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行动研究: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路径

时间:2022-09-02 05:39:11

教育行动研究: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路径

【摘 要】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幼儿教师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影响着学前教育事业的整体水平和发展速度。通过对幼儿教师专业化标准的理论研究,发现了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进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而教育行动研究是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条有效路径,因此从教育行动研究的角度来探讨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能对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教育行动研究;有效路径

一、引言

幼儿教师专业化问题,是当前我国幼儿教育领域探讨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当今国际教育界的一个共同话题。幼儿教师专业化水平直接影响着学前教育事业的整体水平和发展速度,国家、社会、教育界及工作一线的幼儿教师都积极投身幼教改革,探寻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路径。众多的研究和实践结果表明:教育行动研究是一条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路径。目前,许多学前教育的理论研究脱离了幼儿园生活、实际的课堂教学和多变的教育情境,而教育行动研究针对这一弊端,将行动和研究、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走进幼儿教师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境中,解决课堂实际问题,幼儿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发现、计划、行动、考察、反思,逐步走出一条自主成长的专业化发展道路。

在此,本文根据幼儿教师专业化标准,发现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对教育行动研究的理论基础、作用、对幼儿教师的要求、开展策略这些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专业成长中的幼儿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指导幼儿教师有效解决课堂实际问题,顺利开展幼儿教育教学,从而提升幼儿教师专业化水平,提高学前教育事业的整体质量。

二、教师专业化与幼儿教师专业化标准

(一)教师专业化

1、教师专业化

关于教师专业化的含义有两种代表性观点:

从教师个体和教师群体两方面来界定教师专业化。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个体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以及教师群体为争取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而努力和斗争的过程,前者为教师个体专业化,后者为教师职业专业化。教师个体专业化与教师职业专业化共同构成了教师专业化。教师个体专业化的具体内容包括:专业理想的建立,专业知识的拓展,专业能力的发展,专业自我的形成。教师群体专业化的具体内容包括:教育知识技能的体系化,形成学科专业和教育专业,国家对教师任职既有规定的学历标准,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专门教育内容和措施,教师教育专业化;国家有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形成社会公认的教师专业团体。[1]

从动态和静态的角度来界定教师专业化的概念。从动态的角度来说,教师专业化主要指教师在严格的专业训练和自身不断地主动学习的基础上,逐渐成长为一名专业人员的发展过程。实现这种过程不仅需要教师自主学习和努力,而且也需要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从静态的角度来说,教师专业化是教师职业真正成为一个专业,教师成为专业人员得到社会承认这一发展结果。

2、幼儿教师专业化

幼儿教师专业化的基本含义:把幼儿教师视为专业人员,使幼儿教师成为专业人员。“把幼儿教师视为专业人员”,即确认幼儿教师的专业地位。“使幼儿教师成为专业人员”,就是通过专业训练使幼儿教师达到相应的专业素质水平,使幼儿教师由普通人成长为专业人员。[2]

(二) 幼儿教师专业化标准

从国际上来看,全儿教育协会(NAEYC)指出,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应体现在:(1)对儿童发展有着深刻的理解和体悟,将心理学、教育学知识运用于实践。(2)善于观察和评价儿童的行为表现,以此作为课程计划的依据和设计个性化课程的依据。(3)善于为儿童营造和保持安全、健康的氛围。(4)计划并履行适宜儿童发展的课程,全面促进儿童的社会性、情感、智力和身体方面的发展。(5)与儿童建立积极的互动关系,成为儿童发展的支持力量。(6)与幼儿家庭建立积极的有效关系。(7)支持儿童个体的发展和学习,使儿童在家庭、文化、社会背景下得到充分的理解。(8)对教师专业主义予以认同。[3]

从国内来看,有些学者提出了“研究型”标准。教师成为研究者有几方面的原因:“教师成为研究者”是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报告中曾说,广大教师“从此不得不接受这样的事实,即他们的入门培训对他们的余生来说是不够用的:他们必须在整个生存期间更新和改变自己的知识和技术”。教师是课程体系的建构者和设计者,课程开发的研究者;“教师成为研究者”是职业自主性的表现。 [4]另外,在国内有些学者提出了“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结构”方面的标准,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含义是指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心理条件,指教师通过教师教育和教育实践获得的,在教育活动中体现出来并直接作用于教育过程的心理品质。[5]

三、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路径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片面强调国家社会责任,忽视幼教自身行为。幼儿教师专业化不能仅仅依靠改善待遇、政策扶植等手段来提高幼教地位和声誉,还需要幼儿教师自己行动起来,积极参与到教育科研中去,改变职业形象;其次,幼师教育重理论、轻实践。职前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脱节,入职培训走形式主义,在职教育忽略幼儿教师的个体差异和幼儿教育内容的不断更新,集体培训、灌输式教学,很难保证幼儿教师的个体需求,更解决不了课堂教学问题。最后,幼师专业发展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的缺乏。教师发展的缺失或表现在教师成为了“教书匠”,或表现在只强调幼儿发展却忽视幼教发展。随着时间推移,幼教慢慢失去工作的动力和激情,任何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方法都收效甚微。

四、教育行动研究是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路径

(一)幼儿教师教育行动研究

1、幼儿教师教育行动研究的内涵

幼儿教育领域适合幼儿实际工作者开展的应用研究。它强调工作在学校第一线的幼儿教师为研究的主体,针对幼儿教师自己在幼儿教学和班级管理中所遇到的种种问题,在校外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诊断和分析,找出问题原因,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和方案,评估结果。如果评估结果不佳,再进行诊断和分析,制定进一步的计划和方案,再一次实施、评估。如此循环往复,使幼儿教师的教学和管理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6]

2、幼儿教师教育行动研究的一般程序

我们采用凯米斯关于行动研究程序的说法,行动研究是一个螺旋式加深的发展过程,每一个发展圈又包括四个相互联系、依赖的环节:计划、行动、考察、反思。幼儿教师的教育行动研究也遵循这一程序。“计划”以大量事实和调查研究为前提。“行动”即实施计划,包含行动者的认识和决策。“考察”主要针对行动过程、结果、背景以及行动者特点等方面。“反思”包括整理和描述,即对观察到的、感受到的与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有关的各种现象加以归纳整理,描述过程和结果;但行动研究过程并不一定完全符合这些程序,因为教育教学情境是一种即兴的,多变的,现实中的行动研究过程往往是这些程序的变式或简单化。[7]

(二)教育行动研究在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的作用

1、提升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学术声誉

幼儿教师从事研究能增加他们的专业性。一线幼儿教师对实际的教育教学情境认识深刻,拥有丰富的研究机会,通过科学研究系统解决课堂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和自身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教师通过行动研究,在科研中改变自己的职业形象,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和学术声誉。[8]

2、完善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结构

教育行动研究有利于幼儿教师专业精神的形成和发展。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教师教育理念的形成和发展;教师敬业负责、热爱儿童、团结合作等专业态度的激发;教师专业道德在行动研究中的调节作用有所提高。[9]教育行动研究有利于幼儿教师专业知识的构建和优化。表现在:教育行动研究要求幼儿教师确保本体性知识的科学性和先进性;要求幼儿教师了解当前幼儿心理学和教育学等条件性知识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应用到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幼儿教师在不同情境下的问题解决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10]教育行动研究有利于幼儿教师专业能力的生成和发展。表现在:教育行动研究能有效提高幼儿教师的教育活动设计能力;能有效提高幼儿教师的教育活动实施能力;能有效提高幼儿教师的教育活动的监控和评价能力。 [11]

3、激发幼儿教师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

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关键是幼儿教师自身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是教师自身对专业化发展的内在需求。教育行动研究从实际教学问题出发确定研究课题,并在实践中不断地设计、调整研究方案,再通过研究成果促进幼儿教师的实践性工作的开展,激发其专业发展的内在要求。 [12]

(三)促进幼儿教师教育行动研究的有效策略

首先,改变幼儿教师对研究的认识。鼓励幼儿教师在已创设的研究环境和机制体制下,知道应该研究,相信能做研究,并为着改善教育实践而研究;其次,提高幼儿教师的教育行动研究的能力。加强师资培训,注意各方力量的联合和交流;然后,提供开展教育行动研究的资源保障和文化氛围。为幼儿教师提供丰富的藏书、便利的网络、充足的研究时间、民主的研究氛围;第四,建立促进幼儿教师教育行动研究的评价机制。建立以人为本,关注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展现终极人文关怀的评价制度;最后,建立幼儿园与大学的有效合作。大学教师与幼儿教师平等交流和对话,一起探索和合作,实现双向交流、双向提升。大学教师为幼儿教师带来了新理论、思想、知识、技术;而幼儿教师也可以走进大学课堂,为大学课程注入新鲜的关于教育教学实践的新资源。[13]

【参考文献】

[1]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125-126.

[2][9]胡碧霞.幼儿教师专业成长内涵的诠释[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9).

[3]王杰.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研究述评[J].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12).

[4]闵钟.“教师成为研究者”兴起背景探析[J].集美大学学报,2007(9).

[5]童富勇,黄文芳.试论教师专业素质及其发展[J].教育评论,2004(5).

[6]彭燕,卢清.教育行动研究: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J].教育科学论坛,2005(9).

[7][13]乔艳冰.行动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反思[D].山东师范大学,2009.

[8]宁虹等.教师成为研究者:教师专业化的重要趋势[J].教育研究,2000(7).

[10]闫美丽.行动研究对幼儿教师专业化的促进作用[J].前沿,2007(6).

[11]乔星.试论教育行动研究与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J].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4).

[12]宁虹.教师成为研究者的理解与可行途径[J].比较教育研究,2002(1).

上一篇:西安小吃印象 下一篇:那一年,怒放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