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元融合的高职校园文化构建

时间:2022-09-01 08:30:00

基于多元融合的高职校园文化构建

摘要:当前,校园文化与行业文化、企业文化如何融合还是一个新课题,关系到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和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在高职院校积极探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背景下,文章从校园文化建设的视角,阐述了校园文化与行业文化、企业文化多元融合的必要性,明确了多元融合的职业性认知,揭示了多元融合的共生性定位,提出了实现多元融合的可行性路径。

关键词:高职;校园文化;多元融合;共生性

当前,高职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与普通高等院校在办学方针及校园文化上既有相同之处,又有自己的特有属性。这种特有属性决定了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不仅要重视高校文化建设一般规律的运用,更应注重高职教育自身特质的培养。而这种特质形成的来源之一,就是要加强校园文化与行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多元融合。[1]着眼于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多元融合就是指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构建中,根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办学理念、办学定位等,结合学校的行业背景,整合教育资源,将行业文化、企业文化的要求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使之有机渗透和交融。

一、高职校园文化构建中多元融合的必要性分析

1.多元融合是高职院校加强内涵建设的必然要求

高职教育是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一种教育类型,培养的是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人才。校园文化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办学实力、活力和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然而,最近几年来,虽然高职教育在我国发展迅猛,但由于发展时间较短,部分新组建的高职院校将大部分精力放在了新校区建设上,往往偏重于硬件建设、物质条件建设,对校园文化建设等“软实力”有所忽视。因此,很多高职院校只有崭新的现代化建筑和先进的设备,尚未形成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学校内涵,文化氛围不浓,内涵建设不够理想。通过多元融合,可以将行业文化和企业文化中的团队协作理念、创新理念、遵纪理念、感恩理念等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形成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学校的内涵建设与和谐发展。

2.多元融合是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

随着大众化教育的推行,高职教育也实现了大规模的跨越式发展,适应我国在推进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转型改革方面的要求,全面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成为我国高职教育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跨越―转型―提升”成为我国特色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人才,提高高职学生对行业、企业的适应能力,缩短其适应期,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努力目标。当前,我国正着力探索工学结合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而在高职院校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校企合作是重要途径。随着校企合作的不断推进,原有的以学校为主体的校园文化已经不能适应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也很难满足高职学生下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的要求。因此,进一步增进学校与行业、企业的多元融合,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当前的一项迫切任务。这种多元融合不仅有利于高职特色校园文化的形成,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行业文化和企业文化也会在更深层次、更广阔的范围内促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2]

3.多元融合是高职院校彰显特色文化的必然需要

高职院校要生存和发展,特色是重要的竞争力,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校园文化建设也应彰显特色。高职校园文化是一种具有明确职业价值取向的高等教育类型,既要显示高等教育校园文化的共性,又要显示职业教育校园文化的个性。目前,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普遍缺乏个性,未能体现高职特色。因此,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吸收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企业的优秀企业文化,在校园文化中加入“职业”的元素,才能构建具有独特魅力和个性的高职校园文化。同时,校园文化与行业文化、企业文化融合,还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强的职业能力,进一步增强高职院校吸引社会、企业的巨大魅力和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二、高职校园文化构建中多元融合的职业性认知

高职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来讲是一种职业教育和就业教育,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也应该体现职业特点和就业导向。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构建中多元融合的目标是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人文素质的内容,形成职业素养,磨炼职业意志,培养职业精神,落脚点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因此,在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中,我们的认识不断深化,最终指向了一个基点――“职业性”,其与行业文化、企业文化具有某种程度的同构性,如图1所示。

高职校园文化与行业文化、企业文化所涵盖的内容都是丰富多彩的,其接口也是多重或多维的。为便于分析,我们可以将其设计为两个层次的同心圆结构:外面一层为显性文化,里面一层为隐性文化,如图2所示。

显性文化是一种物质性的客观存在,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高职校园的环境文化。即高职校园的环境建设既要考虑到校园景观的美化和人文色彩的渲染,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达到陶冶情操、振奋精神的作用,又要考虑到学生未来职业的特点,加强职业氛围的营造,让学生在校园中实现与企业文化的有效对接,尽量缩短学生向职业人转变的时间。二是高职校园的制度文化。即高职院校运用正式的规章制度或非正式的规范要求来约束主体行为,既要考虑到制度对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培养和锻炼学生成人、成才等方面的作用,又要考虑到校园制度文化与企业制度文化在内容和形式上的衔接,为高职学生毕业后适应更严格的企业制度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隐性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与行业文化、企业文化融合与拓展的关键。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很多企业选人用人的第一要求并非知识和技能,而是敬业精神、团队意识、吃苦耐劳精神、责任感等职业道德素质。这就要求高职毕业生不仅要“尚能”,具备精深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而且要“厚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心理品质,形成一整套以现实社会和企业需要为参照系的价值标准、道德原则和行为准则,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最终以一个合格员工的身份走向社会。

三、高职校园文化构建中多元融合的共生性定位

1.多元融合要体现学校的优良传统和办学特色

一所学校的特色和个性,首先体现在校本文化上。学校的生命力根植于学校的文化底蕴,只有优秀的校本文化才能孕育出优秀的学校教育。在多元融合的过程中,高职院校首先要认清“自我”,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挖掘特色资源,不能简单移植行业文化和企业文化。我们可以就校园环境进行说明。校园环境是学校物质文化的具体体现,是学校形象的物质载体,高职院校应根据学校的办学历史和传统,面向学校的行业背景,充分挖掘学校的文化资源,努力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环境。[3]

2.多元融合要突出教育过程的职业性和实践性

要使学生将行业文化、企业文化的要求内化为自觉行动,必须加强高职校园文化的实践性,在实践中对学生进行熏陶。如,面向行业、企业环境建设,加强实验实训基地建设,营造良好的实验实训环境,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与行业、企业类似的职业氛围;面向行业、企业职业道德建设,加强学生的团队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和诚信意识等,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面向行业、企业生产过程,实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训、实习环节,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着力培养高技能应用型的高职学生。[4]此外,还可以通过与企业接轨,通过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委托培养等形式,共同培养合格的高职学生。

3.多元融合要加强三种文化的互融和拓展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行业文化、企业文化的融合,不是校园文化、行业文化、企业文化的简单叠加,而是要通过相互渗透实现三种文化的融入、融合直至交融。首先,前提是找准交汇点。文化本身就具有内隐的特点,只有找准结合点才能避免生硬嫁接,实现文化的自然融合。一种可行的方式就是:高职院校在实施校企合作的过程中,积极邀请行业、企业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专家,通过召开专业研讨会、专题报告会等,为学校发展提出人才培养方面的建议,为学生提供必要的专业指导和职业指导,使校园文化与学生毕业后所工作的行业、企业文化有某种对接,也可以让学生在从校园到社会的过程中经历一个文化缓冲地带。[5]其次,关键是全方位的渗透。由于高职教育的特殊性,学校不同的教学环节可以承载不同的教育内容,要建立起真正具有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需要将校园文化与行业文化、企业文化进行全方位渗透,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在专业文化中导入行业、企业理念,才能引导和强化学生良好职业行为习惯的养成,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

四、高职校园文化构建中多元融合的可行性路径

1.在校园环境中体现行业特质与企业文化特色

在高职院校校园环境营造中,要将行业文化、企业文化融于校园文化。(1)在校园景观设置上体现行业、企业文化特色。校园景观设置是高职校园文化融合行业、企业文化的直观表现,通过这种融合,既可以让师生对学校的发展定位和学校精神有更加深刻的认知,又可以使他们对学校与行业、企业的相互依存关系增加一份自觉,从而实现观赏性与实用性的完美结合。(2)在校园氛围营造上体现行业、企业文化特色。在实验实训场所张贴一些企业化的宣传标语,并借鉴企业管理的要求制订适宜的规章制度,着力渲染、营造行业文化和企业文化氛围,使学生在校园环境中感受、体验行业文化和企业文化。(3)在校园文化活动中体现行业、企业文化精神。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来渲染行业文化和企业文化,让学生在参与和互动中,体味行业文化、企业文化的独特品质和无穷魅力。

2.在人才培养中融入行业企业的核心价值理念

(1)吸纳优秀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企业对社会的变化比学校更敏感,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应注意吸纳优秀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比如,学习企业的团队协作精神,树立同心同德同事的校园文化氛围;学习平等对待员工的思想,充分尊重每一位教职员工,提高师生的幸福指数;学习以“顾客”需要为中心的思想,处处为师生着想,真心为社会服务;学习创新与激励机制,增强教师的创新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创业热情。

(2)研究企业文化并参与企业活动。高职院校坚持“走出去”,借助校企合作、顶岗实习走入企业,借助企业的支持和帮助,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职业环境,有助于学生获得职业意识和社会经验,进而获得立足企业发展的综合职业素质和技能。

(3)聘请行业企业精英兼任专业教师。高职院校坚持“引进来”,努力将行业、企业中已取得专业技术资格并符合教师聘任条件的专业技术人才,吸收到专业课教师队伍中来,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企业的专业技术要求、价值观念、文化特点、行业和职业特性以及怎样通过具体的工作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

3.在教学科研中实践行业企业特色的课程设计

(1)在专业、课程设置上融入行业文化、企业文化。根据行业、企业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和课程,加强紧缺人才的培养,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2)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行业文化和企业文化。积极与行业、企业对接,将从生产一线得来的前沿成果及时融入到课程内容及课堂教学中,既可以为教学改革的深化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又能够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系统深入地了解和理解这些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时代意义。[6]

(3)在实习实训中体现行业文化、企业文化。按照校企育人标准和企业经营管理的理念,加强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突出实习实训等实践性教学环节,有助于借助企业化的生产设备、技术优势等来满足学生掌握专业技能的需要。

4.在服务社会中彰显校企合作的高职特色文化

(1)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资源的利用。在信息化条件下,充分开发学校的智力资源,按照行业、企业需要,为企业员工开展多样的职业培训,努力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

(2)发挥人才优势为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高职院校根据自身专业特点,选择相关企业单位作为技术合作挂钩单位,通过技术咨询、技术改造、技术推广、调整优化工艺结构等方式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既可以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又可以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

(3)强化理论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应用。注意面向社会需求、面向行业、企业生产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及时推广课题研究成果,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行业、企业发展提供参考,为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

总之,高职校园文化由于其职业性特征在当今时代凸显出其独特的文化生态存在。在这一背景下,思考和研究校园文化和行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多元融合,充分发挥校企文化的聚合优势,既可以更好地指导高职校园文化的和谐建设,又可以为高职人才培养注入活力,着力培养尽快适应行业和企业所需要的现代职业人,缩短高职学生由“学校”到“社会”的距离。

参考文献:

[1] 夏洁露.高职校园文化与行业文化对接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4):29-32.

[2] 舒本平.论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6):22-28.

[3] 刘明新,蔡敏燕.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构建[J].职教论坛,2009,(4):52-54.

[4] 刘明新,蔡敏燕.论多元融合视角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构建[J].教育与职业,2008,(36):59-60.

[5] 朱登胜,俞勇健.五位一体: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互融与拓展[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128-130.

[6] 承剑芬.试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区域文化的对接和交融[J].江苏高教,2010,(1):137-138.

上一篇:高校图书馆文献采访的现状与策略探讨 下一篇:改善医患矛盾 构建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