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农民在农资市场中少受折腾

时间:2022-09-01 09:31:24

让农民在农资市场中少受折腾

当前,由供销社农资部门主宰市场的局面已经不复存在,“农业三站”迅速成长,已占据农资市场半壁江山,生产企业也发挥直销优势,把营销触角直伸到乡下,市场份额逐步扩大,个体经营异军突起,逐渐成为农资流通市场的新角色。在这种市场形势下,无序竞争加剧,确有一些农技部门用自己手中掌控的“处方权”,与一些农资企业联合起来,推销他们自己经营的农资产品。因为他们长期在基层推广农业技术,对生产环节和农资的基本使用技术比较熟悉,说话有人听,供货有人要。正因为有这种优势,一旦有新的农资产品面世,他们抢占市场份额多,往往拼命进货,囤积居奇,在新产品更新速度加快之时,他们容易出现一些相形见拙产品的库存积压,往往导致部分品种过期失效。他们最容易把这些产品贱价向农民抛售,农民不知不觉中,受到了这些积压或淘汰农资产品的折腾,又有谁来替他们说句公道话呢?

随着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生产的迅速发展,农民对高效、低毒、无公害的农药化肥品种十分垂青,在这种情况下,生物肥料、生物农药的需求量逐年有了上升,一些瓜果、蔬菜及其他经济作物的专用肥、药、种也与日俱增,尤其是生物肥料牌子多而杂,有些人总想打着高科技的招牌坑农害农,从中渔利,使得农民无所适从。低毒无残留效果好的菊酯类农药、敌敌畏、井冈霉素、多角体病毒农药在市场俏销,但这些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服务的农资产品,大多数对于农民来说,都是使用时间不长,性能了解不多的产品,在无序竞争中,为了争取广大用户,有的实行赠品下乡,有的实行送货上门,有的实行赊销。而生产这些农资产品的企业委托的经销商,或在基层聘请的代销人员,的确缺少有关这方面的专业知识,指导不及时,技术落实不到位,出现生长不良,病虫控不住时,往往重操使用剧毒农药的旧业,以解燃眉之急,使农民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即使经销商赔偿了带来的损失,但对农民造成的暗伤,却是很难治愈的。农民慨叹:身在“药”中难识“药”,身在“肥”中难用“肥”。

目前,农资市场出现的这些新情况,是市场经济发展的结果,如果政府各级农资主管部门把管理落到实处,并对经营者创造一个平等竞争的好环境,农资企业和各级经销商多在服务功能、行业自律、降低流通费用上多下功夫,为农民真心实意地提供优质价廉的农资产品,让农民少受折腾,实现生产企业、经销商和农民利益的“三赢”局面,不正是都乐意看到的新局面吗。

(湖南沅江市农村办413100 曹涤环)

上一篇:网络多媒体辅助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模式 下一篇:老师,我相信石头会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