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与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效率

时间:2022-09-02 05:03:59

优化课堂与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效率

摘 要: 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就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效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遵循教学活动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有效性实质上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总之,只有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才能优化课堂教学。

关键词: 高中化学 课堂教学 优化设计

新课程标准下,精心设计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合理引导,培养新型创造型人才,已成为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优化高中化学课堂教学,高中化学教师的教学行为能够体现正确的学科价值取向和明确的教学目标,力求培养和发展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品质,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因此,如何优化课堂教学,做好教学设计,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课堂教学质量,是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优化课堂教学方法

化学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探究活动。学生对做化学实验有着浓厚的兴趣。优化课堂教学首先要把握好实验探究这种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充分发挥实验的功能,将课本中的实验设置为师生协同实验或学生演示实验,增加学生亲自动手参与的机会,留给学生充分的自主空间,让学生勇于提出见解和看法,设计实验方案,亲自完成实验,还要充分发挥科学探究活动的功能,将其设计成生活化学实验、家庭小实验等,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独立思考、独立创新,在生活中进行知识的再创造、再发现。这样既可以使教学内容在生活中得到延伸和拓展,又可以使学生做到“到实验室外做实验,在生活中学化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在实验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创新实验教学设备。课本上的实验在实验说明或教师用书中都提供了相应的实验装置,但是有些实验不是最简捷、现象最明显的。为了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我们可以改进相关实验装置,使装置变得简单,现象更明显。如检验乙醇与钠反应产物时,我们要点燃,由于火苗很小,现象不明显,因此可在火焰上方放一张纸,纸燃烧的现象非常明显。一个小小的变动,学生的体会完全不一样。在实验装置改进过程中,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合理安排教学环节

优化设计高中化学课堂,要合理安排教学环节,把握好教学进度与节奏。高中化学中的很多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应积极拓展,设计一些多媒体课件展示、再现情境的活动内容,这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教师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应注重化学教学的有效性,注重实现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环节,确保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笔者认为,可从以下方面出发:(1)合理安排教学环节,保证教学量与质的协调统一。有些教师在化学课堂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的开始阶段漫无边际地讲解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造成教学目标无法实现,教学质量很难提高。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要协调好量与质的关系,把握好教学重点和难点,在重点和难点上多花时间,在教学拓展方面点到为止。(2)合理安排教学环节,保证教学的度与质的协调统一。有些教师在化学课堂中针对某一知识点重复好几遍,生怕学生没有听清楚,在课堂时间即将结束的时候才发现课堂内容没有讲完,只能拖堂或者到下一节课才能讲解,严重影响教学进度。为此,教师在进行课堂设计时,要把握好度与质的统一,针对某一重难点知识,不能只在重复讲解上下工夫,还要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重难点知识引导、小组讨论、自主练习、复习巩固上下工夫,循序渐进地保证学生真正掌握重难点知识。

三、优化教学内容

优化课堂设计的前提和基础是教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真研究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编写教科书的时候,仅仅是在内容编排体系、教学活动方式、教学评价等方面给课堂教学做一个示范或启示,让教师在课堂实践中具有一定的发挥空间。从这个角度来说,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在实践教学中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样不仅能够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提高教学质量,还能够促进教学与学习的一体化建设,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首先,教师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可以将教材内容生动化和具体化,创设能够交流与讨论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讨论中强化探究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其次,教师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可以丰富、完善教材内容,除了注重知识本身外,还要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和体验过程,拓宽学生的视野,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提高其学习能力。再次,教师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可以将教材内容与教学方法统一,融入实验教学、探究教学、多媒体教学、问题教学、整体归纳教学环节等,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和知识整合能力,准确把握知识的本质规律。总之,高中化学教师要合理优化教材内容,对教材内容进行完善、修改和整理,并将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结合,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四、优化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直接影响教学效果,“21世纪的课堂将是多媒体的课堂”。中学化学教学必须与现代教育手段有机整合,实现优势互补、相得益彰。对于原理复杂、抽象性强的知识点,可制成课件,再现或模拟其形成过程,增强动感,强化教学效果。如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盐的水解原理、各种晶体的结构等都可以做成多媒体课件,突出反应过程和空间结构特点,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内容。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增加课堂的信息容量,加快信息传递速度,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尤其在复习阶段,针对各章节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可利用多媒体再现内容,并在重点、难点的地方加以突破,使学生很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够使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觉系统参与信息的收集过程,形成教与学的双向互动,更好地发挥学生思维的想象力和创造性,以及计算机的模拟功能,可使抽象内容形象化,静止内容动感化,为学生创造生动、活泼、直观、有趣的教学条件。

总之,教师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对提高教学有效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要想强化课堂教学设计效果,教师要在每堂课后对课堂教学设计过程和效果进行总结和探索、反思,及时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并在实践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方法和策略。

上一篇:成人教育管理危机与应对策略 下一篇:在教学中注重个性化教育与正确人生观的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