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程资源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源头活水”

时间:2022-09-02 04:24:02

让课程资源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源头活水”

摘 要:“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课堂是教师生命流淌的地方,学生生命创生的地方,课程资源就是学生生命成长的“源头活水”,因此开发课程资源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

关键词:课程资源;学生;生命活力

如何开发课程资源,才能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一、挖掘教材,超越教材,寻找课程资源新的生命成长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虽然语文的内容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然而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了教教材,一学期按部就班地讲20多篇课文,练8篇左右习作,这种教材从量和质的方面来考量真的就够足、够好了吗?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要增强对教材内容的批判性理解,遴选最有价值、最具生长力、最契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为教学内容,真正做到“用教材教”;还要把教材放在一组课文、一册课文中去理解,去体验,“见树木,更要见森林”;更要勇于超越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教学置身于灿烂的语言文化中,用心挖掘语文的根,为课堂注入新的活力。窦桂梅老师在教《秋天的怀念》时,把《秋天的怀念》放到史铁生的一组作品中去理解,《合欢树》《有关庙的记

忆》《病隙碎笔》相关文本段落的呈现,丰富了学生情感的深度体验,这样的拓展,不是孤零零的“阳春白雪”似的“曲高和寡”的“凌空舞蹈”,而是对文本加工后的再创造、再回归。在引导学生关注文本语言的妙处时,更要把目光锁定在“好好儿活”的精神气上。这样的课堂,既有深度,又有温度,既有大泼墨的写意,又有工笔细描的精致,这种平衡,超越了教材本身的价值,开发了新的课程资源,让生命在生命化的课堂里成长!

二、尊重学生,激发个性,让生成成为开发课程资源的支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文本作者要表达的思想、观点、趣味和意境,由于时空差异,不同读者面对文本传达的信息,常常会作出各自不同的阐释。确实,“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每篇课文在不同的孩子眼里有不同的独特感悟,每个孩子根据各自的经验世界、认识体验、思维方式,会以不同的途径、不同的方式进行文本阅读,从而获得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的多方面认识和理解。爱默森说:“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因此课堂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尊重学生的个性生成,让学生在思维碰撞、情感交流、经验重组中释放活力、展示成长过程,幻化出生生不息的语文课堂资源。

例如,我在教学《西门豹治邺》这篇文章时,为了让学生能够个性化地体验,最大限度地激发潜能。我抓住课文的空白点,巧设问题,引发想象,让学生在多维的空间放飞思绪,漫溯向语文教育的更深处。

片段回放:

师:面临生与死的抉择,求生是人的本能,如果你是那些官绅,你会怎样求饶?

生1:(边做磕头动作边求饶)西门老爷,饶命呀!

师:这些年来,多少百姓家的姑娘葬身鱼腹,多少百姓饥不饱食,我是不会绕你的,你再好好想想吧!

生2:西门老爷,饶命呀!都是那官绅头子和巫婆指使的,我这样做也是不得已呀!

师:你这是在推卸责任呀!你也好好想想吧!

生3:西门老爷,饶命呀!我上有老,下有小,可怜可怜我们一家人。

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们拆散了漳河边多少温暖的

家……

生4:西门老爷,饶命呀!我一定把骗来的钱还给老百姓,只要你饶我一命,我愿意……

师:你们终于认识到了错误,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百

姓……听了他们的认错,此时漳河边的百姓议论纷纷,现在,你们就是那些老百姓,想想百姓会说什么?

生1: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生2:不能饶!

生3:原来官绅和巫婆都是骗钱害人的……

……

此片段,一语激起千重浪,通过换位思考,层层推进,一浪盖过一浪,学生个性灵动张扬,在动态的生成中,学生从不同角度加深了对主题“尊重科学,破除迷信”的理解,丰富了课堂教学资源,把课堂推向了另一个高度。

三、“跳出语文学语文”,为学生开辟语文的新天地

著名特级教师说沈大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如果我们的语文教育教学工作者能跳出语文看语文,跳出课堂看课堂,跳出课本看课本,多思考语文教学的大策略,从大处着手改革小学语文教学,那么,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收效会更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应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事业,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发语文课程资源,有意识地延伸语文教育,将会与课堂教学相得益彰,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语文综合性学习整合了学科,打破了各学科间的界限,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拓宽语文学习的天地,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例如,五年级下册关于“书”这个单元,围绕“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这个主体,让学生规划自己的读书行动,交流读书方法,为自己订读书守则,并开一个读书交流会,让学生在实践中真正体会读书的快乐。又如,第一册第三单元“家”这个单元,学习了《我的家》一课后,可开展“献给妈妈的爱”主题队会,回报妈妈的爱心;开展“争做班级小主人”活动,强化学生的集体主义荣誉感。再如,五年级下册关于“我们去旅行”这个单元,可组织一次集体旅行,并记录旅途的见闻与感受,把语文学习与生活联系,不断拓宽语文教学的渠道,开发语文课程资源。

总之,只要教师牢固确立“时时可以学语文,处处都要用语文”的理念,语文这潭源头活水”就会源源不断地流进学生的心田,让语文课堂永远焕发生命活力。

(作者单位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庄重文实验小学)

上一篇:触摸教育的故事 下一篇:小学英语教学重在激发学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