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建筑材料检测质量的探讨

时间:2022-09-01 10:00:17

优化建筑材料检测质量的探讨

摘 要: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业的发展也呈稳步上升趋势,但是,建筑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施工中的偷工减料、施工中的违章操作以及施工中采用不合格的建筑材料等,都让人们不禁对建筑的质量和安全多了几分担忧,多了几分思考。在促进建筑业发展,采用新技术的同时也应该注意保证建筑材料的质量,为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保驾护航。本文将针对建筑材料检测的现状进行概述,并为如何优化建筑材料的检测质量提出一些解决的意见和建议,以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建筑材料;质量;检测

加强对建筑材料质量检测是决定一个工程质量好坏的基础和关键,建筑材料的优劣是影响一个工程的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第一因素,因此,优化建筑材料的检测质量是十分必要的。下面本文将对当今建筑材料质量检测的现状作简要分析并对如何才能优化建筑材料的检测质量提出几点看法。

一、建筑材料质量检测的概况

目前,我国建筑市场的工程大多采取分包的形式。正常情况下,建筑公司在项目中标以后,会将整个工程分割成不同的部分向外承包给各个公司,这种形式虽然有利于提高施工的专业化程度,但无形之中却会大大增加负责部门对整个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的质量把控负担。首先,在施工中,很多建筑公司对所用建筑材料质量的重要性不能产生足够的认识,只是在数量上对施工材料进行检查,往往忽视对建筑材料本身质量的检验,而这些疏忽却会给建筑安全埋下隐患。其次,相关部门不能严格按照建筑材料检测的规范标准和操作程序进行质量检测,检测结果也由于操作人员的熟练程度、设备仪器的精确程度、外部环境的变化因素等影响而造成一些误差。另外,建筑材料的检测一般都是由施工单位按照规范的送检要求,在施工现场取样后送到检测单位进行检测,所有送检材料虽要求不少于30%的见证检测,但在取样和送样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送到实验室的样品的真实性还是值得怀疑,检测结果能不能全面并真实地反映材料的实际质量情况还有待考证。

二、建筑材料检测质量的优化办法

(一)确定检测项目

建筑材料种类繁多,但是大体上可以分为结构材料、装饰材料和某些专用材料三大类。建筑材料的检测要符合国家或行业内部的相关规定,在进入施工现场时必须对其进行复查。由于不同的工程或者是工程中的不同部分对于相同的材料都会有不同的要求,所以,我们应该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建筑材料的检测项目,以做到科学、合理地使用材料并能在源头上杜绝不合格材料进入施工现场,为工程质量把好第一关。比如:对于进口钢材,我们除了要进行它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延伸率和冷弯四个常规指标的检测外,还应加做化学元素指标的检测,以确定是否能与国产焊条相配;某些混凝土外加剂就应该加测它对钢材的腐蚀性,以确保建筑的耐久性等。

(二)科学规范取样

取样时应该注意两点:一是确保样品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样品所取的部位和方法都要按规范要求进行,以保证样品的准确性。比如对山砂取样,由于堆放时,粗颗粒的砂子会往下滚,如果只在一个部位取样,检测的结果和实际的材料相差很大,所以必须如规范要求的,在一堆中的上中下不少于8个部位取样,这样的样品才能和实际的相接近。二是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取样的数量过少会以点盖面,不能真实体现并保证施工现场材料的质量,过多,则会增加工程的负担,造成资金的浪费,所以,不同的建筑材料除按规范要求进行取样外,还要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调整,以确保取样材料具有代表性。比如对建筑用砂的取样,我们贵州的砂厂大都是小厂,都是把山石破碎后就直接装车拉到施工现场了,而每座石山因有断层,石头的质量并不完全相同,加上有的地方风化程度不同,泥块含量不同等因素,就不能完全按照规范200m3-300 m3取一批,而应该按实际情况,有变化时就取。

(三)检查材料三证

这是在进一步做好建筑材料的质量管理工作。严格做好建筑材料的检测工作,对工程所使用的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相关配件和设备所应该具备的质量合格证或者是国家认可的性能检测报告进行检查。此外,对于相关产品的生产许可证或者是安全认证的标志也要进行认真核查,防止假冒或者伪造产品进入工地。

(四)关注温度湿度

要在建筑材料检测质量的过程中对环境条件进行明确的限制和规定,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性。例如水泥的整个检测过程对温度和湿度就有相当高的要求,这就要求相应的检测单位必须重视起来,除配备与之相适应的设备之外,检测人员也必须认真执行,这样,才能保证结果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五)尽量减小误差和失误

即使整个检验过程都严格地遵守了检测程序和标准,但由于试验人员的熟练程度或者仪器设备等外部条件的影响,也会造成试验结果出现误差,这些人为因素造成的问题可以找到解决的办法:这就需要检测单位加强对上岗人员的素质培训,同时定期对设备进行校验,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

(六)完善建筑材料控制

1、建筑材料进入工地之前的准备

建筑材料进入工地之前,相关负责人要掌握有关工程的文件、图纸以及合同等,熟悉文件中对建筑材料的规格、型号等细节上的各种要求,认真核对所选建筑材料的质量是否符合标准。同时根据相关建筑材料信息,合理选择供货商家,争取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工程成本。

2、建筑材料进入工地时的检验

当建筑材料运进工地时,应现场勘查建筑材料的实际情况与所要求的规格、等级等方面条件是否相符,如果出现不符现象,可以要求供货商退货。同时,要检查进入工地的各种建筑材料的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是否具有生产许可证、使用许可证、产品合格证等相关能够证明产品质量合格的证书,确认产品的生产编号、生产日期等细节与产品质量保证书上是否有出入,并按规范要求抽取样品送到检测室进行复检,合格后方可用于工程施工中,对不合格的产品,清理出场。

3、建筑材料进入工地后的管理

工程上需要使用的各种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后,都必须按种类、型号、批号的不同,实行分开堆放、分开管理,并划定清晰界限,安排人员专门管理,以避免在使用时造成混乱。

(七)制定监管程序

相关责任部门应该制定章法明确的监管制度,对于监管程序形成明文规定,以便于监管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制度中要明确监管人员的各自任务、工作流程、工作步骤以及方式方法,对材料的质量以及工程的质量进行有效监管,加大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的力度,净化整个建筑市场的风气。

(八)立法相关标准

国家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对建筑质量问题的重视,将建筑材料的检测标准列入到法律之中,以法律条文的形式予以约束,比如要对建筑材料质量检测的程序、对象、标准等等要素进行系统地规范和整理,以此将建筑材料的标准上升到法律层面,并且对违法的单位或者个人予以惩罚,这样才能约束相关企业和个人的行为,更好地保证建筑材料的质量。

结 语:

综上所述,建筑材料的优劣是决定一项建筑工程好坏的关键,因此,一定要高度重视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测工作,以此确保建筑的质量,保证人民和社会的利益不受侵犯。相关检测人员更要注意检测各个细节,努力做好建筑材料的检测工作,构建科学合理的建筑材料质量监控体系,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切实做到为建设优质工程服务,更好地造福社会,造福人民。

参考文献:

[1]邱涛,廖治中.探讨建筑施工材料的检测与控制[J].商品与质量,2012(04).

[2]方堑,邹爽.谈如何做好建筑材料质量检测与控制工作[J].中国科技博览,2010(08).

[3]任万秀. 浅析建筑材料质量检测与控制[J].民营科技,2011(04).

[4]莫丹敏.对建筑材料检测工作质量的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7).

上一篇:准确测量对人饮工程设计的重要性 下一篇:关于机械自动化的相关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