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与酒有关

时间:2022-09-02 03:06:57

酒是由粮食制造的,战争时粮食还不够人吃的,哪有余粮来酿酒呢?于是,世界大战中,禁酒成了各交战国的要政。

德国。当动员之时就禁止士兵饮酒,下令酒店不准军人进去饮酒,加以大麦缺乏,啤酒业也全改了行。

前苏联。甘愿放弃可观的酒税收入,而断然行禁酒令。

意大利。向来的法律禁止卖酒给I6岁以下的青年,战争爆发后,用两种方法减少酒的消耗:抽签封闭酒店,凡抽着”封闭”字样者,就要停止。

法国。借大战的机会毅然禁绝一切酒店营业,勒令改为咖啡店,并组织家庭妇女禁酒会,由各家妻劝其夫,母戒其子,不要再喝酒。

啤酒桶炸毁军舰

在北美独立战争中,由于当时的北美大陆起义军还不具备与英国舰队相对抗的海上力量。怎样才能打破英军的海上封锁呢?于是人们想出一个主意,就是用啤酒桶去炸毁停泊在费城特拉瓦河口的英国军舰。

1778年1月7日这一天,在费城特拉瓦河口巡逻的英国军舰,发现海面上有一个啤酒桶顺着退潮方向从港内漂了过来。几个水兵以为是从哪个商船上掉下来的啤酒桶,高兴得迅速跳进海中,向啤酒桶游去。正当几个人抓住啤酒桶想往舰上推去时,一声巨响,啤酒桶突然爆炸了,那几个水兵被当场炸死,舰上的人全都惊呆了。他们当时并不清楚究竟是怎么回事,啤酒桶为什么会突然爆炸?后来,英国舰队又有几艘军舰在北美沿海巡逻时被啤酒桶炸沉了,这才使他们清醒过来。后来,北美人制造的酒桶又有了新的变化,除了漂在海面上的啤酒桶以外,又出现一些漂在水中一定深度的啤酒桶,弄得英国舰队防不胜防,十分狼狈和被动。因此,英国人又称历史上的北美独立战争为“啤酒桶战争”。

鸡尾酒瓶炸坦克

在1939年的苏芬战争中,苏军以大量坦克进攻芬兰。芬军不仅坦克数量少,反坦克炮的数量也有限。为了对付苏军坦克,芬兰士兵想了个土办法:将原油、汽油、柏油混合装在容量为五分之一加仑的标准酒瓶内,再用浸过汽油的布条捆在瓶颈上,使用时将布条点燃对准坦克扔去。士兵们把这种酒瓶称为“鸡尾酒瓶”。在战斗中,芬军士兵身穿白色伪装服,脚踏滑雪板,利用积雪和森林等自然条件,隐蔽在苏军坦克必经之路两侧的工事和崖洞里,待坦克驶近后,将点燃的酒瓶对准坦克的通风口或打开的舱盖扔去,然后迅速撤离战场。在整个战争中,芬军使用了7万个“鸡尾酒瓶”,给苏军坦克以沉重打击。

酒馆防泄密

1940年夏,英法联军开始了著名的敦刻尔克大撤退。英军退守的地段泥沼遍地,沟渠纵横。当德军装甲部队包围上来时,英军把敦刻尔克和加来之间沿海一带的水闸全部打开,大水淹没了周围的洼地,正在追击的德国装甲部队,被一片洪水挡住去路,不得不在高地上停留下来。两天后,洪水稍退,德军装甲部队冒着危险小心翼翼地驶入洪水泛滥的田野。哪知,此时的田野里,英军已洒进了几千加仑的工业酒精,随着炮火的点燃,顿时成了一片火海。德军许多坦克着了火,部队完全停止了前进,更多的坦克在令人窒息的滚滚浓烟中纷纷栽进了运河。

酒精阻追兵

沙俄军队中就有酒营业。苏军在部队中开设酒馆,由来已久。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红军战士用马车拉上一口大锅,带上碗碟、茶叶、砂糖、饼干或面包圈,在士兵食堂旁营业,以改善部队的供应。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军当局又重操旧业,大肆鼓吹多开办酒馆。报刊杂志上登了不少士兵在茶馆过生日、会见亲友、听音乐、下棋甚至聊天的照片。看来,这不是没有原因的。苏军士兵生活散漫,爱吃零食,酗酒现象严重。值勤时,一离开上级的监视,就偷偷地喝酒。有的士兵在和地方接触时,自吹自擂,泄密事件越来越多,使当局十分伤脑筋。在军队中开设酒馆,一方面满足士兵改善物质生活的需要,把士兵的津贴赚进当局的腰包;另一方面则是为了控制士兵外出,以免惹是生非。真是”一举多得”。

敏感的葡萄

1944年,盟军进入德国本土后,美国一名谍报人员奉命从莱茵河中取了几瓶水样,准备送往在美国的总部化验,以确定德国人是否在生产铀燃料。在邮寄时,这名间谍随手便拿了一瓶法国最好的卢西里昂葡萄酒放入邮包。一个星期后,美国传来密电:”水是负号,葡萄酒有放射性,请再寄些来!”接着又传来第二封密电:“其他的空葡萄酒瓶在何处?”因为总部怀疑在法国卢西里昂葡萄园附近,可能有德国人地下实验室。后因德国人崩溃得太快,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不过葡萄对周围环境污染物十分敏感是千真万确的事实,是“大气污染的记录仪”。

上一篇:彩叶植物在长沙市园林中的应用 下一篇:四种地被类彩叶植物引种栽培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