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区危害因素对医护人员的影响及预防

时间:2022-09-02 03:08:55

传染病区危害因素对医护人员的影响及预防

作者:莫艳芬 张四凤 陈桂凤

【关键词】 传染

摘要:目的:探讨传染病区各种感染因素和不良环境因素对医护人员的影响。方法:采用问卷的方法对90名医护人员进行调查。结果:95%人员因各种穿刺而接触血液,98%人员因胸腹穿刺等操作而接触体液和分泌物,100%人员因与病人交谈时接触飞沫和唾液。结论: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预防各种危害因素对医护人员的影响。

关键词:传染病区;危害因素;医护人员;预防

The Prevention of Dangers Affecting Medical Staff in Infections Diseases Wards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s endangering medical staff in the infectious wards. Method: To investigate 90 medical staff in the way of questionnaire. Result: 95% of the candidates contact with blood due to perforations,98% with body fluid and excretion due to perforations on chest and belly,100% with saliva in communication with patients.Conclusion: Effective and positive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protect medical staff from the dangerous effects in infectious wards.

Key words:Infectious diseases wards;Dangerous effects;Medical staff;Prevention

我院是传染病专科医院,是肝炎、结核病的聚集地,近年来艾滋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呈倍增的趋势,这些都使医护人员获得性职业感染的危险大大增加。病区内大量的感染因素,不良环境的存在,不可避免地接触对医护人员造成危害。随着对医院感染和职业性危害认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重新评估医院环境及医务人员职业的特殊性对其现存及潜在的危害[1]。因此如何重视和预防医护人员的职业危害已引起各方面的关注。我院在2003年对上述职业危害因素进行调查并采取预防措施。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调查对象为我院2003年临床一线在职医护人员共90名。男23例,女67例;年龄22~54岁,平均年龄37岁。

1.2 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内容包括3部分,第1部分是对感染因素危害的调查;第2部分是对病区环境因素危害的调查;第3部分是乙肝疫苗接种情况的调查。

2 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问卷90份,回收有效问卷90份,有效率100%。

2.1 感染因素的危害调查见表1。

表1 感染因素对医护人员的危害调查 略

环境因素的危害调查,见表2。

表2 环境因素对医护人员的危害调查 略

95

2.3 乙肝疫苗接种情况调查,见表3。

表3 乙肝疫苗接种情况调查 略

3 讨论及预防措施

3.1 调查结果显示,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预防各种危害因素对医护人员的影响,更好地保护医护人员在临床一线工作的安全是极其必要的。最常见、危害性最大的是乙肝、丙肝和艾滋病,通过血液传播的效率最高,一次即可感染[2]。据报道,每年有成千上万的护理人员感染上乙肝、丙肝[3]。世界卫生组织的一篇综合报道指出,医务人员乙型肝炎的感染率比一般人高3~6倍[4]。已有资料显示,因职业引起的感染途径中针刺伤占80%,而20多种血液性传播疾病可通过针刺伤传播。我们采取以下措施来防止乙肝、丙肝、破伤风杆菌、结核杆菌、艾滋病等感染。教育医护人员严格操作规程,增强个人防护能力,根据病种的不同要求。进入病区进行各种医疗操作应穿戴隔离衣、鞋、帽。正确使用和遵守戴口罩的要求,正确使用手套。养成每处理完一个病人用肥皂、流动水洗手的习惯,这是降低感染的简单可靠措施。对不合作病人进行检查或注射时,要有助手协助,在工作繁忙的高峰时间,适当增加人力物力,防止因疲劳、工作忙乱而发生刺伤。改善医疗操作环境,提供便于丢弃尖锐物品的容器,负压标本试管采血等。禁止将使用后的针头重新套上针帽。禁止将使用过的针头从针栓上分离。操作中一旦受伤应挤出少量血液用流动的自来水冲净,然后用0.5%碘酒、酒精消毒后包扎[5]。发生针刺后应尽早报告,以便专门组织对受伤者及病人进行HIV、HBV和HCV抗体检测。若病人这3项检测中有一项有阳性,受伤者又为易感者,则必须在6个月进行定期检测以确定是否发生感染。对于HBV易感者受到HBV污染的针刺伤后可接受HBIG或乙肝疫苗注射,有效率达75%。对于受到HIV病人血液污染的针刺伤,应在伤手1~2h内立即使用双汰芝片和佳息患口服。对于HCV而言,目前无有效的事后预防措施,只能强调加强局部伤口的处理,定期随防早期发现是否感染。

3.2 在病房,空气微生物受多种因素影响。首先是人,一个人在正常状态下向环境散发500~1500个菌粒/min。至于病人,传染病患者更是一个病原微生物气溶胶发生器。结核菌在干燥痰中可存活6~8个月。有研究表明,在同样病房,当1个人存在或4~6个人存在时,空气菌量会随着人员增加而明显增大。其次是人员的活动,因此,应严格限制探访人员进入病区。护士为病人更换被服时应尽量减少抖、拍动作,使用湿式扫床,不在病房清点污物。指导保洁人员用湿的抹布和湿式拖地,做好空气消毒工作,建议使用静电空气过滤器进行静电吸附除菌。做好肺结核病人的健康教育,告诉病人随地吐痰的危害性。

3.3 放射线、紫外线也是医护人员职业危害之一,长期小剂量的辐射,不仅会导致恶性肿瘤,而且会影响女性的生育能力,导致不孕、流产、死胎等[3]。而紫外线则会对视网膜产生损害。为避免放射线在体内蓄积,病人行床边拍片时医护人员应暂时回避,紫外线消毒在室内无人时进行。

3.4 病区物品消毒离不开消佳净、甲醛、戊二醛、碘酒、过氧乙酸等化学消毒剂,以上消毒剂对人的皮肤、神经系统、胃肠道和呼吸道存在不良影响,乙醇诱发细胞突变并具有累积效应。因此要求医护人员检查和使用以上试剂时,必须戴口罩和手套,准确操作,避免直接接触。若不小心沾到眼睛里或皮肤上,应反复冲洗,将影响程度减至最低。采用密封较好的熏柜以避免气体外溢,操作者取出的物品,应用无菌巾或清洁巾覆盖表面并放在通风处15~30min后再使用。

3.5 从表3可看出,虽然我院是乙型肝炎的聚集地,还是有一部分医护人员未进行或未按期复种乙肝疫苗,可见医护人员防护意识仍然较淡薄,防护能力较低。如果按要求接种了乙肝疫苗,可有效地预防HBV感染的危险性。因为对乙肝表面抗体呈阳性的医护人员,如果被污染的HBV的针刺伤,并不存在感染HBV的危险,说明预防接种工作有待加强。针对这种情况,我院对全院的医护人员进行健康体检,建立了医务人员健康档案。

实践证明,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预防各种危害因素对医护人员的影响,收效显著。

参考文献:

[1]王海平.血液透析护士的职业性危害原因及防护体会[J].海南医学,2002,13(7):85.

[2]周益秋.手术室护士的危害因素及预防措施[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1,6(18):34.

[3]杨玉莲,摘译.护士面临的职业危害[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0,19(9):434.

[4]张师前,杨文浩,任延贞,等.护士的职业危害及预防[J].护士进修杂志,1994,9(4):8.

[5]李福森.供应室护士自身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00,10(5):302.

上一篇:浅谈医护人员非典感染率高的原因及防护对策 下一篇:浅谈会展经济与城市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