学生群体,中专学校迫切需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提升心理健康能力。事实上,当前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学校干预仍处在起步阶段,中专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中专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分析

1.学生层面的问题

(1)认识上的误差。身体上的疾病容易被人接受,心理上的疾病呢?许多中专学生往往将心理问题和心理变态画上等号,认为需要心理辅导的人都是心理变态,当他们遭遇心理困扰时,因为担心遭到同学们的误解和嘲笑,通常选择向朋友倾述或是深埋心底,而不敢主动寻求心理老师的帮助。

(2)缺乏自我心理健康的意识和能力。由于缺乏必要的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意识,没有掌握自我调控和疏导情绪的方法,加上认知水平的局限性和心理免疫力低下,导致学生对自身的心理问题认识不清,不能引起重视,不懂得需要寻求帮助,更无法自我排解。而心理问题是动态的,淤积于心中,心理危机不能得到及时排除,当遇到某种特殊事件或外在刺激时可能会突然性爆发。

2.教师层面的问题

(1)教师对心理问题学生的回避。一些心理问题学生由于心理免疫力差,自控能力和耐挫心理较弱,在校园内一旦遭受外界事件(如教师的批评教育、同学间的矛盾冲突等)的刺激,极易诱发异常言行,甚至采取极端行为来“解决”问题(如自伤、伤人、自杀等),造成严重后果并引发社会不良影响,此时学校和教师不得不为心理问题学生的校园行为买单,经济赔偿、行政责任、声誉受损、舆论和社会各界的压力等成为学校和老师难以承受之重。有的教师因害怕承担责任,在学生心理问题的处理和心理危机的干预上谨小慎微,谈虎色变,有的教师干脆选择回避心理问题学生和学生心理问题,发现苗头赶紧推给家长,导致教师的教育压力增大,心理压力增大。

(2)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技能的不足。由于学生心理问题成因的复杂性,表现形式上的多样性,家庭、社会、学校不同环境背景及多种因素都可能诱发学生产生心理问题,教师必须关注不同环境和背景下学生心理问题表现及其成因,扮演心理疏导者、治疗者的角色,引导、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但由于专业心理知识和心理辅导技能的缺乏,许多教师面对心理问题学生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

(3)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界限没有厘清。由于长期以来学校主要是依靠德育即思想政治教育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对待心理问题学生,一些教师常常习惯性地不加甄别,简单地将他们划归为品行问题学生,将学生的所有问题(包括心理问题)归为思想道德问题,认为解决问题要靠做思想政治工作来完成,过高估计德育的功能,在某些时候反而强化学生的心理问题。另外,有的教师认为心理老师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当遇到“难以管教”的品行问题学生时,也将他们带到心理咨询室,要求心理老师做学生工作,给学校心理咨询带来干扰。

(4)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学生的不良情绪80%来自于身边长者的影响(包括教师)。“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必须要有健康的心理和人格特征,教师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学生的社会性和人格品质的发展”[3]。如教师情绪紧张、烦躁、忧郁会产生一种紧张与压抑的学习气氛,使学生惶惑不安;教师在自身心理情绪问题下不适宜的教育言行会直接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使学生抗拒、逆反,进而影响学生人格、情感的健康发展,并极易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丧失学习与行为努力的动机与进取心,因而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效果。然而当前,教师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同样不容乐观,因此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保持健康心理,消除师源性的学生心理问题,也是一个难题。

3.学校层面的问题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有待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是一项思想性和技术性都很强的工作,有它自身独特的原则、方式方法和技能技巧”[4],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需要一批具有一定专业心理知识和心理咨询技能的教师。当前中专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配置上数量不够、质量不高,专职人员少、兼职人员多,主要是由德育教师和班主任承担,对心理学知识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缺乏足够的了解,很难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因此,面对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学生群体,面对越来越复杂化、多样化的学生心理问题,如何开展师资培训,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队伍势在必行,专业人才的缺少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瓶颈。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没有真正落实。教育部印发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德育课课程体系之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一般每学期不少于10学时。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是中专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手段,课堂上应以活动和体验为主,有针对性地传授一些心理调节的知识和技能,对学生的共性问题进行团体辅导和教育干预,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心理保健常识。但是各中专学校在课程开设上还存在一些实际问题:课程保障方面,中专校更多地侧重专业知识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心理健康课常常不能真正落实;教师保障方面,由于专业心理教师人数不足,只能由德育教师任课,教师缺乏相应的素质和技能;教材、教法保障方面,虽然使用材,但缺乏系统、科学的教材教法研究和建设,教师授课的随意性大,教学方法不规范,甚至与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原则相背离……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学校心理健康课实效性低下。

(3)心理咨询室形同虚设。如今中专学校都设有心理咨询室,硬件设施完备齐全,但却忽视了关键:心理咨询教师是否持证上岗?上岗前有没有经过专业系统的培训?能否为心理问题学生提供有效的心理疏导?有的学校心理咨询室由德育教师承担,体现了观念中仍然将德育与心理教育混淆或是没有厘清二者的关系。有的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形同虚设,仅是作为应付上级各项检查的硬件之一,前来咨询的学生寥寥无几,难以真正发挥心理咨询室的功能。

(4)忽视了校园心理环境建设。学校自办的报纸、宣传栏、校园广播、教学区和生活区走廊悬挂的字画、班级黑板报和班风标语等既是传递心理健康知识的窗口,又可渲染出积极的心理健康氛围,让学生随处感悟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不经意间也能接受心理健康教育。但是,当前大多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却仅限于常规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心理咨询室,偶尔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局限了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知识的途径,忽视了校园心理文化和心理环境的建设。

以上问题横亘在中专学校面前,制约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只有中专学校不断探索,改进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拓展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提高教师的心理知识水平和心理辅导技能,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提升心理健康能力,才能积极应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各项难题,加强对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能力,让教育真正成为满足学生的生命需要、完善生命世界、体验生命成长的过程,为21世纪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04.7.

[2]李爱华.中专生心理健康探讨.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5,50,(1).

[3]庞丽娟,洪秀敏,姜勇.教师心理健康:关注与促进.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5).

[4]王菊芳.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5).

[5]卫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策略.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5,(9).

[6]梁建梅.教师要有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山西教育,2005,(5).

上一篇:谈谈如何做好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下一篇:皮格马利翁效应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