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危机时代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研究

时间:2022-09-02 04:18:19

后危机时代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研究

摘要:后危机时代,如何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成为理论界和实践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在分析企业劳动关系的特征后,分别从政府、企业以及社会角度出发提出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新对策。

关键词:后危机时代和谐劳动关系

劳动关系是人们在从事劳动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是社会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和谐与否不仅影响到企业的生产经营,还关系着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虽然目前经济回暖,但劳动关系的变化相对于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往往有滞后性,国际金融危机对劳动关系的负面影响还将持续一个时期。在后危机时代,面对新的经济环境,如何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成为了理论界和实践界普遍关注的问题。

一、后危机时代企业劳动关系的特征

(一)劳动关系多样化

劳动关系多样化主要表现在用工形式的多样化。企业用工主要包括劳动合同用工、劳务派遣用工和业务外包用工三种形式,一般以劳动合同用工为主。后危机时代,经济好转,订单剧增,企业出现严重用工短缺。为了应对订单的不确定性,企业往往增加使用劳动派遣用工,然而由于市场的不成熟和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企业在使用劳务派遣过程中经常产生不少劳动纠纷。

(二)劳动关系分层化

根据劳动关系的和谐程度,企业的劳动关系可以划分为和谐、基本和谐以及不太和谐三个层次。后危机时代,抗风险能力强的大型企业经济效益明显好转,员工薪酬较危机严峻时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劳动关系比较和谐,劳资双方权利义务明确且得到保障。而部分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中小企业虽然在金融危机中生存下来,但因没有积极地进行升级转型,企业还在困境中煎熬,劳动纠纷随时发生,劳动关系不够和谐。

(三)劳动关系灵活化

后危机时代劳动关系灵活化主要指工时制度的灵活化,表现在企业申请实行特殊工时工作制增加。企业结合订单增减、急缓变化实行特殊工时制度,例如订单增加时,人手不足,向人力资源局申请使用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灵活调整工作和休息时间,适应企业发展。

(四)劳资对抗明显

后危机时代,企业生产经营逐渐正常,劳动关系更多的表现为和谐与合作。但由于员工可选择的就业机会增加,离开企业另谋他职相对容易,劳资对抗相对金融危机时更明显。同时,随着员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意识的提高,一旦企业有侵权行为发生,劳动纠纷就会发生。

二、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对策

劳动关系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保持战略柔性的重要途径。只有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尊重和实现劳动者的权益,才能激发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使员工由被动的执行变为主动地奉献,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可以从政府、企业以及社会角度出发,寻找积极有效的对策。

(一)政府层面

1、强化对企业的服务意识,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困难

《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部分企业带来一定的压力,而金融危机则给企业造成前所未有的冲击,许多企业感到举步维艰。在经济回暖,订单增加,人手不足的后危机时代,企业同样迫切需要政府部门的帮助。首先,协助企业解决资金问题。针对企业融资困难,政府可加强银政联手、银企合作,提高银行对企业的授信额度,扩大信贷范围,探索、创新信贷业务方式,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和融资难问题,形成良性互动。同时企业可以依托行业协会抱团发展,整合资源,采取互助注资入股等方式缓解资金压力,满足发展需要。其次,深入企业一线优化服务。针对部分企业的订单增加人手不足等突出情况,指导符合条件的企业结合订单增减、急缓变化实行特殊工时制度,灵活调整工作时间。把企业工时制度的灵活性与改善劳动条件结合起来,为企业提供全天候、全方位的优质服务。

2、加强劳动仲裁工作,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后危机时代,广大劳动者对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愿望更为迫切,劳动争议案件对社会稳定的影响程度也越大。为此,一是要建立仲裁前调解机制,加大调解力度,尽可能通过协商、调解化解劳资纠纷,减少进入仲裁、审判程序的案件。帮助企业建立健全企业内部劳动争议调解机制,坚持“预防为主、基层为主”原则,把劳动争议调解关口前移。二是要继续加大监督检查的力度,加强劳动保障检察的执法和工会群众监督这两方面的建设。要加强劳动合同制度实施的监督管理和监督检查,将劳动合同的签订和解除、工资支付等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情况作为监督检查的重点,广泛地开展日常的巡视检查和专项执法检查,加大对用人单位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以保障劳动者的切身利益。

3、倡导良好劳动关系,推动企业社会责任的建立

政府可建立并完善适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企业特点的企业社会责任体系,将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分为强制性和倡导性的标准。同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及政府职能的作用,对具有良好企业文化、积极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企业给予表彰,扩大其知名度和影响力,也可以给予获奖单位3年内实行劳动、工商等方面免予年检的优惠政策,激励更多的企业主动履行社会责任;对经营行为违法、劳动关系恶劣的企业,查明原因后对其不良行为加重处罚力度,并向社会公布,促使广大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二)企业层面

后危机时代,劳动者就业机会增多,有更多的选择权。这要求企业比在金融危机严峻时期更主动地履行社会责任。这样,才能为劳动者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吸引有能力的人才到企业工作。

1、严格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在金融危机严峻时期,劳动者迫于就业压力对于企业的部分违法只能被迫接受,但经济好转时,若企业仍然在劳动用工方面违法,损害劳动者的利益,不但会增加员工流失率,还将承担法律责任并将招致更大的损失。因此,企业要严格遵守《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主动自觉地按相关规定与劳动者订立、终止和解除劳动合同,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劳动者对企业的忠诚度,又能降低法律风险,避免劳动纠纷,达到企业和劳动者共同受益的双赢局面。

2、完善具有激励作用的薪酬系统

在金融危机严峻时期,不少企业采取减薪或不加薪的办法降低成本以应对危机,员工通常表示理解并与企业共度时艰。但在经济好转时期,随着利润的增加企业应当完善具有激励作用的薪酬系统,建立薪酬正常增长机制。完善的薪酬系统可以把员工的努力、业绩和企业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3、建立完善的培训系统,提高员工劳动素质

企业的经济效率与员工素质具有密切的关系,企业只有具备高素质的人才并激励其发挥最大的效用才能不断提高经济效率。从长远来看,提高企业员工自身综合素质是稳定劳动关系、推动企业整体发展的主要动力。因此,企业不仅要进行精确的需求分析,根据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和所遇到的主要问题将企业的培训需求与员工的培训需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而且还要注意用不同的内容与形式培训员工。

4、加强沟通,与员工共同发展

与员工加强沟通,是企业正常运行下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的保障。企业可以通过召开全体员工大会,把企业的发展机遇坦诚地告诉员工,并且表明企业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的态度和方法,这可调动员工献计献策,树立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在企业管理文化中,保证管理层与员工的通畅交流沟通是第一要务。通过有效地与员工沟通,在员工的年度考核表上,详细列出公司为他们所付的福利费用,让员工了解公司其实为他们付出甚多,员工因此对公司心存感激,减少对立情绪。除此之外,企业还要设立董事长信箱等沟通工具,以保持企业与员工信息渠道的畅通,让员工有建议、有诉求时有表达的途径。

(三)社会层面

1、发挥新闻媒介监督作用

积极发挥新闻媒介在后危机时期稳定劳动关系方面的舆论引导和监督作用,通过多种渠道提高全社会对于和谐劳动关系的认同度、参与度和支持度,扩大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社会影响。通过新闻媒体对恶意欠薪、严重损害劳动者权益的企业给予曝光,从而减少企业违法率。

2、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在经济上行时期,全社会应充分认识到稳定企业劳动关系的积极意义,树立万众一心的社会导向。要加大对《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力度,增强企业职工依法维权的意识。只有在全社会的支持下,完善企业劳动关系道德评价机制和监测体系,全过程监督和评价企业用工行为,才能为加快经济复苏,促进企业升级转型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①杜丽敏.后危机时代的HR管理现状[J].人力资源管理,2009(9)

②刘宏鹏,赵芬.后危机时代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0(3)

(方妙英,1981年生,广东东莞人,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上一篇:煤炭行业公司治理结构研究 下一篇:企业家的角色困境与道德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