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径 情境 意境

时间:2022-09-02 08:35:31

要引导学生学会语言文字运用,首先应引领学生通过阅读理解,领悟和挖掘出语言表达的方法,再重点训练语言运用能力,然后进行方法迁移运用,学生即可逐渐学会表达。

一、 精准设点,领悟表达

每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可以是多维的,但在确定多维目标的同时,必须有一个明确的语言文字训练点。这一训练点的确定,可以从四方面综合考虑:一是“课标”对该年年级语言文字训练的要求;二是学生语文水平实际状况;三是课文所在单元的训练目标;四是课文本身的重点、难点。

《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是人教版五上的课文,里面可寻的语言训练点很多,例如,可以关注段落中关联词的用法,可以学习抓住主要特点来写景物的方法,还可以体会作者花大量的笔墨来写圆明园的辉煌的用意等等。这里最有训练价值的点是哪个呢?“课标”对高年级的语言文字训练要求是:“理清顺序,揣摩方法,领悟表达形式”,而这个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培养学生整理搜集资料的能力,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感染,增强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所以,根据“课标”和本单元实际,我们可以将语言训练点放在体会作者抓住主要特点来写景物的方法,体会作者花大量笔墨来写圆明园的辉煌用意这两点上。

每一篇课文,都是一个“大例题”。我们要紧紧凭借教材这个例子,找准每课重要的训练点,在循序渐进的语文训练中,让学生逐步习得语文能力。这样的语言文字训练才是“训之于必训,练之于必练。”

二、 创设情境,尝试运用

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不经过历练是不可能实现的。语文课程“实践性”“综合性”的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借助丰富多彩的语言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听说读写中“学”,在听说读写中“用”。心理学家将只能理解而不会运用的语言称为“消极语言”,能理解又会运用的语言,称为“积极语言”。怎样才能突破这个重要关卡?让学生经历一个尝试运用的环节,是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可以在读懂了内容,领悟了表达方法之后,再创境激趣,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如,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时,在学生领悟了运用关联词写句子,抓住主要特点来写景物的方法之后,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尝试着进行运用:“圆明园中,还有很多的景物,比如珍奇异兽,比如名贵花木,可能还有很多的名贵花木,尝试着用我们学到的方法来写一写,表现出圆明园的辉煌。”写完以后,师生从“抓住主要特点来写景物”这个方面进行评析。这就是在感悟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尝试运用训练表达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至此,学生经历了一个抓住主要特点来写景物的过程,既学习了语言运用方法,又能在此过程中,加深对圆明园曾经的辉煌的感悟。

三、 联系生活,自主运用

学会创造性地使用语言,是学习语言运用的终极目标。学生从积累吸收到尝试运用,再到富有创造性地自主运用,这既是把内部语言转化为外部语言的过程,也是言语外化的一个思维训练过程。如果学生能联系生活,有创意地进行自主运用,也就把发展思维和语言表达结合起来了,就能有效形成语言表达能力。如,人教版五上《慈母情深》一文中,有这样的一个段落:“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学生们关注了四个“立刻”,体会到了重复使用一个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也体会用连续动作来描写母亲忙碌的方法。我在教学结束后,联系生活设置有趣的语言运用作业:自主观察身边的一个人,重点观察动作,如爸爸妈妈做家务时的动作等,能连续恰当地使用动词,或者同一个词,写出自己要表达的真情实感。在学生自主运用方法之后,师生一定要进行讲评,评出优点,找出不足,不断完善和改进。这样,学生才能逐渐掌握语言文字运用的方法。

2011版“课标”突出“语言文字运用”,向我们传递了这样的信息:言语能力不可能是讲会的、听会的,语文教学再也不能“纠缠”于内容了,语文教学是通过语言实践来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语言的特殊活动,只有坚持学习阅读和运用语言同步走,并着力于语言文字运用,久之,学生方能驾驭文字,学会有创意地运用语言文字。(作者单位:安徽省宿松县北浴学校)

上一篇:提高中考历史专题复习有效性初探 下一篇:《石榴》第一课时备课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