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课堂提问技巧

时间:2022-09-02 05:59:59

名师课堂提问技巧

我们经常听一些大师级的课,名师成功的背后不仅折射出教师个人的文化素养与教学风格,还能让我们从中探究教学大师们组织课堂、开展教学的技巧。其中,提问的技巧不可忽视。下面我将结合窦桂梅老师执教的《晏子使楚》,谈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问题。

《晏子使楚》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教学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从生动的故事中,体会晏子高超的语言艺术,感受晏子语言中透出的大义凛然和爱国精神;二是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特点,了解作者通过人物对话来刻画人物特点的表达方式。

窦桂梅老师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重视提问的方法和技巧,她的课堂气氛好,效率高。细细研究,窦老师的课堂提问给了我以下的启发。

一、提问要有目的性

设计问题时要考虑提出问题是否为了启发学生的思维或掌握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能否为教学目的服务。要做到目的性强,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针对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精心设计几个关键性的提问。这样,在有限的时间里,抓住重点,突出要害,才能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不能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随意提问。

例如窦老师在讲到对“子”的理解时,她问:“他原名叫晏婴,在这里为什么称他为晏子呢?”学生说因为他是齐国的大夫,对齐国有功,他厚爱百姓,所以百姓尊称他为晏子。为了让孩子更深入了解“子”是对有贡献的男人的尊称,她接着是这么问的:“假如我也生活在那个时代,要注意我的性别,我可能也会对国家做出了贡献,他们怎么不叫我‘窦子’啊?你发现了什么?”窦老师这一问就是有目的地引导孩子思考“我”不能称为“窦子”的原因主要是跟性别有关,只有男子才有可能称为“子”。学生在教师有意识地引导下思考,从而获得对“子”更准确的认识。

又如,在学生理解文章大意之后,窦老师是这样组织课堂活动的:

师:“楚王就这样一次一次地侮辱晏子,然而,最终的结果是:从这以后,楚王再也不敢不尊重晏子了。那楚王不得不尊重晏子的什么呢?一起说――”(生:“口才。”)

师:“在三个故事里晏子都说了什么?你可以随便选择,哪句话都行。放开声音读一读,然后讲一讲,你评价一下晏子的口才给你什么样的印象?”(生默读)

我们知道教学这篇课文,其中一点是让学生从生动的故事中,体会晏子高超的语言艺术,感受晏子语言中透出的大义凛然和爱国精神。此环节,窦老师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以后研读故事,从晏子的三次智斗中了解晏子的口才,探究其语言魅力,为下面感受晏子的大义凛然和爱国精神作基础。

二、提问要有系统性

系统是指问题不是各个孤立的,彼此之间应显示一定的难易深浅的梯度和内在联系,具有连贯性。系统性要求设计的问题难易适度,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构成一个有机的系统。“适度” 的标准。是学生要经过认真思考才能正确回答,范围最好控制在学生的现有水平和经过思考可以达到的水平,也就是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如果设置的问题过于简单,学生毋需进行思维活动就能回答,这样的问题就成了形式,没有任何意义。反之,教师把问题设置得过难,超越了学生的智力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学生就会放弃对问题的回答,久而久之就会丧失学习兴趣和信心。这就要求教师提出的问题既要有一定的难度,又不能完全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只有在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按照逻辑的和循序渐进的原则提出问题,才能有效地训练学生思维的系统性,并使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

窦桂梅老师在这方面是很注意的。例如前文所提到的,窦老师在讲到对“子”的理解时,她让孩子在考虑她性别的基础上,思考自己为什么不能称为“窦子”。窦老师这一问不仅具有很强的目的性,而且难度适中,紧扣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有助学生思考,获得对“子“的认识。当然窦老师也设计了一些稍有难度的问题,但这些问题并不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例如,在理清课文大意,了解故事的结局“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之后,窦老师是这样问的:

师:“今天有一位外交官,他对晏子的口才却是这样认为的,谁来读一读?”(生读外交官的话:“晏子的语言虽给人们的感觉是有理有据,但感觉还是做语言游戏,逞口舌之能进行外交对话,说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智慧,也获得不了真正的尊重。”)

师:“关于这位外交官的评价,你赞成他的观点吗?你不赞成他的观点吗?或者既赞成又不赞成,我们就把它说成‘说不清’。现在,不要和别人讨论,你自己静静地去思考,我相信,当你的观点通过你的思考传递出来的时候,那就是你的声音。任何人的观点我们都赋予尊重,因为那是属于他自己的思考。”

关于外交官对晏子的评价,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理解,晏子是不是只在做语言游戏,逞口舌之能呢?窦老师继而提出了以下的问题:

师:“其实呀,这没有正确的观点,只有自己的思考……我觉得回过头来,透过这些语言的形式,我们再走进晏子说的这些话语,再研究研究晏子的智慧究竟藏在哪儿,好不好?我们再一起研究研究。(看大屏幕。)注意看,晏子在怎么说这句话?”

窦老师的提问就是这样一环扣一环,层层递进,构成一个有机系统:先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然后通过分析晏子的话语体会晏子语言的艺术,最后通过人物语言探究人物的智慧以及藏在智慧背后的爱国情怀。

这样的提问既不是用“是“或”否“就能解决,也不是记忆水平的提问。它的答案不是唯一的,也没有绝对的是与非。每个学生都可以在自己现有知识水平上获得属于个人的思考。既有一定的难度,激发学生思考,又不会打击学生的信心。

三、提问要有激励性

课堂提问其中一个目的是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所以提问要有激励性,要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引发孩子的探知欲,借助孩子的表现欲,调动一切有利因素来激励学生。教师应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让孩子在支持性的情感气氛中,进行集体的或独立的探究,表达自己的想法。

例如前文所提,老师激励孩子们独立思考外交官对晏子的评价,可以各抒己见。

又如:

师:“楚王难为情地说:‘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配以夸张的表情)当然你比我想象得更丰富,谁再来试试,他怎么说。你们看看这一国之君,多可爱的楚王哦,在大庭广众面前啊,在大臣面前,在晏子面前哦,人家这么大的领导,说:‘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开动脑筋,还能怎么说!”

再如:

师:“换句话说,尊严来自实力,所以他赢得了尊重,然而,今天有位历史学家对晏子使楚这件事又有他的看法……你赞成吗?还是不赞成?还是说不清。现在前后桌互相讨论。请你现场发表观点,希望你也做到有理有据,开始!”

学生的心理因素和课堂教学气氛对学生回答问题的态度起着重要作用。窦老师就是这样为孩子们创设了宽松的课堂气氛,采取与学生一起思考或协商的口气进行提问,使学生保持积极的兴奋状态。

要使提问具有激励性,教师提问时还要注意态度。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教师的面部表情、语言语调、举手投足以及师生间的人际距离,对学生的思维活动开展都有一定的影响。如果提问时教师表现出不耐烦,动辄训斥、刁难的话,会使学生惧怕、回避,甚至生厌,阻碍教学进程。相反,老师面带微笑、用期盼与鼓励的目光等待学生回答,则能增强学生的信心,使其思路清晰,回答准确,语言优美,从而更加喜爱老师及该门课。这一点,只要你看过窦老师的课堂,你就不会忘记她作为大师级教师的风范。

四、提问要有启发性

教师提问过于浅显,则学生无从动脑;过于平淡,则学生无意动脑。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些带有拓展性、发散性的提问,从而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体现教学的启发性。在整体把握全篇的基础上,教师要注重前后知识点的联系,巧设问题,吸引学生,有意识地把设问的过程当作开启学生思路的过程,激活他们思维的灵性。在学生思路梗塞时巧言启发,在对立或矛盾中诱其比较,站在新的角度、新的层面锻炼学生的思考力,使他们思维向纵深拓展,感受到思考的乐趣。

例如窦老师在执教《晏子使楚》一课时,要学生大胆想象楚王说话的样子,体会楚王的无奈与尴尬,从而感受晏子的智慧。在讲到晏子“钻狗洞”的时候,窦老师立足课堂,联系课内外知识,结合补充教材《胯下受辱》来讲:说的是韩信被一个无赖诋毁,要他钻这个无赖的胯下,面对这个无赖的要求,韩信是怎么做的?晏子面对狗洞又是怎样做的呢?窦老师引导学生对比两者做法上的异同:韩信“钻了过去”,因为他代表的只是个人;晏子没有钻狗洞,因为他代表的不仅是个人,更是国家的尊严。窦老师立足课堂教材又链接课外,把学生思维引向深处,展示知识的内在联系,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晏子的爱国精神,并激发学生的思考,开阔学生的思维。

又如,学生理解“楚王不得不尊重晏子了”的原因是晏子的口才与智慧,在此基础上,老师引出一段补充材料(史学家对晏子出使楚国的评价:一个人的智慧不能代表国家的智慧,一次外交胜利并不能获得国家永久的尊严。“晏子使楚”与国家真正的尊严无关。)让学生各抒己见。那到底“晏子使楚”与国家真正的尊严有没有关系呢?窦老师又适时地结合以前学过的文章《狼和小羊》的故事,让学生联系旧知识来理解。小羊也像晏子那样,他和狼对话时也做到有理有据,有理有节,但它不可能与狼抗衡,它说得再有理有据,也永远是狼面前的弱者。为什么晏子就可以呢?由此得出:原来一个国家获得尊重和一个人获得尊重都是同样的道理,既要有外在的智慧,讲究外交艺术、外交道德,有自己的气节,更重要的是也要有内在的实力。晏子之所以成功,一方面因为他据理力争获得尊重,另一方面是“春秋末期,齐国和楚国都是大国”。例如,窦老师是这样问的:

师:“还是刚才那句话,谁的发言都有自己的深度,这样,感谢你们给我的发言。把另一篇文章拿出来,《狼和小羊》这是我们二年级学的,那时候我们就知道这是篇寓言,但今天我们放在这里,同学们不妨联系一下,这里狼当作楚王,小羊代表晏子,这小羊也像晏子那样,他和狼对话时也做到了……”

生:“有理有据、有理有节。”

师:“这小羊多有智慧,多么不卑不亢啊,说实在的也做到了规圆矩方,怎么就……”

生:“羊不可能与狼抗衡,它说得再有理有据,也永远是狼面前的弱者。”

窦教师提出的问题能为学生提供知识获得的方法,有助于促进学生不同层次知识的提高和课堂内外知识的迁移,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正如窦老师给自己的评课:“对于引进外交官、对于历史学家的话语,都是提供了一份思考的平台和空间,走到一个环节,你就来个坎儿,借助那个来思考一下,让思考走向深远的地方……”

除此以外,窦桂梅老师还很重视提问的趣味性。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是打开思维空间、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因素。学生有了兴趣,才会有强烈的学习动机,产生自觉性的学习行为;有了兴趣,才能打开自己的思维,发展智力。因此,课堂问题的设计必须新颖有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时注意用词和语气;提问后,注意倾听学生的回答,善于诱导学生;学生回答问题后立刻进行有效的评价等等,这都是有效课堂提问要注意的问题。只有掌握课堂提问的原则和技巧,提高提问的有效性,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上一篇:阅读决定高度 下一篇:“流浪的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