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教学法研究

时间:2022-09-02 05:57:04

公共管理教学法研究

一、基本概念界定

案例从19世纪开始运用于哈佛大学的法学教育,逐渐被引入到医学、管理学的教学中。在哈佛大学商学院,所有课程都用案例教学,而肯尼迪学院60%的课程运用案例教学[2]。案例教学法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式的教学相长的教学过程,以案例为基本教材,运用多种形式启发学生思考,对案例所提供的材料和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见解,作出判断和决策,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案例教学具有以下优势:(1)使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应用中的问题;(2)使学生练就归纳式的思维方式;(3)教会学生在复杂的条件下决策;(4)使学生从近期和远期的“系统”角度进行思维;(5)使学生懂得集体判断与决策的重要性[4]。亚利桑那州大学为MPA教育实践设计的一种“将真实世界的情景与学生的学习进程相结合”教学体系,成为国外MPA教育所采取情景模拟教学法的最早雏形,此后,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在很多课程设置中也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5]。情景模拟教学法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将事物与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虚拟再现,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选择相应的案例,通过讨论或角色扮演来深化对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吸收及运用的教学方法[6]。“案例+情景模拟”教学法,是案例教学和情景模拟教学的融合,由任课教师基于一个实际案例来模拟一个公共管理决策情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案例的思考、分析和讨论,就案例所反映的问题及其情景做出判断,从而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案例情景及其所涉及的公共决策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创造性教学方法。公共管理学科的很多课程,如公共危机管理、公共政策分析等,都可以应用到案例教学与情景模拟教学。在公共管理学科的课程教学中积极引入、改进和创新“案例+情景模拟”教学法,可以将情景决策融入到案例教学中,学生在学习中不仅可以参与讨论和情景决策,而且可以参与到案例采集、编写中来,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观性,营造积极思考、开拓创新的学习氛围。这对于增强学生的公共意识和公共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公共管理学科教学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公共管理学科“案例+情景模拟”教学法设计

(一)“案例+情景模拟”教学法的基本原理对于公共管理学科来说,情景模拟教学的内容主要有:模拟“两会”、模拟政府听证会、模拟在线访谈、模拟街道办事处或模拟乡镇政府、模拟民主实践(民主选举)[7]。“案例+情景模拟”就是在确定模拟内容的情况下引入具体的案例,通过同学们参与分析、讨论,最终在模拟的环境中作出决策。由此,研究得出实现“案例+情景模拟”教学法的基本原理(如图1):情景模拟前期准备—案例筛选—案例选定—正式模拟—评价、反馈。(二)“案例+情景模拟”教学法的运作架构首先,是情景模拟的前期准备。前期准备主要包括确定情景模拟活动、编制活动细化方案和学习基本理论知识。第一,情景模拟活动的确定。根据上文介绍,公共管理学科情景模拟的教学内容主要有五种。所以,在情景模拟的前期准备阶段,应该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学生规模和学校硬件设施等方面来确定具体的模拟场景。第二,细化方案的编制。情景模拟的内容来源于生活中真实的政治活动[7]。但因为课堂的现实条件限制,教师或者学生应该在遵循模拟场景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编制出具体的活动方案。细化的活动方案应该包括情景模拟的时间、地点、人数规模、角色的设计与分工、模拟的目的、模拟的预期效果和模拟结束后总结反馈环节的安排等。第三,理论知识的学习。学习的理论知识包括课堂教学的理论知识和模拟场景所需要的基本知识。课堂理论知识的学习是情景模拟的根本目的之一,并且能指导情景模拟的发展,影响模拟结果与预期效果之间的差距。模拟场景基本知识的学习,是课堂情景模拟顺利进行的关键。学习现实政治活动的程序,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种有效途径,能够让学生对实际的政治生活有更直观的了解。其次,案例的筛选。丰富的案例资源储备是选择优秀案例的基础和实施案例教学的必要条件,选择切合课堂教学内容的案例是案例教学有效进行的保证。所以,在案例的筛选阶段,案例资源的积累与编写和案例的甄选是两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其中,公共管理教学中现有的案例存在“旧案例多,新案例少;第二手案例多,第一手案例少;西方案例多,本土案例少”的问题[8]。同时,所选择的案例应该服务于课堂教学的内容。所有的案例都是为一定的教学目的编写的,选择案例应考虑编写者的着眼点,兼顾所选案例本身的问题意识、理论背景、写作风格和篇幅长短[9]。最后,加入案例的情景模拟。以案例为主的情景模拟,要求教师与学生都要积极参与,也要求其共同培养出新型的师生关系,即教师在模拟过程中扮演着导演、教练、评论员和仲裁者的角色,而学生才是问题的分析者、决策者和演员[10]。在情景模拟阶段,教师与学生要兼顾案例与情景模拟,也就是说要注重案例的讨论分析,同时要尽可能地遵循模拟场景所应该遵循的议事程序。这样的课堂模拟的是一次具体的政治活动,学生与教师被分配给不同的角色。选定的案例来源于生活中真实的事件,需要在这次活动中得到解决该事件的公共政策。所以,加入案例的情景模拟需要学生们在共同分析过程中考虑现实存在的众多不确定因素,在讨论之后,他们需要给出一个或者更多的解决方案。当然,这样的讨论没有标准答案,需要教师及时的评价与反馈。

三、“案例+情景模拟”教学法的实施方案

经过研究,我们总结出“案例+情景模拟”教学法的实施方案,主要围绕教学理念、教师能力、课程体系、公共案例、课程模拟、与公共行政部门互动等六个方面来设计。第一,教学理念的构建。“案例+情景模拟”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教师与学生都需转变观念。教师必须转换传统的思维方式,发挥“引导者”的作用[8],在课程教学中,应该由传统的注重对知识的记忆转向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该一味地排斥案例情景教学,仅仅把这当作一项教学任务,而要以开放的思维对待这种新型教学方式,把它当作获取知识的一种有效途径并鼓励学生能参与其中。同时,学生也应该对课堂上的案例模拟教学抱着积极的态度,在模拟教学中主动思考、讨论,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去解决案例中的问题,并善于从中获取更多的知识。第二,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从事公共管理教学的教师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已经拥有了自己的教学方法,但他们的教学方法未必同样适用于案例情景模拟教学,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备一定的公共精神和教学技能。公共精神居于公共管理的核心地位,是公共管理运行过程中必须坚守的,同样也在公共管理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公共精神的内涵主要包括民主精神、法治精神、公正精神、服务精神自律精神和风险精神[11]。同时,高校应该组织教学老师参加与案例和情景模拟教学相关的培训项目,并且鼓励其进入一些公共行政部门感受真实的政治生活。第三,课程体系的设置。公共管理是一门应用性科学,伴随着新的教学理念,公共管理学科需要构建以实践为中心的课程体系。案例情景模拟教学法要求教师调整教学目标,重新编制教学方案。公共管理学科的教学目标与公共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社会培养具有公共意识、多学科背景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课堂上的案例情景模拟是公共管理实践的一种方式,新的教学方案应该将案例情景模拟列为一项长期的教学计划,与公共管理学科的教学目标相得益彰。在教学方案中,要做到理论知识的传授为情景模拟活动服务,而情景模拟活动的开展,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7]。第四,公共案例的积累与编写。以往的案例大多是从国外的案例中拿来直接使用,这些案例并不符合中国的政治国情。所以,我国公共管理学科在实行案例情景模拟教学前需要教师或者学生积累和编写来源于我国社会真实事件的教学案例。根据哈佛案例写作的启示,案例写作的目的是生动地再现政府机构或官员经常遇到的问题和责任;案例的积累和研究可以借助图书馆的资料,也可以通过实地访谈调查来实现;撰写案例的核心任务是提出一个需要学生解决的问题;最后,为每一个案例编制教学计划来指引案例讨论发展的方向[2]。此外,在选编案例的过程中,要兼顾联系地方特色的案例和全国通用的案例,使经典的案例在公共管理学科教学中能够实现共享。第五,课程教学中的正式模拟。“案例+情景模拟”主要分为课前、课堂、课后三个阶段(如图2):课前充分准备、课堂创新以激发学生潜能、课后评价考核。(1)课前准备阶段。课堂开始之前,教师与学生根据实际教学设备确定模拟的场景;根据教学计划所跟进的理论知识选择情景模拟所涉及的讨论案例;根据同学的性格特征与知识储备情况分配每个人在模拟情景中的角色。(2)课堂创新阶段。在课堂模拟过程中,教师只充当“引导者”的角色,学生带着自己的角色参与到模拟情景中,共同讨论案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他们运用课程中所学的理论知识,为案例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但这里的解决方案可以是多元化的,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在与他人思维的碰撞过程中提出更多的解决方案。(3)课后考核阶段。课堂模拟后,教师可以参考公共行政机构工作人员的意见,对模拟的结果做出评价和考核。在考核阶段,教师要先对学生最后的解决方案做出评价,对所有学生在整个模拟过程中的表现做出评价,对整个模拟场景的设计做出评价。然后将模拟的结果和评价与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比较,对整个情景模拟提出改进的建议。最后,在考核标准的框架下,根据这些表现和评价做出一个考核的结果。第六,高校与公共行政部门的互动。高校与公共行政部门之间的互动主要是指一些老师来源于行政部门,一些老师进入行政部门培训学习。学校可以聘请政府部门或公共机构中政府实践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或者以讲座的形式请这些人员为学生介绍公共行政管理的亲身实践经验。另一方面,学校鼓励教授公共管理知识的老师进入政府部门积累公共管理的实际工作经验。

作者:彭小兵 符桂清 单位:重庆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

上一篇:公民参与和公共管理的实现 下一篇:公共管理宏观经济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