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建设的保障措施探讨

时间:2022-09-02 05:59:10

护理专业建设的保障措施探讨

【摘要】为深入贯彻《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卫生部 “健康中国2020”战略、《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坚持“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方针,紧紧围绕培养能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健康事业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并具有高潜质的护理人才的培养目标,通过制定护理专业建设规划,并通过规划的实施和落实,创新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凸显和发挥“校企合作、院校合作”的办学特色,积极构建服务型护理专业的职业教育体系,加强护理专业建设的保障措施探讨。

【关键词】护理专业 保障措施 质量监控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0-0245-01

1.组织领导

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建设和发展的核心,为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和医疗卫生行业对卫生人才的需求,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特成立本院“十二五”专业建设规划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各项工作的组织与实施,保证专业建设的质量和进度。对于每项建设内容,实行专人负责制,并签定责任保证书。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检查各项工作进度,协商解决建设中的难题,保证专业建设工作的顺利实施。

同时邀请行业专家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对专业建设提出指导性意见,加强对新设专业的遴选、调研、论证、申报等各种前期准备工作,建立新设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条件及师资力量等督促检查和考核评估体系,加强教学过程和教学目标的管理力度,完善教学监控体系,为专业建设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2.资金投入

专业建设的投入包括专业教学设备、实训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同时包括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与教材建设、专业教学研究与改革、科研的投入等。按照我院财务规章制度的要求,完善我院《专业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设立专门的账户,科学预算、严格实行专款专用,确保专项资金使用的严肃性和合理性,使资金的使用发挥最大效益。

3.加强管理制度

3.1根据学院发展的需要,借鉴国内外名牌职院的管理经验,结合自身特点,调整完善科学管理制度,建立现代化管理体系

制定学院对专业建设的有关政策和实施方案,制定专业管理组织体系,实现学院主管教学的院长、教务科和系部、教研室分级管理制度。

3.2为加强教学队伍建设,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办学质量的关键。⑴ 制定名师培养计划,打造高职教育品牌。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选拔和培养教学“名师”队伍,是打造高职教育品牌,实现学院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举措。⑵制定专业带头人培养计划,带动教师整体素质提高。学院要研究制定专业带头人培养计划,大胆选拔德才兼备和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骨干教师,给予重点培养,加快推进专业带头人培养步伐。⑶制定“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进一步优化双师队伍结构。建立和完善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确保每两年要有两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并进行跟踪服务,开展产学研合作。培养既具有扎实理论功底、又具有很强技术应用能力的“双师型”教师。进一步完善教师职务资格评聘办法,突出教师的“双师”素质考核。 ⑷制定优秀教学团队建设计划,形成合理的专业教学梯队。要通过建立团队合作机制,深化课程改革,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推进专业教师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加快提升中青年教师的专业素质、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努力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梯队。 ⑸制定教师培训计划,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进一步强化青年教师培养培训工作,建立并完善“见习期教师助教制”、“青年教师跟踪培养制”、“青年教师导师制”,对于3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都要指定一位教学科研工作经验丰富的教师作为导师,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

3.3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管理制度,逐步形成规范、全面、科学的质量标准体系

教学质量管理是教学管理的主要内容和核心,它的主要任务是按照培养目标的要求和教学的客观规律,科学地组织教学,把好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质量关,以保证培养目标的质量要求。要做到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化首先,学校要有明确的支持质量管理的政策和战略定位,明确教学质量校内评估的程序和操作规程,并结合学校历年教学工作经验,不断完善涵盖教学质量管理全方位的制度和文件。

3.4以实施“双证”教育制度,实施“工学结合、双证并举”的人才培养模式

以社会需求为依据、以就业为导向,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建设应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出发点,力争做到与用人单位实际需要接轨,与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接轨,并顺应国际护理行业发展的趋势,全面提高教育与培训的科学性、针对性和适应性[1]。围绕医疗卫生改革和发展秉承人文关怀,实施“工学结合、双证并举”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双证书制度的制定与落实,实现技能考核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接轨。要求学生在校期间,除获得毕业证外,还要取得专业资格证。

3.5建立顶岗实习管理制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改革教学安排及教学方法将先基础、后专业、再实习的三段式教学模式,变为基础课、专业课渐次推进、实验实训逐步融入的“渐进式”教学模式,注重理论和实践教学的结合与渗透,做到了“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2]。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教育部有关职业教育发展的文件精神,进一步确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理念,加强校外顶岗实习管理,提高我院医药卫生人才培养质量。

4.考评监控

我们本着以专业建设的原则要求构建了多元监控评价体系。成立行业专家与专业教学人员组成监控评价小组,与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督导室等一起针对专业培养目标的确立、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计划的制定、课程体系构建、教学环节和教学过程的组织以及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和顶岗实习等过程进行考评监控。本专业针对评价结果定期请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专家进行诊脉,并根据其建议及时采取整改措施,确保专业建设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陈敏. 我校护理专业建设经验特色与发展思路[J].卫生职业教育,2005,23(4):94~95.

[2]马如娅,姜渭强,吕俊峰. 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23):89~90.

上一篇:临床护理路径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 下一篇:42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