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模式

时间:2022-09-02 02:14:21

寒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模式

【摘 要】随着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社会科学技术进步也在飞速的加快,这样的大发展背景下,农业生产的机械化也在飞速地进步着。我国是个农业大国,水稻的生产占我国农业生产的比值很大,水稻的种植是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主要种植农作物,不仅仅是在我国的南方地区种植,在北方的大部分地区也有种植,比如在我国的东北地区,特别是黑龙江地区也是水稻种植的重要生产基地所在地。所以,笔者对于当前的寒地水稻的生产过程的全程机械化技术模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寒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模式

前 言

我国国民的主要使用主食就是大米,并且也是世界上重要的水稻粮食生产出口国,农业生产占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很大比重,所以,水稻的种植在我国的农业生产的发展中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但是在当期的一些重要的水稻种植地区还存在着机械化程度不高的现象,造成了水稻种植的人力投入量大,但是水稻的产量却很低的问题。在我国当前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在机械化应用飞速进步的时代,我国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生产也在逐渐普及。笔者重点对于我国的寒地水稻的种植全程机械化的技术模式进行了一些举例分析和论证,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1、北方寒地水稻生产的主要特点

北方的寒地一般在冬季的冻土层的厚度多达一米以上,这样的寒地一般都不在我国的东北三省以及内蒙古和等地区。特别是对于黑龙江地区的农作物的生育期比较短,冬季时间比较长,水稻的种植如果要取得高产就需要进行温室大棚种植,这样才能够保障有很高的产量。在这些寒地地区种植水稻,一般都要采取旱育植被的方式,在培育农作物的大棚内对水稻苗木进行培育。在这些北方的寒地水稻的生产基地,很多的温室大棚内种植水稻都是通过插秧机移栽到了大田内,然后再对其进行种植,否则的话就会引起水稻的积温不够和生育期不够,造成了水稻的产量很低。在经过我国相关部门进行的长期的时间和探究,研究出了一系列的适合在北方寒地种植水稻的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

2、寒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现状

当前在北方的主要的寒地水稻种植地区一直都在加快建设水稻生产的全程机械化的进程,一直都在加强相关机械设备的研发以及升级程序,一直都在加强田间的机械化设备问题,在近些今年取得了很大的生产成果。首先就是农业生产机械化的统一管理力度在不断加强,在水稻生产的地区大力发展高台大棚高机械化育秧,在寒地水稻种植区大力实施统一化管理,集中设置温室大棚,积极引导相关的生产单位对水稻育秧的管理,这种管理模式解决了制约插秧机械推广中的种植户的分散的状态,有利于集中统一的管理。其次就是当前的政府对于水稻生产的政策扶持力度在不断地加强,大多数的寒地水稻种植地区不断的接受国家农机购置的补贴政策,不断地向购买先进的水稻生产机械方向倾斜,推动了相关的收割机、插秧机以及配套的相关的接卸设备的持续增长。一些相关的农场也相继出台了一些关于农机购置的补贴优惠政策,这对于农业的增长以及水稻生产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另外,对于相关的水稻生产的技术指导方式也在不断地创新。相关的农业部门不断地展开一些关于水稻种植的技术普及以及相关农业机械操作的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普及,这样的方式有效的提高了农民对于农机的操作技能。除此之外,相关部门对于农业生产的示范带动作用在不断地增强,各个农场对于水稻插秧示范性的基地建设在不断地加强,以带动地区内的水稻生产的发展,提升了水稻生产的技术性问题的提高。相关农业部门的服务组织能力也在不断地提升,相关的部门对于机械化的水稻种植提供充足的信息服务,对于农场的扶持力度也在不断地加强,对于机械建设以及农业生产的支出也提供了很好的优惠活动,降低了很多的作业费用,很大程度的促进了机械化技术的普及以及推广,并且在寒地水稻种植区域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成效。在相关的农机合作组织,为水稻生产的机械化进程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以及动力保障。最后是加强了农机农艺的融合统一,在一些机械化插秧的过程中,如果培育成合格的秧苗之后,才能够保障机械化插秧的增产效果。相关的部门对于水稻生产基地的机械化生产的机械化插秧等的环节,都进行了相关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对于生产人员进行技术性的指导工作,特别是对于做好育秧技术的培训工作有很大的重视。在品种选择、机械育秧、机械插秧、机械植保、机械化田间管理、机械化整地等各个环节进行农机农艺的融合技术研究,制定出适合建三江地区发展的水田机械化技术路线,形成农机农艺相适应的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模式,为水稻种植机械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3、寒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技术模式

3.1机械化整地的技术模式。当前的寒地水稻生产地区的土地主要分为旱整地和水整地,旱整地包括翻地、旋耕、旱捞平地作业。在进行翻地作业的时候,一般都是处于秋季进行,在这个季节进行作业的时候,在进行旱涝平地进行作业一般都是用大中型的机械设备,对于机械设备的种类一般都是四轮驱动的轮式拖拉机以及履带式的拖拉机。在水整地一般都是在春季进行放水泡田,在进行了大概五天之后,就要用水田拖拉机配带不同的整地机械进行整地过程。

3.2水稻育秧机械化的技术模式。水稻育秧机械化的技术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采用工程化的育秧成套的设备,第二种就是采用水稻催芽和机械师育秧播种机,使用这样的设备的时候,播种的投入量就会比较少,相关的设备是比较小的,相关的投入也是比较少的,但是育秧的过程都是采用先进的播种和催芽的技术。采用这样的机械方式解决了当前的人工撒播的不均匀的问题,另外对于覆土深浅不一的问题也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对于工厂化的育种机械的设备都是由脱芒机以及脱水机和催芽室等部分构成,一般都采用蒸汽催芽的技术都可以达到提前出芽的目的。这样的方式缩短了温室大棚的生产期,就可以加快生产周期的缩短,达到水稻产量的提升。同时,这样的生产方式是比较经济的,对于一些水稻生产地区要进行很大的推广。

3.3水稻插秧机械化技术模式。在进行机械化的插秧一般都是采用普通的六行或者八行、宽窄行乘坐式和4行步进式的水稻插秧机。乘坐式插秧机保有量最多,主要机型有延吉插秧机厂和依兰收获机厂生产的6行、8行插秧机,工效0.13-0.17hm2/h;其次是4行步进式插秧机,这些先进的插秧机的应用,给寒地水稻种植带来了极大的便捷,避免了人工的大量输出,节省了大量的人力以及物力,同时,这样使用机械能够使插秧效果达到合理的水平,极大地促进了插秧效果,从根本上促进了水稻种植水平的提升。

3.4收获机械化的技术模式。水稻收获是水稻生产的重要环节, 也是北方寒地水稻生产机械化的难点。北方寒地水稻生产的特点是秋天收获时气候变冷, 温度低, 水稻成熟后茎穗潮湿、脱水慢,根据以上特点总结出了“四个相结合”的水稻收获模式, 即在收获时间上,霜前霜后相结合;在收获手段上, 分段收获与联合收获相结合;在机械配备上, 大中小相结合;在机械选型上, 全喂入与半喂入相结合。

4、结束语

水稻作为我国的一种主要粮食作物,其产量与水稻生产行业的技术含量有很大的关系,发展水稻全程机械化技术有利于提高我国寒地水稻产量,同时也能解脱一部分劳动力。随着科技的发展,寒地水稻全程自动化技术必将会有进一步的发展,而普及其全程自动化也是水稻生产的必然趋势。同时对我国农业自动化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吴海潮,张会朋.五常市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J].农业技术与装备,2007(12).

[2]迟春田,周丽伟,李响,等.长春市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新技术模式[J].农业机械,2011(16).

[3]周洪,徐兆基,陈建清.认真总结水稻生产机械化示范经验加快推进我省水稻机插秧工作[J].江苏农机化,2002(01).

上一篇:油页岩综合利用研究 下一篇:证券公司投资顾问业务的合规问题及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