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解决学生不喜欢音乐课的问题

时间:2022-09-02 07:16:17

努力解决学生不喜欢音乐课的问题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3-0221-01

新学年开学了,为了更好地上好音乐课,我向学生问了这样的问题:同学们希望老师怎样给你们上音乐课?上什么内容?然后让大家分组讨论。可是得出的结论却令自己感到有些意外,我们的学生绝大多数热衷于流行歌曲、偶像歌星。所以他们的回答也尽是希望老师教流行歌曲。稍微能让我感到舒心一点的回答是:半节课上课本内容,半节课听唱流行歌曲。我进而问了这样一个问题:那么你们喜欢音乐课吗?得到的答案是同学们大部分喜欢音乐而不喜欢音乐课。这不能不让我反思一下我们的音乐教学到底出现什么问题了。

1.始终贯穿情感教育

夏丐尊曾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源泉,教师热爱自己的学生,必须真诚。所谓真诚是指教师的情感投入是真正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教师的真情实感最容易引起学生思想感情的共鸣,并借以赢得学生对教师的无比信赖。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如果教师缺少对教学对象的热爱之情,是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音乐教师与学生平时接触不多,一周内仅有一、二课时的课堂交流时间,在上课中一定要努力创设平等、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如带着微笑走向课堂;提问时充满对学生的信任和成功的期待;当学生答错或唱错时做到耐心指教、给予帮助和鼓励;充分利用课前和课后的时间,了解掌握学生平时接触的音乐作品,帮助他们进行审美分析和评价,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审美趋向。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用丰富的情感去教学,用真心去关爱每一位学生,不断叩击学生的心弦,课堂上必将闪烁出灿烂的情感火花,形成情感效应,激活学生的音乐细胞,使学生不仅喜爱音乐,更喜爱上音乐课。

2.解决教学内容同学生的需求之间的隔阂

我在调查时很多学生这样回答:老师教的那些歌太难听、太难学了;我们喜欢唱一些好听的歌曲,而老师讲了很多乐理,我们不喜欢;老师让我们听的那些曲子我们不喜欢;我们喜欢流行歌曲等等。总归一句话,我们的教学内容与学生之间有隔阂。我们按照目前的方式和教学内容去给学生上课,其实初衷是好的,是想让学生更好更系统地掌握一些技能。但是却没有和我们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达到很好的衔接。

当把音乐课上成了纯技能课。枯燥乏味、机械训练的多,兴趣激发、情感抒发的少。如果过于偏重技能,那么我们音乐课就成了音乐基本功训练课。把音乐当作机械的技能去训练,把小学生当作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训练。这样做,可能在一段时间里或表面上对一部分学生会有一些效果,但却因此削弱了绝大部分同学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甚至对音乐课的讨厌.这种局面一旦形成,那么我们再费苦心、再挖空心思去给学生教什么我们自认为有用的知识,还会对学生产生什么作用呢?实际上,这样的音乐学习与课堂教学从根本上扭曲了音乐作为人类情感艺术、精神火花的本性,是与音乐教育的基本原理背道而驰的。

从第一堂课开始,就明确音乐的本意,我发现这样反而能更好地让学生觉得音乐好学,好理解,能够更好地树立他们学音乐的信心。音乐欣赏课,我基本不强调音乐知识,但对音乐的创作背景,会很详细地介绍,因为这样能让学生对音乐有更好的理解。比如在介绍蓝色多瑙河的时候,我会从奥地利人打仗输给普鲁士人开始讲,到金色大厅的每年新年音乐会倒数第二个曲目,再到奥地利人心目中的第二国歌的位置,谈到民族凝聚力,还可以再引申到我们国家的黄河钢琴协奏曲等,这样学生在欣赏作品的时候,他们的思维已经超越了音乐本身,有了更多的体会。至于它的曲式结构,又有谁会在意,又有谁认为有记住的必要呢?

3.解决音乐课上音乐之外的因素过高的问题

音乐课应以音乐为主,应让学生用心去体验、去理解音乐。而不应像其它课那样,主要靠老师的语言讲解使学生理解作品。特别是上音乐欣赏课,一堂课里的一半甚至一大半时间都是老师语言文字的解说,剩下的一小部分时间才给学生听音乐。真正留给学生去思考、去感悟、用音乐去激发想象的却很少。用语言表达的比较多,而用情感体验的却较少。教学中语言多、音乐少,就全然没有了音乐的特性,也没有了"音乐作品是要悟的"这个道理了。这样做只会使学生对欣赏过的作品没印象。音乐作品积累少,对音乐的感悟浅溥,最终是对音乐没了热情。

音乐考核也就是音乐评价的方式,我认为极为重要,应该是我们教学理念的体现。我的考核要求就一句话,用一分钟,表演一个节目,与其说是考核,可能更准确的是上一堂表演课,学生可以选择唱歌,讲笑话,表演小品,讲相声,表演乐器等等,我甚至不鼓励他们选择唱歌。我看中学生表演过程中的想法,只要有想法,我就会给高分,因为学生的想法才是最有价值的东西。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全国上下积极倡导的音乐创新课。我们知道,音乐之所以对培养学生创造力有独特的作用是由于它是一门创造性很强的艺术。它在表演、欣赏、创作的各个环节都体现出了鲜明的创新意识和独到的创造行为。因此在音乐创新教育课中我们要充分利用音乐艺术的这一特点来进行教学活动。但是创新课不能脱离了音乐艺术的特点,把音乐创新课上成了美术课或手工课,使创新课失去了音乐性。音乐课就应让音乐来说话,任何缺乏音乐性的音乐教学都只能削弱同学们对音乐应有的兴趣或扭曲同学们对音乐的理解,都是不可取的。

音乐可以陶冶人的心灵,是人获得美的感受、美的发现、丰富多彩的生活。音乐课在学校教育中的功能是陶冶情操、培养集体主义精神、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德育教育的辅助手段。音乐课是一种人文性课程,它不再将音乐视为单纯的消遣娱乐或单纯的技艺,而是把它视为人类文化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的结晶,具有较高的人文价值,音乐课程重视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创造美和鉴赏美的实践,通过"教"与"学",使学生的音乐经验不断得到丰富和升华,获得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当然,以上只是我个人的观点,或许在思想认识上还存在着某些缺陷和不足,但是根据目前我们的音乐教学现状,改革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不足之处显得犹为重要。只有努力改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的音乐课才会为同学们所喜欢,才能达到其应有的效果。

上一篇:浅谈以人为本的班级创建 下一篇:美术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