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物理的源泉

时间:2022-09-01 10:59:01

生活:物理的源泉

[摘要] 生活就是物理的源头。物理中许许多多的现象,皆可从生活这部字典中观察而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教会学生观察生活,利用日常生活学习物理。

[关键词] 生活 观察 利用 物理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要贯彻这一理念,必须让学生关注生活。

一、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1.激发学生的主动观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强大动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设计新颖、有趣、富有启发性的能够引起认知冲突的实验让学生观察,激起其观察的兴趣。如在学习了水沸腾实验后,提出:将盛水的纸盒放在火上烧,水烧开了纸盒会不会烧着呢?

2.启发学生对身边的物理现象多问“为什么”。熟悉的生活现象会使学生产生亲近感。在日常生活中包含大量的科学现象,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现象产生的原因,从而提出有科学探究价值的问题。例如,为了探究浮力大小的决定因素,可以由常见的煮饺子、汤圆时食物能浮在液面上而不下沉的现象引出探究的问题。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相关基础知识提出了这样一些问题:(1)浮力的大小是否与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2)浮力大小是否与物体的密度有关?(3)浮力的大小是否与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有关?

3.引导学生学会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探索,通过探索发现真理。任何发明与创造往往都是从质疑开始、从解疑入手引发创新。物理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在观察物理现象或物理学习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有初步的提出问题的能力”。

4.适当布置学生力所能及的课外观察任务。教师可以布置一些预习性的课前观察,如把课本中某些课题后面的一些观察性作业提前布置给学生观察,也可以布置一些复习性的课后观察,包括观察性的作业。在观察时不但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细心观察,详细做好观察记录,而且要求在观察中不断地思考,寻找规律性的东西。

二、指导学生学会利用生活用品进行学习

1.利用学生的生活知识和可能的生活经验创设教学环境。由于各种原因,学生普遍存在生活经验不足、实践经验缺乏等特点。因此活动的设计要能够创设相关的物理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耳闻目睹,获得具体的直接经验,得到清晰的感性认识。教师要善于利用手边的用具设计一些出乎意料的实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其学习兴趣和探究欲。

2.利用生活中使用的器具作为教学器具,让学生从身边学物理。在《物理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通过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例如在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光的传播路径的活动中,教师准备了玩具激光电筒、蚊香、奶粉、水、蜡烛,提前指导学生制作针孔照相机。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演示、学生的亲自实验,顺利地完成了本次探究活动。

3.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指导学生利用身边的器具设计实验。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是强烈的,主动发展的潜能是巨大的。教师要把学习的权利和探索的时空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方式,设计活动方案,安排学习程序,通过观察、操作、猜测、思考、讨论、验证,获取知识的同时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如在《压强》的教学中,引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问题后,让学生进行猜想、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学生可以利用桌上提供的器材:一块橡皮泥、吹气的气球、装水的饮料瓶、细沙、小桌子,也可以利用身边的学习用品进行实验。在实验交流中,虽然学生选取的器材不同,但都能探究出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一个或两个因素,并且有些学生的设计既简单又巧妙。

4.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生活用品制作教学用具。学生自制实验器材不是一种简单的机械模仿,他们需要弄懂其原理;对实验器材做出点滴改进都要有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寻求合适的原料进行部分的加工、组装,也是一种难得的手脑并用的锻炼活动。“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每个看似简单的制作都需要付出足够的努力。如制作针孔照相机时,孔的大小决定了仪器制作的成败。为了达到理想的效果,学生需要不断地尝试,多次地制作。上课时,学生利用自己制作的盒子,比较容易地观察到烛焰通过小孔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得出小孔成像的特点。学生通过细心观察、想象和大胆的尝试,丰富了感性认识,为理论学习积累了较多的第一手材料。而这些直接经验的获得全来自于他们自己制作的器具,让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得到了较多的成功体验,从而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信心,使之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物理学习中来。

[参考文献]

刘炳 魏日升主编《初中物理教师实验技能训练(初中物理教学法下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重印)

(作者单位:江苏省东海县李埝中学)

上一篇:改革教学模式 让英语课堂“动”起来 下一篇:“循环式六环节学案型”课堂教学模式的初步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