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运》课程实训教学方案设计

时间:2022-09-02 08:19:44

《国际货运》课程实训教学方案设计

摘要:以国际货运行业实际工作岗位为切入点,以典型工作任务为驱动的思路来设计《国际货运》课程的实训教学,探讨了课程目标设计、教学项目设计以及教学方法运用等问题。

关键词:国际货运;实训;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7-0131-02

当前,迅速发展并形成相当规模的中国国际货运业,不仅成为国际货物贸易、国际货物运输业以及国际服务贸易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引发了对于货运行业人才的需求,国际货运工作岗位已成为蓬勃发展的职业热点。《国际货运》课程是高职院校物流管理、报关与国际货运等经济类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教师需要在该课程的实训教学环节呈现企业的真实工作情境,让学生进行典型工作任务操作,做到“教学做”一体,使学生掌握国际货运的实际操作技能,成为货运企业所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设计思路 根据高职人才培养定位和行业专家对国际货运行业所涵盖的岗位进行的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以实际岗位为学习项目,以典型工作任务为驱动的思路来设计课程。根据国际货运公司的实际岗位,结合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重点选取单证员、操作员、业务员、客服专员4个岗位,针对岗位开发了10个教学项目,18个典型工作任务(见表1)。通过任务资讯、任务计划、任务决策、任务实施、任务控制、任务评估环节引导学生边做边学。学生通过完成项目掌握各岗位的工作流程、职责和各岗位间的衔接关系,使其具备一定的业务实操能力、适岗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目标设计 《国际货运》是门实践性较强的操作课程,通过实训教学,学生能掌握如下的岗位技能:(1)审单和制单技能。国际货运进出口业务中涉及大量的外贸单证,如箱单、发票、提运单、报关单、报检单等,学生在审单和制单过程中要保持严谨细致的态度,做到“单单一致”、“单证一致”、“单货一致”。(2)国际货运操作技能。货运操作是本课程的重点,学生经过一系列货运进出口操作项目的训练,全面掌握订舱、装箱、集港、报检、报关、装船、签发提单等各项业务操作,顺利为货主完成进出口货运业务。(3)客户开发技能。客户是国际企业生存的命脉,开发客户和维护客户是货代企业运作的重中之重。课程实训中设计了一些案例,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开发和维护客户方法,如电话营销、网络营销、当面拜访等。(4)客户服务技能。国际货运属于服务性行业,一个服务性企业要能长足发展,必须体现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的理念。教师在教学中要灌输客户服务理念,让学生不是将完成业务量看成终点,而是将提供快捷、优质、客户满意的服务贯穿业务始终。

实训教学项目设计 根据教学目标中4个主要的岗位技能,选取货运公司的4个主要岗位:单证员、操作员、业务员、客服专员,针对每一个岗位开发相应的实训项目和实训任务,如表1所示。通过若干个任务的完成,学生能学以致用,融会贯通,全面掌握货代业务的操作,从而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其中,项目1的制单操作是基础,学生初步掌握货运业务中主要单据的制作,为后续货运进出口操作打下基础;项目2~6的海、陆、空等货运操作是重点,学生需要掌握不同运输方式下货运进出口业务操作流程,为将来从事货代操作和货代销售打下基础;项目7和项目8的设计是针对如何做一个合格的货代业务员,他必须能开发与维护客户而且还能处理货运中经常发生的意外事件;项目9与项目10的开发是为了培养货代从业人员的客服理念,国际货运公司客服专员需要与国外货代进行良好沟通与合作。

实训教学方法 本课程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法、分组讨论法、情境模拟法等方法灵活教学,根据不同教学项目,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操作能力的提升和综合职业素养的提高。(1)任务驱动法。本课程的实训内容由若干个任务构成,任务驱动法应用频繁,它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向主动地寻求知识转变;教师由“唱独角戏的演员”转变为“拿指挥棒的导演”,指导学生完成任务。(2)分组讨论法。任务下达后,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围绕如何完成任务、如何分工、怎么合作等各个方面展开讨论。这有利于锻炼学生发散思维和思辨能力以及培养团队合作能力。(3)情境模拟法。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软件模拟实际工作情境,让学生扮演不同的岗位角色,如外贸公司、货代公司(单证员岗、操作员岗、业务员岗、客服专员岗)、船公司、码头堆场、海关、商检等,按照工作流程共同协作完成一项工作任务,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实际工作情境,提高职业素养。

考核形式 《国际货运》课程实务性较强,需要打破传统期末闭卷考核形式。课程考核方案可以运用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两者有机结合的方式。形成性考核主要注重学生能力的考核,考核每个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技能运用,每个任务都要根据任务评估这个环节进行考核。终结性考核注重学生综合知识的运用,本门课程有其对应的“国际货运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考试,所以终结性考核必不可少,通过强化综合知识运用,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对应的职业资格认证。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两者有机结合,考试形式多样化,对检测学生的能力水平更加合理。

基于实际工作岗位开发学习项目,以典型工作任务为驱动的思路来设计《国际货运》课程的实训教学,打破了传统学科性课程的教学模式,解决了课程实训项目中的载体设计。课程教学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通过若干个典型工作任务的训练,逐步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靳荣利.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货运服务与组织课程开发与设计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7).

[2]郑胜英.高职院校国际货运课程实践教学方法初探[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9).

[3]邓小乐.项目教学法在国际货运实务课程中的应用[J].物流与采购研究,2009(9).

[4]冯芳.高职院校《国际货运实务》课程改革初探[J].北方经贸,2010(12).

作者简介:

孙彦平(1979—),女,安徽合肥人,硕士,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国际物流。

郑汉金(1979—),女,浙江温州人,昆明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

上一篇:《药用植物学》实践性多重教学平台建设与应用 下一篇: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实践教学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