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雷神》,学语法

时间:2022-09-01 10:41:44

看《雷神》,学语法

不少同学对英语语法“恨之入骨”,原因有二:①语法枯燥乏味,特别是单选中的语法,不像完形、阅读等中的至少有故事背景,读起来有趣些;②语法中的特例太多,需要记忆的太多。鉴于此,很多同学放弃了语法,甚至还得出“语法不学也可以”的荒谬结论。要知道,很多英语国家的学校都会开设Grammar这门课。就连英语为母语的外国人都要专门学习语法,我们怎能就此放弃呢?

其实只要结合语境,语法并没有那么枯燥、难懂。有些人出国待上几个月回来,英语明显说得流利很多,语法错误也少很多,这些人就是很好的例证。但是大多数同学生活在国内,去哪里找语境呢?笔者在此为大家推荐一个非常好的方法―看英文原声大片。英文原声大片作为学习英语的素材,具有几大优势:①画面吸引人,不枯燥;②语言精练,语法考究;③出现语法难点时,语境可以帮助理解使用该语法的原因。

下面笔者以电影《雷神》(Thor)为例,来给大家展示如何通过看电影学语法。这部影片的主人公是勇敢善战的雷神托尔(Thor)。他是永恒境界阿斯加德(Asgard)王国的王位继承人,受人敬仰。然而由于犯下一次大错,他被父亲天神奥丁(Odin)流放人间,雷神之锤也被收回。在此期间,托尔的弟弟洛基(Loki)想借机取代哥哥成为阿斯加德的王位继承人,于是在托尔和奥丁背后耍起了阴谋。影片就围绕雷神托尔如何挽回这一切,最终学会如何成为一个真正的英雄展开。这部电影语言精练,语法考究,很适合用来学语法。

1. 情态动词shall的用法

【电影台词】

Odin: Whosoever holds this hammer, if he be worthy, shall possess the power of Thor.

奥丁:无论谁拿到这个锤子,只要他够资格,都将拥有雷神托尔的力量。

【背景链接】天神奥丁为了惩罚雷神托尔,将他打落凡尘,并对着托尔的武器雷神之锤说了上面这句话。

【解读】在这句话中,情态动词shall表示的是“许诺”的意味。这是高中语法中很重要的一个知识点,但是很多同学不理解什么是“许诺”,我们可以通过这句台词的语境来学习一下。首先,天神奥丁是剥夺托尔神力的人,他将托尔的神力封印在锤子里。那么,别人能否获得这个锤子里的神力取决于谁呢?显然只能取决于天神奥丁。既然完全取决于说话者,此时用shall就表示“许诺”。所以,要是看到一个人描述一种可能性,而这种可能性完全取决于这个人时,就可以用shall表示“许诺”。

【真题例证】

―Will you read me a story, Mummy?

―OK. You have one if you go to bed as soon as possible. (2011年陕西卷)

A. might B. must C. could D. shall

【解析】题干句意为:―妈妈,你能给我读一个故事吗?―可以。如果你尽快上床,你就能听到一个(我给你读的故事)。是否读故事完全取决于妈妈,和电影《雷神》中的情景一模一样,所以正确答案是D。很多考生容易误选C,could表示这件事不取决于说话者,放到本题的语境中就变成了这家有种神秘的力量,只要小孩赶快上床,耳边就会响起一个读故事的声音,这不符合常识。

2. 将来完成时的用法

【电影台词】

Loki: When he wakes, I will have saved his life.

洛基:当他醒来的时候,我就已经救了他的命了。

【背景链接】本句是洛基和哥哥托尔打斗时说的一句话。他曾把冰封巨人引入皇宫去刺杀自己昏迷中的父亲,并在巨人即将得逞时把巨人干掉了。他说自己当时这么做的原因是要证明他才是继位的不二人选。

【解读】主句之所以使用将来完成时,是因为当时洛基的父亲天神奥丁还处在昏迷中,“醒来”这个动作并未发生,因此,“当他醒来的时候”,“我”无论做什么都是在将来,所以要使用将来时。而用完成时是因为洛基在巨人刺杀天神奥丁时杀死巨人解救了奥丁,因此“救”这个动作在奥丁“醒来”时是已经完成了的。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做时态题要分两步走:第一步,找到时间点;第二步,在这个时间点上判断动作发生的状态(即已经发生、正在发生、未发生,还是指发生在一般状态下)。如果大家在做题时记不住这个步骤,只要对比题目和这个台词发生的情境是否一致,就可以进行选择。

【真题例证】

―I hear that Jason is planning to buy a car.

―I know. By next month, he enough for a used one. (2012年上海卷)

A. will have saved B. will be saving

C. has saved D. saves

【解析】分析答句可知,该句的时间点是下个月,所以要用将来时。然后站在这个时间点上分析“攒钱”这个动作发生的状态,根据句意可知到下个月时,“攒钱”这个过程已经结束,所以要用完成时,因此正确答案为表示将来完成时的A选项。如果不用这个方法,大家可以将题干语境与上述台词的语境进行对照,即可发现二者十分相似,由此也可选出答案。

3. 情态动词对过去事实的推测

【电影台词】

Loki: Why? It must have been enforcing Father's last command.

洛基:为什么?它当时一定是在执行天神的最后一道命令。

【背景链接】洛基派终结者(Destroyer)追杀托尔,结果终结者反被托尔所杀。托尔去质问洛基时,洛基意识到自己的谎言被识破,便说出了上述辩解之词。

【解读】本句使用了情态动词must对过去事实进行推测的用法。终结者已经被托尔杀掉,所以此时对终结者的描述应该用过去时,而情态动词must并没有过去式,要用其对过去事实进行推测时,其后应使用have done结构,说明推测的不是现在发生的事。这一用法在高考中十分常见,并且经常结合虚拟语气一起考查。下面笔者列出了两种常考的形式,大家要注意辨别,避免在高考中出错。

(1) can/may/must + have done表示对过去事实的推测。其中,may语气最弱,含有乱猜的意味;can语气稍强,指有事实依据;must语气最强,指说话人非常确定。

【真题例证】

Jack described his father, who a brave boy many years ago, as a strong-willed man. (2010年安徽卷)

A. would be B. would have been

C. must be D. must have been

【解析】分析题干可知,who引导的定语从句说明的是his father过去的情况,是对过去事实进行推测,因此正确答案是D。很多考生会误选C,只记住了“must be表推测”这一语法知识,而忽略了此处是对过去事实进行推测。

(2) would/could/might/should + have done表示与过去事实相反的虚拟语气,翻译成“本该/会/能/要做却没有做”。这里表示的是没有发生的事,而不表示对过去事实的推测。

【真题例证】

① We _______ the difficulty together, but why didn't you tell me? (2012年北京卷)

A. should face B. might face

C. could have faced D. must have faced

【解析】本题正确答案是C。由后半句可以判断,you在遇到困难时没有向me求助,所以前半句的“我们可以一起面对这个困难”事实上并未发生,故应使用表虚拟语气的could have faced。很多考生容易受中文语感的影响,将前半句翻译为“我们肯定可以一起面对这个困难的”,从而误选了D选项。实际上,must have done是对过去事实的推测,且这个事实已经发生,用在这里显然有悖题意。

② Had they known what was coming next, they

second thoughts. (2012年浙江卷)

A. may have B. could have

C. must have had D. might have had

【解析】本题正确答案是D。前半句是虚拟语气的倒装形式,意为“如果他们当时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的话”。后半句的“三思”实际上并没有发生,所以也要使用虚拟语气。很多考生容易受中文语感的影响,将主句翻译为“他们肯定会三思的”,从而误选了C选项,殊不知must have done是对过去事实的推测,与题意不符。

以上就是通过看英文原声大片学语法的方法,笔者只是抛砖引玉,同学们可以先从本文介绍的电影《雷神》着手,反复观看,跟读台词,仔细琢磨,举一反三,相信大家会开始爱上语法!

Thursdaya:献给雷神托尔的日子

托尔(Thor,在古英语中常写作Thur或Thunor)是北欧神话中掌管战争和农业的天神,负责保护诸神国度的安全和前往人间了解农情。相传每年托尔乘坐马车出来巡视之时,天空都会电闪雷鸣,他因此被称作“雷神”。英语中的Thursday (星期四)一词正源自北欧神话中的雷神托尔。Thursday在古英语里原作Thuresdaeg,其字面意思是Thor's day,即托尔日,因此Thursday可以说是献给雷神托尔的日子。

作者简介:

刘,杭州新东方学校高考英语教师、培训师、演讲师,曾参与“温州市中学生英语电视大奖赛”笔试命题工作, 还曾获得“斯坦福全球创新创意大赛”第七名和“最佳环保意识奖”。新浪微博:@刘Jerry。

上一篇: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实施策略 下一篇:触摸脉搏 倾听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