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栓形成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

时间:2022-09-02 05:39:54

脑血栓形成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

摘 要:目的:探讨脑血管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脑血栓患者的资料,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各40例,常规组患者只进行语言和文字教育等基础性护理,干预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效果。结论:对脑血栓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其肢体功能的恢复以及生活能力的提高均具有显著意义。

关键词:脑血栓;护理干预;肢体功能;生活能力

脑血栓是神经内科较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其发病情况主要由病灶的大小以及部位决定。症状较轻的患者会出现肢体功能障碍,严重者会导致死亡,且脑血栓患者多为中老年患者,因此临床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有研究说明对脑血栓形成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肢体功能,笔者为进一步证实此理论,选取80例患者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科在2010年1月~2012年5月收治的80例脑血栓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均为市级医院确诊治疗返回社区后再次发病,均符合脑血栓的诊断标准。男51例,女29例,年龄41~88岁,平均(56±4.2)岁。将其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常规组40例和干预组40例,两组患者在临床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常规组患者只进行语言和文字教育等基础性护理,干预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效果。

1.3 统计学处理:本次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对比应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生活能力与肢体功能评价:实施护理前,两组患者生活能力与肢体功能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护理后,干预组患者生活能力与肢体功能评价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知识行为变化与饮食达标情况对比:干预组患者显著24例,有13例,无3例;常规组显著14例,有8例,无18例,两组患者知识行为变化与饮食达标情况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比较:干预组40例患者中有35例患者用药依从性较好,常规组患者由17例患者用药依从性较好,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护理干预

3.1 健康教育:患者在社区医院就诊后要将患者的具体个人信息,包括病情、住址以及联系方式进行记录备案。将脑血栓的形成原因、影响因素以及防治措施制定成册,发放给患者及其家属,让其了解脑血栓形成的因素、生活习惯对其的影响以及糖尿病和高血压等疾病所引起的疾病。

告知患者有效的肢体锻炼方法。在康复锻炼的时候动作要轻柔、缓慢,切记急躁而采取刺激性手段,从而可以预防肢体痉挛,在运动时要由大关节向小关节过渡,秉持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定期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询问患者饮食、锻炼以及病情恢复情况,并进行针对性指导。

3.2 饮食护理:脑血栓患者需要严格限制脂肪的摄入,每天饮食中要减少脂肪(动物脂肪)的摄入,可将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增加,每天早起空腹饮用一杯白开水,膳食中多增加水果和蔬菜等含水量较高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严格杜绝烟酒。饮食中控制碘盐的摄入量,饮食要清淡,为增加患者的食欲,可在饭菜中增加一些番茄酱、陈醋等有助于消化和增加食欲的食物。

3.3 用药指导:在治疗过程中将由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告知患者,如在服用降压药的时候起床不能过急,要定时对血压进行测定,嘱咐患者要定时服药,不能乱用药或者停药。将用药不规律和胡乱用药的危害告知患者。若患者出现头晕、胸闷等症状时要即刻就医。

3.4 心理与康复护理:脑血栓患者往往会出现抑郁症等情况,对于此类患者,在治疗以及随访过程中要通过同情、关心、安慰以及鼓励等方法对患者进行激励,从而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早期康复运动时以被动为主,病情控制且至恢复期时以主动运动为主,在运动方式、强度方面要循序渐进,实施追加式训练。

本次研究中,实施护理干预的患者在者生活能力与肢体功能评价、知识行为变化与饮食达标情况以及用药依从性方面均优于常规护理患者,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4 参考文献

[1] 孟 娜,周 艳,段 双,等.康复期脑血栓患者社区护理的研究现状[J].护理研究,2011,25(15):1317.

[2] 苗寿芹.护理脑血栓患者的要点[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5):248.

[3] 马宋英.脑血栓患者的护理与安全[J].哈尔滨医药,2009,29(6):113.

上一篇:陈旧性肺结核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CT临床N分期的... 下一篇:千年古道上,那一簇盛开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