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地质的基本特点分析与技术探讨

时间:2022-09-02 10:21:42

生态环境地质的基本特点分析与技术探讨

摘要: 目前人类居住的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它由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固体地球及“人类圈”构成。各个圈层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共同协调和发展,构成了地球这个大家园和谐的存在。但是,随着人类活动的日趋活跃,对地球生态环境的影响与日剧增,本文主要分析了生态环境地质的基本特点,探讨了相关的技术,以及如何改善目前的生态环境地质。

关键词:生态环境地质;基本特点;技术探讨

中图分类号: {P6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经济有了大幅的增长,社会文明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也有不足之处。正是由于人类活动的空间范围和规模日渐扩大,对岩石圈表层的影响与日俱增,对它的改造强度也日益增大,这使得地球生态系统总体失衡,后果便是地质灾害的不断发生,人类的财富也会遭受巨大损失。

人类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地质生态环境,两者相互影响和制约,研究和分析生态环境地质的基本特点,以及探讨相关的技术,会具有多层意义。比如,可以提出对应的方法和途径,以对已经出现的或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评价、预测和控制,来规范和引导人类的行为,最终提高生态—地质环境质量,减轻地质灾害对人类的威胁。

一、生态环境地质的基本特点分析

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生态体系,它由地环岩石圈表层地质环境、人类圈环境、大气圈环境、水圈—生物圈共同构成。这些圈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协调发展,它们彼此相互渗透与交织,共同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总体环境。其中任意圈层的异常都会导致总体环境的失衡,从而会导致环境的变化,甚至恶化,进而会不同程度地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以上便是如今被普遍接受的环境观,在这种环境观的基础之上,了解其中生态环境地质的特点和技术支撑就尤为必要。

所谓生态地质系统,即是由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构成的一个既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又相对统一的整体,两者有着最为直接和密切可分的关系,并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概念。相对于生活在这个地球上的人类而言,这个相对完整的系统,就构成了“生态地质环境”。

生态地质环境系统具体表现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生态环境是地质环境的“屏障”,即生态环境对地质环境有着巨大的保护作用,尤其是森林生态环境。其次,地质环境是生态环境的载体。相对于地球环境系统的其他组成部分,地质环境是最为基础的,水圈环境、人类圈环境以及生态环境等都是以地质环境作为承载体的。地质环境因其不稳定性必然会给其他环境条件带来改变,受直接影响且表现最突出的便属生态环境了。生态环境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质环境的基本条件及其优劣。第三,相对于生态环境,地质环境具有不可恢复性。

通过以上生态环境地质的几个特点可以看出,“生态环境”与“地质环境”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之中。人类需要做的,一方面要使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其次,在合理把握二者关系上,要始终把生态环境放在相对主动的地位。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生态环境相对具有可操作性,而且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更密切。

二、生态环境地质的技术探讨

对生态地质环境的评价是一个对信息和技术信赖程度很高的领域,原因很复杂,首先是生态环境地质自身的复杂性,其次是人类活动的丰富多样性,以及自然灾害发生的随机性和产生后果的难以确定性,等等,这些因素导致对生态环境地质的评价需要高度的信息集中。而且当今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对生态环境地质的改善和保护更信赖于技术的支撑。

根据国内外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以及相关领域的发展情况和中国目前的实际发展水平,生态环境地质调查需要的技术系统,大致由以下几个子系统组成。

1.现场数据及信息的获取技术系统

该系统涵盖两部分信息:生态环境地质条件信息和随时间而变化的动态信息。前者通过地质调查或测绘获得,包括所测地区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降雨强度空间分布、土地类型、气象、植被发育及人类活动状况等。后者的获得则需要实时监测,如气候的变化、植被的变化、人类活动的变化等。

2.数据与信息的管理和集成系统

长期实践证明,将GIS技术应用在环境信息的管理当中是一个正确而有效的选择。在GIS平台上,可将多源信息进行有效融合集成,这样构建的信息系统具有非常强大的信息管理功能,并能高效地进行数据的开发工作。

3.模型的构建与分析评价系统

该系统主要是按照一定规则对各种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处理,以实现不同的目的。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充分利用GIS本身具有的简单空间分析功能,综合分析各种因素。当然,GIS本身的这类功能十分有限,尤其在生态、地学信息的处理上面,更是有多处缺憾。因此,这也提出了该领域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即在建立适宜的生态环境地质评价模型的基础上,开发出基于GIS的综合分析评价系统。这项工作很紧迫,也具有相当大的技术难度。

此外,与分析评价相关的另外一项重要技术是“三维可视化建模”,尤其是“虚拟现实”技术的开发。将虚拟现实技术与环境调查信息结合在一起,可以再现环境形成,效果很逼真,并且可以预演它未来的发展过程。

4.风险的评价与管理决策系统

消除或降低生态地质灾害对人类生存的威胁,是生态环境地质评价的终极目标。这里所说的“威胁”也包含“风险”之意,“威胁”程度的大小是相对的,影响因素包括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比如,如果环境灾害发生在人口密集区或重要的经济带,即使一场灾害的规模并不大,但其威胁是很大的,灾害的风险水平就较高。在提出灾害的预防策略前,要对环境灾害可能的风险水平作合理评估,即风险评估。只有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才可进行灾害防治的“成本”“效益”分析,即“费/效”比分析,这样才可提出科学的决策依据。

三、结语

生态环境地质的调查、风险评估等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单就技术支撑而言,除了上述之外,还包括网络通讯与成果的系统。生态环境地质情况关系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就研究者而言,要不懈钻研相关技术为人类服务。

参考文献

[1]何政伟,刘峻杉,赵银兵,于欢,薛东剑.西部矿产资源开发的地质生态环境承载力理论与方法探讨[J].地球与环境,2011,(2).

[2]刘超良,赵晓斌,张汇涛,彭智博,李文香.郑州黄河国家地质公园生态环境地质状况及防治措施分析[J].四川地质学报,2011,(4).

[3]刘汉湖,黄润秋.汶川桃关震区生态景观格局时空变化分析与生态地质环境评价[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9,(2).

[4]杨站君,张森琦,李邦民,王永贵,安勇,石维栋,辛元红.青藏高原生态环境地质调查与填图技术方法研究[J].西北地质,2008,(3).

上一篇:浅谈火灾联动系统设计与应用 下一篇:浅谈施工外用电梯的安全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