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发展节能减排的低碳生活

时间:2022-09-02 04:29:57

大力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发展节能减排的低碳生活

摘要:城市基础设施状况是城市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支撑,是城市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物质条件。

关键词:城市基础建设;基础建设

Abstract: The status of urban infrastructure is an important support level of urban development and the degree of civilization, the material conditions of urban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Key words: urban infrastructure; infrastructure

中图分类号:TU984

城市基础设施的增长不仅是城市容量的基础,更是城市生活品质提高和城市文明的保证。城市供水设施保障城市居民饮水具有卫生标准。2005年中国城市自来水供水总量达到501亿立方米,居民家庭用水量达到172.5亿立方米,用水人口32682万人,人均日生活用水量204.1升。城市燃气工程建设使居民用上了洁净方便的煤气、天然气或者液化石油气。2005年全国人工煤气供应总量255.8亿立方米,天然气供应总量210.5亿立方米,液化气供应总量1222.0万吨,城市用气人口达到29488万人,燃气普及率82.2%。全国城市拥有公共交通车辆30.96万标台,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8.63标台,城市公共交通全年运送乘客483.7亿人次,城市出租车辆93.7万辆,为方便市民工作、购物、娱乐、交流提供了物质条件。

这就要求我们大力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近年来中国城市基础设施的现代化程度显著提高,新技术、新手段得到大量应用,基础设施功能日益增加,承载能力、系统性和效率都有了显著的进步,推动了城市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条件改善。我们先从基础设施领域拓展方面来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城市基础设施除了交通、能源、饮水、通讯等的供给外,已经扩展到环境保护、生命支持、信息网络等新的领域。

一是城市信息网络设施建设日益受到重视。数字化建设成为城市建设新宠,信息网络构成城市发展的基础性条件。以移动通讯和互联网为代表,城市移动通讯和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异军突起。

二是防灾减灾、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建设受到重视。城市紧急避险平台、消防和人防设施、紧急医疗救护设施等成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新的重点。城市基础设施不仅要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还要保证在特殊情况下不中断。

三是基础设施构成明显变化。除增加信息网络、城市应急设施和备用设施外,环境保护设施和电力、天然气等洁净能源建设份额明显加大。原有设施的改造、升级和换代成为重要建设内容。

四是基础设施的技术条件进步显著。新技术、新材料不断得到应用,技术和装备水平普遍提升,例如为了提高饮用水的水质标准,自来水厂进行净水工艺技术改造,除常规处理工艺外,实施预处理工艺,同时对供水管网、供水检测、供水计量、再生水生产等普遍进行技术更新和升级。

再从城市基础设施科学合理规划方面来看: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发展的均衡协调是保证城市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这种均衡协调包括基础设施与城市规模、功能和空间的均衡,与城市发展阶段和城市外部环境的均衡,城市基础设施系统本身以及各个子系统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各子系统之间的均衡和协调等等。所以科学合理的城市基础设施发展规划是重要前提这一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不仅将满足全国城市发展对供水的需求,还将大幅度地提升水资源的利用水平。

最后从加强节水设施建设方面来看:

随着城市容量的扩张和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对水的需求量与日俱增,缺水已经成为制约中国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障碍,节约用水、提高用水效率和加强水资源的再利用成为新形势下城市水务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中国城镇万元工业增加值水效率较低,城镇供水管网漏损率达20%左右。提升节水能力,增加水资源再利用设施是节水重要环节,“十五”期间,中国城市每年平均节水约35亿立方米以上,2005年达38亿立方米。2005年全国城市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到83.6%;人均日生活用水量由2000年的220.21升减少到204.1升,呈稳中有降的趋势,用水结构朝着合理的方向调整。在城市供水管网改造力度不断加大的同时,中国全面推进节水型技术、设备的研究和应用,加强用水设备的日常维护管理,推进中水回用、雨水收集等水资源再利用基础设施建设。

由以上原因,我们要一面抓推进节能设施建设,一面抓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改革

一、大力开展推进节能设施建设

十一五”规划确定全国单位GDP能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城市耗能是中国能源消耗的主体,实现“十一五”能耗降低目标首先取决于城市基础设施的升级和改造。目前建筑能耗占全国能源消费的20%左右,而采暖和空调能耗约占建筑能耗的65%左右,供热采暖年耗能约为1.3亿吨标煤。按“十一”规划要求,全国节能2.4亿吨标煤,其中建筑节能1.01亿吨,供热采暖须承担至少1/3。集中供热比分散小锅炉供热效率高50%。据美国1995年对商用楼宇终端能耗消费的统计,CHP的供热只能解决29%的用能及提供电力,而CCHP可以提供47%的用能及电力。

二、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改革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框架下,中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体制发生了巨大变化。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央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有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法规和政策。包括强调公用设施建设是城市政府的主要职能,从工商业利润中提取城市建设维护税,新建项目必须配套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的部分用于城市建设等等。20世纪90年代开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市场化改革步伐加快,成立了国家开发银行,放宽了基础设施使用的收费限制,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必须依据《公司法》成立项目法人,投资收益和风险市场化,对城市基础设施的经营权、使用权、收益权做出了明确的界定,对外资进入城市基础设施领域进行了规定。按照中国政府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所做出的承诺,电信、燃气、热力、给排水等领域对外资开放,特许经营制度成为城市基础设施经营和管理的主要形式。

城市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特许经营权的授予工作,各市政公用行业主管部门负责特许经营的具体管理,承担授权方相关权力和责任。市政公用行业主管部门直接由管理转变为宏观管理,从管行业转变为管市场,从对企业负责转变为对公众负责、对社会负责。其主要职责是,贯彻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行业发展政策、规划和建设计划;制定市场规则,创造公开、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行为;对进入企业的资格和市场行为、产品和服务质量、履行合同情况进行监督;对市场行为不规范、产品和服务质量不达标和违反特许经营合同规定的企业进行处罚。

上一篇:沥青路面裂缝的类型\成因以及处理方法 下一篇:浅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