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财政经济学专家

时间:2022-09-01 10:34:27

著名财政经济学专家

简历。陈少晖,男,1962年11月出生,祖籍福建安溪。1980―1998年间,分别就读于南京师大、华东师大、福建师大,相继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2002―2005年,在厦门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师从我国著名财政经济学家邓子基教授。现任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财政金融系主任、教授、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二级学科博士点经济史专业学科带头人,闽台区域研究中心研究员,兼任中国经济史研究会理事、福建省国有资产管理学会常务理事、福建省人大财经委专家团成员、福建省劳动保障学会常务理事。

研究领域及学术观点。陈少晖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为财政与国有资产管理研究、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以及当代中国经济史研究,同时还涉及闽台区域经济的比较研究。陈少晖教授在学术研究方面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敏于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成果具有系统性和前瞻性。2003年针对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问题,在《国有资产研究》发表《国有资产分级所有的新思路》,突破“国家统一所有、地方分级管理”的传统理论,提出了“国有资产产权分级所有”的创新观点,在学术界具有较大影响。2005年在《财经科学》发表了《国有资产“分级所有”体制的建构原则和划分标准》,对国有资产实行中央与地方“分级所有”过程中的建构原则和划分标准作出了深入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为国有资产的产权分割建构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思路。2007年在日本广岛召开的世界政治经济学第二届年会上作《新合作主义:中国私营企业劳资关系调整的目标模式》的学术报告,认为由于传统的行政化劳资关系体制的惯性作用和中国私营企业“再生”阶段的不成熟性,使得现阶段中国私营企业的劳资关系模式更多地反映出旧合作主义(专制型合作主义)劳资关系的模式特征,应当将构建新合作主义为基础的劳资关系自主协调机制作为需要努力的中长期目标。2010年在《财贸研究》发表《国有企业利润上缴:国外运行模式与中国的制度重构》一文,现行国有企业红利分配政策存在难以保障国有资本出资人权益等局限性,必须从国企理财目标的设定、自由现金流量假说、利润分配模式的选择以及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防范国有企业规避利润上缴行为等方面,重构国有企业利润上缴制度的设计思路。

主要学术成果。1998年以来,陈少晖教授主持承担了《公共财政框架下省域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研究》(2008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央与地方国有资产产权关系研究》、《福建省科技投入多元化机制于政策研究》等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项目10余项;在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等出版《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变迁与改革模式》、《国有资本财政研究》、《国有企业劳动就业体制改革研究》、《从计划就业到市场就业》等学术专著(含合著)8部,主编撰写相关教材3部;在《经济学动态》、《财政研究》、《当代经济研究》、《当代中国史研究》、《中国风险投资》、《国有资产管理》、《台湾研究》、《中国劳动》等国家权威核心刊物及省内外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新型投融资体制框架下的国有投资公司改革》等论文100余篇,其中20余篇被《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经济学文摘》等全文转载。

获奖情况。因科研成果突出,陈少晖教授先后获得福建省第四届、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合著)、二等奖(两次)、三等奖(两次);入选福建省首批“百千万人才工程”、福建省委组织部“541人才计划”;被评为福建师大第二批优秀青年教师(1996)、福建师大第三批科研先进个人(1999)、福建师大第二届“十佳”科研先进个人(2006);博士学位论文《国有企业劳动就业体制改革研究》获得福建省第二届优秀博士论文二等奖;入选“2007年度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上一篇: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创新的协同机理研究 下一篇:完善调控政策促进经济平稳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