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眠药合理使用细节多

时间:2022-09-02 07:29:47

要治疗失眠,首先要找出其潜在原因,究竟始因于精神疾病、身体疾病、行为学习因素、其他药物影响、或原发性失眠,才能据此提供最适当的治疗。安眠药物治疗属于治标,然而一般医师或患者,似乎把安眠药当做处理失眠的唯一方式,一旦失眠就想到安眠药。安眠药物是医疗用药,适当合理使用,才能为患者造福,不当滥用则与无异。7种状况可以考虑使用安眠药物

偶发的短暂性入睡困难,必要时可使用短效性安眠药助眠1—2天。

生活压力或心理创伤造成的心因性短期失眠,常属于入睡困难及浅眠易醒,因而可睡前使用中长效抗焦虑剂、安眠药或并用抗抑郁剂,等到生活压力过去,心理恢复平静,再逐渐减药停药。

焦虑症患者,或许因为个性使然,虽然并无太大生活压力,却整日心情焦虑不安,影响生活质量。此时需服用长效的抗焦虑剂,以降低日常焦虑困扰。若合并失眠,可增加睡前抗焦虑剂的剂量即可。

长期心情低落的忧郁病患者,时有长期睡眠障碍。该类患者应先用镇静性强的抗抑郁剂,必要时可配合安眠药物使用。

严重心理、生理性慢性失眠及始于儿童期对其他治疗无效的慢性失眠,应以行为疗法为主,辅以安眠药物,以重建其睡眠型态。

某些器质性睡眠疾患,如周期性腿动症候群,可辅以安眠药物。

某些身体疾病或治疗及用药所造成的疼痛、不安及失眠,可短期使用抗焦虑剂或安眠药。

选择合适的药物,掌握服用原则

不论睡眠状况如何,药物须每晚服用。医师视患者睡眠状况而定期调整药物。这是为了建立良好持久的睡眠状态,让患者无须每晚矛盾是否当晚必须服药,以致过度担忧而更难入睡。每日服药还能免于安眠药用用停停造成的反弹性失眠,使患者不致产生“我一定得服药才能睡的着”的错误观念。

服药方式应明确固定,最好在上床前半小时服用,不宜在上床后或睡不着时服用。尤应避免“视睡眠状况增减半颗一颗”等模棱两可方式,很多失眠的人有着强迫性人格特质,对医师“睡不着再服药”的指示会过度听从,因而卧床试图入睡之时,仍时时监看自己是否睡着,该不该起床服药。这种警醒状况下必然会加重失眠,因此应避免在不良睡眠与药物服用之间形成制约性负向关系。

每次只使用1种安眠药,避免合并使用多种抗焦虑剂或安眠药,否则在医师衡量何种药物有效时,会造成判断困难。

如单纯为睡眠问题,安眠药不宜使用>1个月,应积极以非药物等其他治疗方式配合,达到完全停用安眠药的目标,以避免药物耐受性及药物依赖。骤然停药易造成比原先失眠程度更严重的反弹性失眠,在使用大量短效安眠药之后尤易发生,因而停药时需在医师指导下逐渐减少药量,等身体适应后再完全停药。

绝对禁止与酒精或其他中枢神经抑制剂合用,也不可并用安眠药及提神药。

上一篇:醉酒后出现高热,伴咳嗽、咳痰、畏寒、寒战、肌... 下一篇:心慌、出虚汗等症状反复发作,谁是罪魅祸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