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中山路历史街区的复兴与更新计划

时间:2022-09-02 03:52:33

青岛中山路历史街区的复兴与更新计划

前言

青岛西部老城区的中山路历史街区是青岛的发源地,历经德国、日本殖民者及中华民国、新中国政府的建设及改造,已成为青岛市最具影响力及认同感的中西文化交融的城市名片之一,见证了青岛建埠一百多年的沧桑变迁。

九十年代初期,随着青岛市城市建设重心的东移以及接踵而来的城市快速的发展,中山路历史街区逐渐没落了下来,并呈现日渐萧条之态。

近些年来,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领导、社会各界为振兴中山路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中山路历史街区的复兴改造工作已初显成效,为了更好地做好中山路历史街区复兴与更新工作,使今后的工作更加合理化、系统化;现将工作的目标及工作步骤重点规划如下:

1.发展目标及发展计划

通过努力,将中山路历史街区打造成为国家4A级文化旅游景区,国际化的文化交融之所,没有围墙的城市博物馆,独具魅力的青岛城市名片,为今后青岛历史文化建筑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做好准备。

2.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2.1 人口结构不合理。低收入人群成为居民的主体,导致实际消费能力的下降。

2.2 产业结构不合理。缺少有特点、有影响力的主导商业业态。商业业态的互补性不强。缺少有特色的旅游及文化娱乐设施。

2.3 交通量过大,通过通占较大比例。静态交通设施严重不足。

2.4 建筑老化、破旧。原有的部分建筑形态及功能已不能适应新的城市生活的需要,需要对部分现有建筑进行改造并赋予其新的功能。

2.5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部分街区市容市貌已严重影响了城市形象。

2.6 零打碎敲式的整治及改造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历史街区的复兴与更新问题,需要在新的目标及政策的引导下全面地、系统地进行中山路历史街区的复兴与更新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工作实施。

3.中山路历史街区复兴与更新内容及措施

3.1 文物普查、建筑评价及分类工作。根据各个历史阶段历史文化建筑的艺术价值、文化背景及保存完整性,重新划定历史文化保护区、恢复区及协调区。在中山路历史街区内形成多片反映不同历史时期文化及建筑特点的历史文化保护区,如教堂区、广西路德式建筑保护区、日式建筑保护区、民国建筑保护区、里院建筑保护区等。将这些保护区之间的区域作为协调区(或过渡区)。

3.2 建筑改造试点工作。根据每一片历史文化保护区的特点,制定相应的保护及改造措施,并赋予其新的功能业态(部分可保留原有业态),如里院建筑可考虑改造成为青年LOFT公寓、特色旅馆、保障性住房以及艺术家工作室等。

3.3 交通改造规划工作。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区域交通规划。减少通过通对历史街区的影响,在中山路历史街区周边设置社会停车场,恢复部分区域的步行交通和自行车交通。

3.4 旅游发展规划工作。重新组织合理的旅游游览线路,将各个历史文化保护区串联起来。开发更适应中山路的旅游产品及旅游纪念品。

3.5 景观规划工作。进行中山路历史街区的城市设计,标识导引系统设计、绿化景观设计以及灯光亮化设计等。

4.实施的步骤

通过针对性的保护特色建筑,构建合理的居民结构,减少交通流量,完善基础设施,改善社区环境,最终重振城区产业,解决区域内民生问题,塑造城市的性格和唤回老青岛的记忆。

具体实施纲要为:完善浙江路—天主教堂—里院文化—劈柴院的动态流线,做到“单街特色鲜明,片区整体和谐”。完成特色里院研究改造,着重打造中山路街区作为历史文化街区的框架部分,为申遗指明方向、打好基础。

4.1 浙江路建筑文化风情街

完成浙江路步行街的建设工作,完善浙江路的功能,落实啤酒花园项目的实施、促进青岛音乐厅恢复活力,完成浙江路绿化种植及道路铺装,形成沉静的,富有历史质感的通向教堂的林荫道,并且对两侧商家的店铺色彩进行规划控制。打造出空间尺度宜人,充满活力的广场及品味高雅,极具人气的亮点特色街道,同时作为动态流线的开端,有着明确的导向性。

4.2 教堂区

对教堂区的资源进行开发,开放并鼓励教堂进行面向公众的公益乐队演出或其他活动,从而吸引游客的介入其中,创造浓厚的异域风情,进而聚敛人气。

教堂区作为整个动线的高潮部分,通过推进18号地块的建设工作,形成一个开放的,充满活力的教堂区。

4.3 发掘青岛里院文化,打造中西文化交融历史见证之街区

“一种建筑或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出人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作为《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规定的项目审批条件之一,青岛东西方文化建筑群的存在符合申报的条件。西方文化的代表为存在于教堂区以南部分的德占时期建筑,而东方文化则存在于华人区的典型商住形式—里院。

青岛里院代表了青岛的民居形式,形成了街道和里院两个界面,特色鲜明,作为当年商业繁荣的产物,对于青岛的历史记忆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拟于21~26地块发掘保存较好的里院进行抢救性修缮,保留其形式,更新其功能,完善其配套,发掘其价值。对原住民部分安置,部分改善其生活条件,达到改善民生的目的。修复后的里院再现当年的市井生活场景,成为现代都市里没有围墙的博物馆。

4.4 劈柴院二期工程

全面开展劈柴院二期的建设工作,完成国风药业里院的保护性整修,连接劈柴院一期与二期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街区;

完成北京路、天津路、保定路、河北路步行街的改造,对街区内部进行整修,有价值的里院进行重新发掘,打造成曲艺、手工业等各具特色的亮点街道。与欧陆风情街不同,劈柴院二期项目作为整个动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所带来浓郁的中国风将会给游客带来完全不同的感受,使游人切身体验到青岛中西文化交融的一段历史。

4.5 相关配套项目建设

1) 北京路商住楼

北京路商住楼需要解决北京路、济南路、河北路、潍县路的居民安置,是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改造的前提条件。

2)完成四方路黄岛路市井风情街的道路铺装、管网下地、建筑加固维修和房屋功能置换及居民安置,并且同时完成招商落地并正式开业。

3) 调研论证太平路绿地的地下停车场规划设计报批工作,以解决沿海一带停车困难的现状。

5.预期的社会效益

第一,解决街区内的民生问题,置换安置居民1000~1500户,对于适合居住的里院,完善其居住设施,改善居住条件。

第二,通过旅游动线的设计及有目的性的改造,点、线、面的分布形成了不同的高潮点,使游客感受青岛的历史人文魅力。

第三,通过政府主导,民间创办的老城区协会,加强与国际老城区协会的联系,吸纳社会智力,策划推介宣传中山路老城区。做好青岛历史文化建筑群申报世界历史遗产的前期工作。

6.结语

城市历史街区的衰落是有各种原因交织而产生的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保护与发展的矛盾是城市历史街区存在的普遍矛盾。历史街区的复兴与更新从来不能“就历史街区论历史街区”,而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及努力。相信在各届政府、全体市民以及国际智士的不懈努力下,中山路历史街区的复兴与更新指日可待。

上一篇:干旱灾害的影响与预防应对 下一篇:排水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