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广播谈话节目的主持艺术

时间:2022-07-25 05:06:04

交通广播谈话节目的主持艺术

《1074交通直播间》是呼和浩特交通广播的一档主打栏目,它的前身是开播于1998年的《空中红绿灯》。从有赛立信的相关调查报告开始到现在,《107交通直播间》在呼和浩特落地的将近20家电台的所有栏目中,排名一直位列全区日播节目50强中的前20名。

交通广播的开办完全是市场细分的结果,更是市场的需要。交通专业节目从某种程度上说,它属于谈话类型的节目。如何让这类节目听起来有血有肉?这就是我们要谈的——谈话节目的主持艺术。

要做好交通专业谈话节目,首先我们要解决3个问题,即:内容——“谈什么”、嘉宾——“和谁谈”、方式方法——“怎么谈”。

一、谈什么

作为地方媒体、听众身边的贴心人,我们在节目中通常会选择与听众生活、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交通话题。实际上,交通专业谈话节目的生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话题本身的冲突性,因此,节目所要谈的交通话题首先要拥有冲突性。比如说,在2010年,呼和浩特出租车行业管理部门应广大司机的要求,拟决定增涨出租车起价费以及每公里的运费,于是向广大市民征求意见。《107交通直播间》连续推出四期“打车难”“打车为何难”“如何解决”“涨价是否可行是否必要是否可以解决打车难”探讨这一事件。出租车司机要求涨价,百姓不愿意它涨价。因为话题有冲突性,播出内容与当地百姓出行密切相关,故而引起了各方高度关注。只有选取具有冲突性的话题,各方才会有交锋;有了交锋,节目就耐听,有吸引力。

二、和谁谈

交通广播专业节目通常会依据所要谈的话题选取嘉宾。仍以呼和浩特出租车涨价一事为例。在四期节目中,分别根据话题,有针对性地选取普通百姓“现身说法”讲述打车难;邀请学者、行业记者和出租车司机代表,探讨打车为何难;邀请学者、出租车司机代表和出租车行业管理者,探讨如何解决打车难;邀请学者、出租车司机代表和物价局相关人士,探讨涨价是否可行,是否必要,是否可以解决打车难这一难题。

另外,选择嘉宾时要提前考虑到对方的观点、态度,可以选择持有不同观点的两位及两位以上的嘉宾共同完成一期节目。不同的嘉宾,拥有不同的背景、性情和见闻以及价值观等;不同观点的碰撞,可以充分展示出不同的社会文化和心理结构的冲突,增强节目的可听性。

三、怎么谈

很多前辈或学者针对如何主持谈话节目给出过很多的方式方法,在这里,笔者想就自己的主持经历,浅显地谈一谈自己的主持经验。

在每一期节目中,笔者都深刻地体会到主持人在交通专业谈话节目中所起到的引导和控制局面的作用,或许可以说主持人在谈话节目中具有核心地位和灵魂作用。

相比电视栏目或其他省市的交通专业节目·外埠所有电台几乎都有很多工作人员共同来完成,笔者所在的栏目则除笔者之外,只有一两位负责采访的记者,因此从节目的前期策划开始,基本都是一手包办。其中包括话题的筛选确定、选题的调查研究、嘉宾的选择,谈话的范围、走向、层次、节奏和形式,了解相关的政策精神,预测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同意见和争论等等。前期工作是每一期节目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也为接下来如何谈奠定基础。

每一期节目的魅力主要是来自现场的、即兴的、多向交流的和不可预测等因素,这些因素使得谈话节目始终保持新鲜和贴近生活。在谈话过程中,要营造良好的访谈氛围,以尊重叩响嘉宾的心扉,以情感赢得对方的信赖,以良好的专业背景知识成就访谈。这不仅仅适用于所邀请的嘉宾,也适用于打进热线电话的听众。

主持人作为谈话节目的核心人物,在节目中要专注聆听、及时跟进;在关注嘉宾的有声语言的同时,还要关注嘉宾的身体语言,走进他的内心世界;遇到敏感话题要敢于面对,并懂得随机应变;节目中要充满人文关怀、适度追问。追问和质疑是有一定限度的,过度追问往往会造成被访者的不安甚至愤怒。根据所要达成的播出意图,推进谈话层次,控制谈话节奏。态度何时软何时硬、何时打断、何时使用激将法激活节奏、如何加温加码又在何时适度降温,都需要主持人随机应变。

交通广播专业谈话类节目发展到今天,已经渐渐地成熟起来,在今后的节目中如何扬长避短,如何长期吸引受众以及扩大收听群体是一项长期任务.....

(作者单位:呼和浩特广播电台)

上一篇:忌一稿多投 倡一稿独投 下一篇:中西药复方制剂花甲之年的哀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