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实施信贷组合管理

时间:2022-09-01 08:25:43

如何更好实施信贷组合管理

风险集中度、资本需求及成本和盈利性正是信贷组合管理(CPM)的主要内容

向1家客户发放1笔1亿元人民币的贷款与向100家客户发放100笔100元人民币的贷款有什么不同?一家总部设在中国的银行发现,按照其当前的信贷组合,前者对资本金的需求比后者高出12%。这样两种贷款类型的对比至少涉及了三个方面的问题:风险集中度、资本需求及成本、盈利性――这正是信贷组合管理(CPM)的主要内容。

对金融机构而言,信用风险管理是极其重要的工作,甚至可以说是立命之本,金融危机期间,许多金融机构对此深有体会。传统的信用风险管理活动一般是对信贷组合层面的风险进行评估,并通过相关市场交易或限定新业务的风险边界实施风险管理。目标就是在可接受的信用风险范围内,通过保持一定的信用风险敞口,实现信用风险调整后的收益最大化。

在信用风险管理水平得到提升的基础上,中国的金融机构开始提高对积极信贷组合管理的重视。信贷组合管理最基本的定义是对传统信用风险管理活动的延伸,其目的在于减少信贷组合固有的下行风险、计量并改进业务的风险调整绩效以及提高银行信贷业务的效率。

信贷组合管理被广泛视为金融机构风险治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国银行业的一个发展趋势。无论是在上升的或低迷的经济周期中,实施全面信贷组合管理都能对金融机构的绩效产生积极影响。事实上,更加准确地识别、计量和管理信用风险是现代信贷风险管理职能部门的主要责任。金融机构可以通过有效的信贷组合管理解决常见的内部问题,比如减少资本需求、降低风险集中度和提高盈利性。

从银行业自身发展的内部驱动因素来看,金融机构可以通过有效的信贷组合管理解决常见的内部问题,比如资本问题。资本仍然是中国银行业面临的一项长期制约因素。事实上,大部分资本需求都由银行贷款业务的增长而产生。与市场整体情况相比,多数银行(尤其是区域性银行)的业务多元化明显不足,信贷业务可能集中于某些客户、行业或地区。这意味着他们的业务层面的风险集中度较高。因此,当某个主要行业发生经济衰退,或者信贷业务集中于某些地区的某个行业(如广东的出口行业)的某几家公司客户时,这些地区的地方银行将比本国大型银行更易受到沉重的打击。

实际上,一家银行的风险集中度 问题可能成为另一家银行实现风险分散的契机。对多数银行来说,信贷组合管理包括与其他银行实施交易,从而降低风险集中度。在新的资本监管政策下,通过降低风险集中度和提高盈利性,自上而下地优化信贷组合,有助于优化资金分配或者增加可用资金。

从外部因素来看,中资银行提升信贷组合管理技能是“要求”和“机遇”共同作用的结果。“要求”首先来自包括银监会在内的中国监管机构,他们正把注意力从基本的风险计量转向风险调整绩效报告(或风险调整资本收益率)、集中度风险管理和压力测试等相关应用,从而继续推动金融机构渐进、深入地构建风险和信用管理能力,同时全面提高贷款审批标准,尤其是住房按揭贷款的审批。

为实施全面信贷组合管理体系,中资银行近来已着手开发所需的技术、工具和组织架构。对于用于评估信贷组合风险回报状况的基本工具――组合模型,领先的银行也已经进行了相关投入,更有少数银行已开始构建专门的信贷组合管理部门。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国际信贷组合经理人协会(IACPM)最近举办了其在中国的第一次论坛活动。

在业务层面,奥纬咨询与客户的合作也日益频繁地涉及信贷组合管理相关问题:信贷组合管理能带来什么效益?需要构建怎样的组织架构以有效实施信贷组合管理?需要在什么阶段使用哪些工具和系统?

信贷组合管理的定义

由于目标、起点水平以及业务结构方面的差异,不同银行对于信贷组合管理的理解不尽相同。信贷组合管理主要是指贷款管理,传统上更加侧重于公司贷款,但是广义的组合定义还包括非公司贷款如零售贷款、房贷、部分交易账项如债券、对冲头寸,甚至还包括银行子公司和业务部门的所有组合(从组合角度来分析收购活动)。

一般而言,信贷组合管理应嵌入各阶段的信贷组合构建工作:贷款发起阶段(信贷业务“前端”):通过风险限额和集中度政策、定价、贷款审批标准等方法实施信贷组合管理。账内组合管理阶段:通过监控、压力测试和资本的重利用改进绩效。“后端”阶段:通过对冲以及贷款出售和资产证券化等二级市场交易实施信贷组合管理。

信贷组合管理部门的一个主要职能是,计量和监控集中度风险并对信贷组合实施压力测试。此外,信贷组合管理部门可以使用组合模型为风险调整后资本收益率相关指标的计算提供所需的关键输入信息。

已具备的内外部要素

大型银行已投入大量时间、管理层关注以及财务资源用于构建风险计量能力,尤其是巴塞尔协议II的资本监管政策所要求的各项能力。

而为构建这些能力,关键之处在于改善数据管理、数据捕捉和清理以及IT支持,此外还需要大量的人员和技能投入。中资银行以前普遍缺乏现代信贷组合管理能力,但是目前多家主要银行已经具备并可随时运用构建此项能力所需的基本要素:

具有相对稳定的数据用于计量信用风险的核心指标“预期损失”及其主要组成部分:用于计量违约概率的内部信用风险评级;用于计量抵押品和其他风险缓释手段的影响的债项评级;以及用于分析客户产品利用率的相关模型。

基本了解市场上各种资产类别之间、区域之间、行业之间以及交易对手之间的违约相关性。

具有较好的IT基础设施和数据库,能够有效汇总分析各分行、客户群和产品(如债券与贷款)的风险敞口。

员工训练有素,具有所需的理论知识。

虽然中资银行在信贷组合管理方面还有很大改善空间,但是只要具备上述基本要素,就可以在信贷组合管理工作中将重心放在逐步切实可行地应用相关指标上。

中国债券市场的快速发展为信贷组合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虽然中国债券市场仍然欠发达,新交易量不足,而且没有二级市场,但是取得牌照的债券发行方日益增多。2010年公司债券的发行额超过3500亿元人民币,而相关当局也有信号显示,将进一步开放和发展债券市场。而且最近的监管动态允许银行使用金融衍生品对冲带有风险的资产,因此,中国债券市场有望进一步发展。

与其他市场的情况一样,在中国市场,债券业务,尤其是低风险、投资级的公司债券,将成为银行贷款业务之外的另一种长期业务。银行可能成为公司债券的最大买家,因此将需要汇总并管理债券和贷款组合面对公司客户的风险敞口。实施信用风险对冲(即针对风险进行投保)和二级市场交易,是现代信贷组合管理部门须具备的主要能力。

债券市场的发展将使银行贷款组合面临降低风险和保持风险调整后盈利水平的更大压力。从长期来看,中国债券市场的竞争将日渐加剧,银行将面临更大的收益波动。然而,市场上将很快出现更多工具供金融机构的组合管理经理使用,以管控信贷组合的风险回报状况。例如,近来已有机构尝试使用信用风险对冲产品,去年年底推出了中国版的信用违约互换产品――信用风险缓释合约(CRMA)(一种针对某债方发生违约情况的保险合同)。

此外,中国主要银行通过选择性收购以及向国外客户提供外汇贷款进行国际扩张,也将为平衡和优化信贷组合提供途径。

对银行业务所起的作用

衡量信贷组合管理是否得到优化的维度包括:是否把通过提高透明度、控制信用风险作为主要目标,或者信贷组合管理部门是否被赋予积极降低信用风险的责任?银行的信贷组合管理工作是否完全侧重于降低风险,抑或旨在优化信贷组合的风险回报状况(由风险调整后资本收益率、经济附加值或其他指标衡量)?目前为止,中国的金融机构显然更加侧重于风险控制,而且有些机构为缓释下行风险正在采取日益积极的措施。然而,我们预计主要银行的工作重心未来将快速转向风险回报状况的优化。

完善信贷组合管理可为业务带来切实的、更为本质性的利益:

提高业务在经营活动、相关职责和价值创造各环节的透明度。

信贷组合管理有助于业务部门从风险/回报角度发现信贷组合中回报偏低的部分,通过减少低回报资产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放贷全流程控制可积极引导授信流向利润更丰厚或多元化的业务,比如加强在定价方面的前台约束。

信贷组合管理对冲和二级市场交易可降低盈利波动和资本消耗。

采用领先的风险计量技术针对不同业务种类真正实现积极的信贷组合管理,这是小企业和中小企业业务的制胜关键。

确保不被竞争对手超越。

当然,能否真正实现这些益处取决于信贷组合的结构、盈利能力、可供选择的市场方案和整体市场形势。然而,即使只采取简单的改进措施,银行亦能收获多方面的短期益处:组合透明度提升;新增业务得到积极引导;对主要信用风险的整体理解水平以及构建相应组织架构的准备水平都有所提高。

挑战

完善组合管理可以创造的潜在利益是明确的,然而现实的市场条件和各种实施难题常常阻碍银行组织很快实现这些利益。

过去五年中,中国银行业在风险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如今,中国银行业首次建立了自己的业务组合数据系统用以提供更准确的组合风险信息。不仅如此,通过开展压力测试、使用基本的经济资本和集中度风险模型并启动风险调整后定价和绩效考核工作,中国银行业已开始向实现全面的信贷组合管理这一方向迈进。然而,为实施更加积极的信贷组合管理,中资银行还须解决很多问题:

人才。建立新的信贷组合管理部门可能使信贷和业务人员产生危机感,因此需要通过“协商”从其他部门获得权力,而且可能陷入很多问题的无休止的争论之中,如定价和绩效考核问题。因此,为使信贷组合管理部门发挥作用,管理层应信赖该部门提供的组合风险数据并积极参与组合管理。

基础体系。必须加大对风险计量技术的投入,包括约束性限额系统、风险定价方法和易于操作的组合模型。

信贷组合(数据)。我们发现,尽管很多金融机构在过去几年取得了一些进步,但是它们在组合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方面依然无法达到要求。一个突出的问题是信用风险模型开发均采用近年来经济景气时期的数据准确性,这些数据的准确还将在下一个经济低迷期中经受考验。

除上述“内部”挑战之外,由于缺乏风险转移工具和使用这些工具面临相关法律限制,虽然中国银行业在这方面已取得一些进展,但是上述问题在可预见的未来将制约中国银行业的信贷组合管理,尤其是在多数信用衍生品发展迅速但仍处于萌芽阶段这一背景下。

方法与战略保障

但是,由于发展目标、文化、经营管理能力和战略方面的差异,各银行的信贷组合管理方法实际上不尽相同,不存在通用的实施方法。各家银行都应根据自身业务结构、组织和竞争优势确定最适合自己的信贷组合管理解决方案。无论选择何种模式,银行在着手实施之前都应认真分析其他可选方案的优缺点。此外,为全面实现信贷组合管理目标,还必须开发组合管理体系的相关要素和工具,并且确保它们无缝隙地共同发挥作用。

确定目标和范畴是实施信贷组合管理的第一步,这需要高管层把握银行的发展方向并制定长期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银行必须对组合管理的预期目标和“未来实施蓝图”达成明确而统一的认识。“未来实施蓝图”将清晰地确定组合管理与业务的关系定位。更重要的是为具体的“项目”、然后为常规部门建立一套清晰的治理结构和目标。

改善信贷组合管理的侧重点应放在前端和账面管理杠杆。信贷组合管理方法的选择还必须符合组合中各类资产的特点,应重点考虑产品的规范化水平、交易数量以及新业务量等。例如,特殊专项贷款(金额大、期限长的融资)和中型企业贷款(金额小、规范化的一年期展期贷款)应适用不同的信贷组合管理方法。

市场的实际情况将也对信贷组合管理方法的选择产生重大影响:风险转移工具的可用性和/或使用这些工具面临的法律限制可能对“后端”信贷组合管理产生制约。当然,是否存在贷款产品的市场需求以及这些产品的公平市价也是实施贷款交易和资产证券化的前提。

在此基础上,信贷组合管理工作还需要打破银行既有的常规工作模式,因为信贷组合管理的成功实施不仅需要设计相应的内部组织架构,还需要组合管理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风险、业务、战略规划、资产负债管理部门等)紧密沟通合作。一个孤立运作、缺乏与业务线的紧密联系且不直接参与信贷决策的信贷组合管理部门不过是个成本高昂的信息报告部门,无法起到它该起的作用。

相反,如果信贷组合管理部门能够直接参与大额信贷决策(即使只是提供建议),对最低授信标准和限额标准的设定起到关键作用,并且在整个组织之中积极推动信贷组合管理工作,那么它将对银行的发展发挥重大作用。

总之,通过提高组合透明度、完善放贷约束、降低集中度风险并提高风险/回报决策水平,坚持注重实效的中国银行业,将很快收获新资本协议达标投入所产生的切实回报。■

作者贺德华(Wolfram Hedrich)是奥纬咨询上海分公司管理合伙人

上一篇: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现状 下一篇:巴菲特:用贝塔值衡量风险不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