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证券交易民事责任完善

时间:2022-09-02 07:36:49

简述证券交易民事责任完善

摘要我国从证券市场建立之初便规定了内幕交易主体的刑事、行政责任,但是关于内幕交易相关的民事责任方面尚属空白。本文借鉴国外的可行经验,认为我国内幕交易的责任人范围应该有所扩大,原告范围确定应以同时进行相反交易的实际交易者为标准,因果关系应借鉴推定因果关系,最后阐述了用差价法计算作为民事赔偿的依据。

关键词内幕交易当事人因果关系民事责任

证券市场既是一个风险市场,也是一个机会市场。为保障投资者能够平等地获得信息,享有公平获利的机会,就必须严禁内幕交易。内幕交易,是指内幕人员利用掌握的、尚未公开的内部信息从事证券交易,或者其他人员利用违法获得的内幕信息从事证券交易①。

我国证券市场起步较晚,立法也不完善,对内幕交易的民事责任上规定不完善。只有建立和完善民事责任制度,才能使侵害人和受害人之间的利益得以平衡,才能调动广大投资者积极参与监督,更有效的查处内幕交易,实现证券市场的有序和效率,从而最终实现法律的公平和正义。

一、内幕交易民事责任的主体

许多国家和地区习惯上都使用内幕人员来指代内幕交易的主体,但在法律上,内幕交易的责任主体的范围要大于内幕人员。在各国的证券法律法规中,内幕交易的民事主体除内幕人员外,往往还包含接受内幕信息者和盗用内幕信息者等外部人。

依美国的实践,传统内幕人具有两个特征:一是公司中担任一定的职务或者能够以股权的数量控制公司;二是对公司或者公司股东负有一定的信赖义务②。可见由于美国规定的信赖义务后,其传统的内幕人就比我国的公司内幕人员的范围广。基于这样一种信赖关系的要求,一些来自公司外部和公司业务有一定业务关系(含服务关系)的人员,也可以构成“准内幕人”。除了传统内幕人和准内幕人之外,美国证券法还将“消息受领者”也成为内幕人。一般来说,在法律上要构成内幕信息的受领者,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须公司内部人或准内部人有传达给受领人的故意;二是公司内部人或准内部人以直接或间接、口头或书面的方式将内部信息加以传达。

我国《证券法》第74条,采取了概括性加列举性相结合的方式,界定内幕人员的范围。列举的人员可分为三大类即公司内幕人员、政府机构内幕人员和市场机构内幕人员。而对于《证券法》第74条第7款规定的“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其他人”的概括性责任主体,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做法。我国“其他人”应该包括美国证券法中消息受领者等。

二、内幕交易民事责任赔偿请求权人

追究内幕交易行为人的民事赔偿责任,需要明确可以通过民事诉讼要求内幕交易行为者赔偿损失的投资者的范围。开放的证券市场与传统的面对面交易不同,证券买卖一般采取的是公开集中竞价的方式,在很多证券市场上还存在着电子计算机交易,证券的出售人和买受人都没有见过面,使内幕交易的具体受害人不易确定。

我国目前的法律并没有关于内幕交易的原告范围的规定。有学者认为,下列三类人都应该属于内幕交易的受害人:被诱使从事不利的证券交易、与内幕交易方向相反的投资者;剥夺证券交易机会的投资者;高价买入或低价抛出的、与内幕交易方向相同的投资者③。我们认为这里确定的原告的范围过于宽泛,应借鉴其他地区的同时交易规则来确定原告范围。

我国台湾地区《证券交易法》第157条规定,违反规定在证券买卖时进行内幕交易的人,“对善意从事相反买卖之人负损害赔偿责任”④。在美国,依据《证券交易法》第10条(b)和SEC规则10b-5提起默示民事诉讼的原告必须是因另一方遗漏重要事实或欺骗行为而买进或卖出证券,即限于证券的实际买方和卖方⑤。

由以上的我国台湾地区和美国的规定,可以看出原告的范围比较宽泛,只要是进行了相反交易的实际交易者都可以提出诉讼,在实践中不利于被告利益的保护。美国通过一系列的判例法和成文法,使内幕交易民事诉讼的原告逐渐限制在“同时交易者”。美国1988年修订的《证券交易法》20条“(a)任何人违反本款及其规则、规章,在掌握重要未披露信息时买卖证券,对任何在违反本款的证券买卖发生的同时,购买(违反以出售证券为基础时)或出售(违反以购买证券为基础时)了同类证券的人在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讼承担责任”体现了这一原则⑥。

在明确的适用“同时交易规则”时,将具有民事诉讼主体资格的原告范围缩小到同时交易者,但是哪些属于同时交易者,美国1988年《证券交易法》20条并没有这个规定,确定同时交易者就必须确定同时交易的始末时间。有认为同时交易的终点为内幕交易结束之时;有的认为应该以内幕交易结束之后的一段合理的时间为同时交易的终点,因为不法交易结束后,其对证券市场的价格影响并不会立即消除;还有的认为应将内幕交易结束至正确的信息披露为止,都应当算入同时交易期间⑦。

我们应综合考虑我国证券市场的客观情况、法官的素质等因素来确定同时交易的结束时间。应该采取第一种观点,认为同时交易者应该是在内幕交易行为发生时为起点,内幕交易结束时为终点的这段时间进行内与之进行交易的人。因为证券市场极其专业,目前我国法官的素质不是很高,靠法官自由裁量确定时间,不仅不利于及时确定受害者,且使投资者对证券市场没有预期。对其做狭义的解释,时间方便明确,使法律的适用具有确定性,也不会盲目扩大原告的范围。

三、内幕交易民事责任的因果关系

依据“谁主张、谁举证”的规则,原告应该证明其所受损失与行为人的内幕交易行为有因果关系。但是,影响证券价格的因素非常复杂,且证券交易基本上是由电脑自动撮合交易,投资者一般很难发现自己遭受损失的原因⑧。即使投资确实是因价格波动收到的损失,但是该损失是否与内幕交易相关,内幕交易是否是导致投资者损失的主要原因,往往是很难清晰认定。受损的投资者由传统的举证责任成功内幕交易人行为人并且获得赔偿几乎不太现实,所以我们要在证券市场找到一个合适的解决办法。

任何与隐瞒内幕信息的内幕交易者从事反向交易的投资者都可以基于对被告欺诈行为的直接信赖而向其提出损害赔偿之诉,法律推定因果关系成立。即享有明示诉权的同时交易者不需要举证被告的行为与其买卖股票之间存在信赖或者因果关系,只要原告属于内幕交易者的同时交易者,法律就确认其与内幕交易行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并赋予其要求内幕交易者赔偿损失的权利⑨。

因果关系的推定,首先能把与内幕交易行为人同时做相反交易而产生的损失,在法律上视为与内幕交易行为有因果关系的损害;其次对于该项因果关系,内幕交易的损害赔偿请求权人不需举证证明,投资者只要证明其做了与内幕交易同时相反的交易,法律即推定该项因果关系存在。所以,针对目前我国目前的举证规则,可以建立内幕交易诉讼的“因果关系推定”规则,放松适格原告对因果关系的举证要求。

四、内幕交易民事责任的范围

我国《证券法》没有规定内幕交易的民事责任,要确定内幕交易的损失额,现在就只能依据《民法通则》第117条的规定。由于证券市场的特殊性,有必要具体分析以下的问题:

赔偿的计算方法

内幕交易民事责任范围的确定,是以受害者的损失为基础还是以内幕交易人的非法获利为准?这需要从民商法的立法精神来看。民事赔偿的作用主要是保护受害人的利益,使其受到的损失得到弥补,所以应该是以受害者的损失为基准。但内幕交易民事责任作为特殊的民事责任,还应与原告的范围联系起来,如果原告的范围过于的宽泛,就不应该再适用这个标准。因为一方面要实现法律的公平正义,避免被告承担超出其违法所得的民事责任,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使民事责任制度得以实现,避免过多人的损失加起来超过了赔偿的能力,使赔偿原则流于空文⑩。

上一篇:剖析新儒学思想和我国生态美学的关系 下一篇:剖析军事信息网络安全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