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农药科学使用技术

时间:2022-09-02 10:49:45

无公害农药科学使用技术

摘要 总结无公害农药科学使用技术,包括安全用药、对症用药、决策用药和适期用药、选用适当方法施药、选择最佳环境条件施药、适量用药、合理用药等方面内容,以提高农药使用水平。

关键词 无公害;农药;科学使用

中图分类号 S4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8-0148-02

农药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农药的出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在长期的农业发展中,农药对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大量使用农药防治有害生物,也产生了一系列的副作用,例如环境污染、生物抗药性产生、生态平衡破坏、人畜中毒、农药残留污染、作物产生药害、农业成本增加,甚至农药产品寿命缩短等。无公害农药虽然对人畜低毒或基本无毒,但仍然是农药中的一种,其科学使用对于农业生产及生态环境至关重要。

1 安全用药

1.1 严格按照要求施药

无公害农药能否使用或使用次数,除取决于防治效果外,还取决于其毒性大小。严格控制无公害农药的施用浓度、施药量、制剂、次数和施药方式等,其原因在于农作物上无公害农药的残留量,不仅因无公害农药性质不同而异,而且与无公害农药的施用浓度、施药量、制剂、次数和施药方式等关系密切,它随着施药浓度、用药量和次数的增加而相应增多。无公害农药制剂剂型残留量从小到大依次为粉剂、乳粉和可湿性粉剂、乳油,施药方式残留量从小到大依次为喷雾和喷粉、种子处理、土壤处理、树干包扎等。农业生产中应根据防治对象和农作物种类控制农药的施药浓度、施药次数、用药量、使用方式,在考虑防治效果的同时,使农作物农药残留量达到无公害标准,以充分发挥无公害农药的效果,减少副作用,达到经济、安全、有效的目的,并且能有效防止和控制农药对环境的污染,确保安全及人民的身体健康[1]。

1.2 正确掌握农药操作规程

在农药使用的整个过程中,必须遵循相应的操作规程。操作人员在配药、喷药时做好个人防护,防止农药污染皮肤,禁止在高温时喷药。农药喷施现场,应加强保管,防止人畜误食,且要防止其污染水源、土壤等,以免对水产养殖及人畜用水造成影响。

1.3 妥善保管农药

保持农药标签完好,禁止与粮食及其他食品混放,且放在儿童触及不到的地方,剂型易燃的农药应远离火源,粉剂注意防潮,液体农药注意防冻,各种农药都应避免阳光直射。

2 对症用药

不同种类无公害农药均有其特定的使用范围及用药限度,其一般与一定的防治对象相吻合,且杀伤效果与同种防治对象的不同群体、不同生育阶段及生理状态也息息相关。因此,应根据不同的防治对象,选择有针对性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以达到最佳防治效果[2-4]。

2.1 针对害虫种类对症下药

不同类型的害虫只能用相应的杀虫剂来防治,即农药的防治对象和主要发生对象相吻合。每种药剂都有一定的杀虫、防病、除草范围。因此,在防治害虫时一定要根据害虫的口器以及取食特点来选择农药。

2.2 针对病害对症下药

由于病害种类不同,其侵染循环、致病特点各不相同,防治方法、施药方法、施药时期、所用杀菌剂品种也都不同。因此,对于作物病害的防治,应视其种类的不同而对症下药。

2.3 针对杂草品种和作物种类对症下药

在使用化学除草剂进行杂草化学防除时,一定要根据杂草种类和作物田块选择相对的除草剂品种防除草害。

3 决策用药和适期用药

3.1 决策用药

农田生态系统中有害生物的防治目标是使其控制在一定的密度范围,既不造成农作物经济上的损失,又有利于天敌的繁殖。因此,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有害生物的防治指标施药,当有害生物的数量接近经济受害水平时,非专治不行的则专治,以减少施药面积及次数,其目的:一方面可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防治成本,减少对环境及农产品的污染;另一方面也可扩大天敌的保护面,减少对天敌的杀伤。

3.2 适期用药

用少量的农药取得好的防治效果是适期用药的目的,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根据防治对象的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在有利的施药时期施药,如害虫一般在3龄前抗药力弱,触杀效果较好;二是对于病害,其用药适期一般在发病初期,或在作物最易被病菌侵染前;三是注意天敌与有害生物的消长规律,在控制有害生物的同时,避免伤害天敌。

4 选用适当方法施药

不同的施药方法各有利弊,要根据防治对象的发生规律、危害特点、发生环境和药剂品种、制剂特性等情况,采取正确的施药方法。

5 选择最佳环境条件施药

环境条件的变化,对药剂的理化性状、防治对象的生理活动都有影响,从而影响药效。只有具备适宜的施药条件,才能有最佳的施药效果。环境条件包括温度、湿度、风、降水(雨、雾、露等)、光、土壤等,其中温度、风、雨的影响较大[5-6]。

6 适量用药

盲目提高用药剂量及浓度,会增加农药的副作用。因此,提倡合理的使用剂量及浓度,是稳定防效、防止污染和产生抗药性的有效措施。一般在农药使用时,需按照商品说明书推荐用量使用,称准药量、水量、饵料量,量准用药面积,以达到准确用药,提高防治效果。

7 合理用药

7.1 轮换用药

有害生物产生抗药性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长期连续使用同一农药品种。为延缓这种抗药性的产生,应合理轮换用药,选择作用机制、作用方式不同的农药,切断生物种群中抗药性种群的形成过程。

7.2 合理混用农药

由于农药单剂自身的性质和作用特点是有限的,一般的农药单剂不可能具备各方面的特点和性质。因此,合理混用农药有利于充分发挥各农药制剂的作用。目前农药混用有2种形式:一是成品混剂;二是现混现用。农药混用具有能够克服有害生物对农药产生的抗药性、扩大防治对象的种类、延长老品种农药的使用年限、发挥药剂的增效作用、降低防治费用等优点。但是混配混用不能任意,要有严肃的科学态度,应当坚持先试验后混配混用的原则。一般应当考虑以下几方面:2种以上农药混配后应当产生增效作用,而不应有拮抗作用;应当不增加对人、畜的毒性;不增加对作物的药害;应当避免发生不利的理化变化(如絮结和大量沉淀等)等[7-10]。

7.3 适法施药

根据农药制剂和防治对象,要采用最佳的施药方法,对降低农药用量、减少用药次数、减少投资、防止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等具有重要意义。在广大农村应推广机动弥雾机低容量喷雾,工效高,劳动强度小,群众易掌握。还应该根据作物生长的特点,以种子处理和田间防治相结合,播后苗前土壤处理和茎叶处理相结合。在保护地、温室大棚应推广烟雾法施药、粉炮法施药,这种方法方便、均匀、速效,防治效果也比较好。

7.4 策略施药

在施药的过程中应讲究策略,遵守“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主要是总体防治,治前顾后,治少保多,治前控后。把病虫草害控制在萌芽时期,用最小的代价,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7.5 间断用药

如果某农药品种已产生抗药性,在一段时间内停止使用,抗药性现象可能逐渐减退,甚至消失,药剂的毒力仍可恢复。

8 参考文献

[1] 王运兵,吕印谱,王丽.无公害农药实用手册[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2] 李彦生,杨立国.作物生产[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3] 陈良,杨晓云.浅析农药的科学使用技术[J].吉林农业,2011(9):115.

[4] 杨华,马光,冯泉.正确认识农药科学使用农药[J].北方果树,2006(2):34-35.

[5] 刘友富,王世强.农药科学使用技术[J].吉林农业,2006(11):18.

[6] 张其生.农药科学使用技术[J].福建农业,2008(8):32-33.

[7] 卢颖,黄永才.无公害蔬菜生产中农药的科学使用技术[J].中国林副特产,2008(4):68-69.

[8] 石红霞.科学使用农药 提高农药的使用效果[J].农民致富之友,2012(22):100.

[9] 高洁,宋琳.农药科学安全使用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3):207-208.

[10] 雷邦海,谭光仙,刘安民.农药科学合理使用技术[J].中国园艺文摘,2011(2):184-185.

上一篇:水稻负泥虫发生与气象因素的相关研究 下一篇:禾谷缢管蚜侵染量及危害历期对小麦旗叶SPAD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