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纤维期待产业化新突破

时间:2022-09-01 06:28:08

天然纤维期待产业化新突破

大力拓展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的开发和利用。同时加强纺织产业的结构调整,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利用率高、环保的工业化道路。在目前的全球经济环境下,探索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合作精神,探索天然纤维的发展和利用意义深远。

2009――天然纤维年

2009年被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为“国际天然纤维年”,并以“2009年联合国国际天然纤维年”为主题进行了一系列活动。国际天然纤维年活动的意义除了加强对天然纤维的认识和激励天然纤维的需求,鼓励各国出台适宜的政府扶植政策,解决天然纤维产业面临的一些问题,鼓励天然纤维产业开展有效持久的国际合作,促进天然纤维的效率和发展的持续性等,还大力宣传为什么天然纤维是服装、衣帽、能源等的重要原材料。

系列活动的其中一项重要活动就是4月15-19日在云南西双版纳景洪举行的“2009中国天然纤维论坛”。论坛同时也是世界天然纤维界在亚太地区最重要的一次国际会议,中国纺织业界及当地政府对此项活动给与了大力支持和密切关注。

本论坛受联合国粮农组织委托、支持,该论坛由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政府主办,中国工程院环境与轻纺工程学会承办,中国汉麻材料研究中心、农业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汉麻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协办。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作为该论坛的技术支持单位。

据了解,国际天然纤维年的宗旨是促进全球天然纤维的生产和消费,进一步推动天然纤维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和保护地球环境。本论坛就天然纤维的开发和充分利用进行了深度讨论和交流,以期通过新技术的研发及推广应用,提高天然纤维产业的效率和可持续发展,挖掘天然纤维开发和利用的经济意义。

杜钰洲会长在开幕式上做重要发言。论坛汇集了来自世界主要天然纤维生产及消费地区的政府代表和国际组织官员、企业界精英、一线科研人员及天然纤维作物种植业的代表近400人。另外,“西双版纳院士行”也作为本次论坛的一个主要内容,工程院院士季国标、胡永康、周翔、蒋士成、姚穆等出席了该论坛。论坛开幕式由姚穆院士主持。

论坛期间,针对如何实现天然纤维的产业化,尤其是汉麻的产业化问题,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信息中心与中国汉麻材料研究中心、汉麻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等单位及60多家国内纺织服装印染企业进行了座谈。参加座谈的各位企业家纷纷表示,为振兴我国纺织业,愿意积极投入和共同合作。与会代表还就产业化各个环节中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探索天然纤维发展新途径

杜钰洲在发言中说,在实施国务院批准的纺织工业调整振兴规划的工作中,纺织原料的供需矛盾是制约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天然纤维因其良好的性能成为纺织工业不可替代的原料,纤维产业必须适应人们的需求并进一步发展。古丝绸之路见证了我国中华民族对天然纤维的酷爱,中国纺织业也成为中国与世界各国和各民族友好交流的纽带。经过改革开放30年来的努力,目前中国纺织业迎来了其转变创新发展的最关键时期。然而,人口多、耕地少的国情,从某种程度上制约了棉、麻等天然纤维的种植面积。虽然依靠改革开放30年来的科技进步,棉花的单产提高了很多,但是我国棉花的生产总量仍然满足不了我国纺织业的生产需要,目前进口棉占用棉总量的1/4左右,毛、麻等也需要大量进口。

另外,由于石油资源的日益短缺,对化学纤维的生产量也形成了极大的制约,所以,为了确保纺织生产的需要,我们要大力拓展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的开发和利用,同时加强纺织产业的结构调整,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利用率高、环保的工业化道路。他同时称赞在目前的全球经济环境下,探索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合作精神,探索天然纤维的发展和利用意义深远。

此外,626吨天然纤维相当于一亿农民的生计,发展天然纤维对于我国这个天然纤维需求大国和农业大国来说都意义重大。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棉纺织协会会长徐文英在发言中鼓励多种纤维混纺交织产品的开发。他认为,目前中国经济基本面是好的,纺织产业具有的竞争力没有丧失,优质的天然纤维资源、完整的纺织产业链和高素质劳动力以及巨大的消费市场,都是我们坚定信心的基础。

联合国粮农组织经济及社会部专员、博士税尚南认为经济衰退对天然纤维消费量有着直接的影响,但消费量减少主要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对天然纤维的消费量减少没有影响。

中国的汉麻时刻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原料消耗大国,棉花的进口依存度高,而亚麻等麻1类产品的话语权,一直被俄罗斯和法国等国家掌握。汉麻作为我国自主开发的一种新的纤维资源,其附加值很高,全球汉麻面料的需求还在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在欧美市场汉麻的价格是棉的两倍。汉麻纤维的成功研发,不仅缓解中国纤维资源紧缺的现状,同时由于其具有独特的吸湿、透气、防霉、抑菌、抗辐射等功能,对人体健康极有裨益。

汉麻是一种绿色、高产的天然植物,汉麻秆芯作为汉麻植物的主要组成部分,测试表明,汉麻秆芯黏胶与棉浆黏胶纤维基本相似,保持了再生纤维素的优异使用性能。汉麻秆芯黏胶纤维具有独特的抗菌和防紫外性能,其抗菌性能来源于纤维本身,是一种天然耐久的功能性纤维。

雅戈尔集团董事长李如成作为企业界代表就汉麻产业的研究进程发表了主题演讲。事实上,早在两年前,雅戈尔就与宜科公司共同出资2亿元建立汉麻投资控股有限公司。2008年,雅戈尔以汉麻纤维为原料,成功研发出军用袜子。并向总后军需部供应400万双。对于雅戈尔力推的汉麻产业,来自澳大利亚的汉麻研究专家Phil Warne先生表示李如成的演讲让他看到了中国企业高远的发展战略,并强调“中国的汉麻产业化成果令人惊讶。”坦桑尼亚KATANI公司总经理Salum Shamte先生则把这称为中国的汉麻时刻。

据悉,在未来五年的经营战略中,雅戈尔集团将联合汉麻控股有限公司在建立五至八个原料基地和生产基地的基础上再推出一批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产品,将汉麻纤维带入与棉、毛、丝并行的主流产品,全力打造优质的汉麻产业供应链。

汉麻产业化势力

中国人民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汉麻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张建春少将说,汉麻种植是产业链形成的基础,它是一项利国利民、造福子孙后代、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绿色工程。汉麻的适应性很广,只要有作物栽培的地方就可种植。汉麻在轻工业、建筑业、化学工业、交通运输、国防工业,以及农、牧、林、副业方面的开发和利用价值都很大。

据张教授介绍,到2020年,预计在全国建立六个种植基地,种植汉麻1000万亩以上,解决100万农民就业,300万老少边穷地区人口脱贫。汉麻产业每年能够实现工业总产值1000亿元,利税200亿元以上,100万吨汉麻代替棉花,将使我国纺织工业产品结构和出口能力大为改观。

“第五元素”竹纤维

竹纤维是我国开发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纤维品种,目前竹纤维产品品种已扩展到梭织、针织服装及家用纺织品领域,在产业用纺织品领域也有较多应用。河北吉蒿化纤有限责任公司已经具备年生产1万多吨“天竹”纤维的能力,目前已有30多家棉纺织企业相继开发生产竹纤维产品。

我国是世界第一竹资源大国,约占世界竹资源的1/3。天竹纤维是以我国有机生态的新鲜竹子为原料,经高科技专利工艺处理,制造而成的再生纤维素纤维。其纤维具有吸放湿性优良、天然持久抑菌、可生物降解等性能,是一种新型、健康的生态纺织原料。竹纤维作为高性能差别化纤维,被称为继棉、毛、丝、麻四类天然纤维之后的“第五元素”。

中纺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童剑峰说,竹纤维的开发不仅可解决棉粮争地问题,而且能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差的林地资源,带动偏远贫困地区农民增收。目前,竹纤维产业发展中存在市场竞争无序,缺乏有效行业整合,缺乏行业有效交流,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不正当竞争问题。建议加强政府引导,加强行业协作,培育龙头企业,大力促进中国竹纤维产业的健康发展。

据河北吉藁化纤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顾宇鹭介绍,经过吉藁公司近9年的刻苦攻关,天竹纤维的质量和品质都有了较大幅度提升,在纺织领域应用更加广泛。其良好的可纺性和服用性能,使得天竹纤维在新型纤维中脱颖而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市场推广价值。

拓展天然纤维使用领域

经过持久不懈的创新,大麻纤维和竹纤维已初步形成了产业化规模,并收到了积极的市场反馈。但利用可再生资源开发的纺织纤维资源,远不止大麻纤维和竹纤维这两种。

西安工程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姚穆说,人类运用天然纺织纤维的历史悠久。纺织纤维原料要兼顾可再生、可循环的生物质资源,并充分全面利用。动物纤维除绵羊毛、山羊绒、骆驼绒、牦牛绒、长毛种兔毛、羊驼毛、骆马毛、原驼毛之外,貂绒、狐狸绒都可以充分利甩天然植物纤维除棉花、亚麻、苎麻、黄麻、槿麻、剑麻、蕉麻外,汉麻、木棉、再生纤维素纤维、聚左旋乳酸纤维、甲壳素纤维和壳聚糖纤维、海藻酸钠纤维等均已开始使用,这为纺织原料开辟了广阔前景,并惠及农民。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机所副所长邓干然介绍,菠萝叶纤维和香蕉茎杆纤维的提取技术、纤维处理技术和纺织新产品研发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两种纤维已具备商业化开发的条件,尤其是利用菠萝叶纤维天然杀菌的特性开发的袜子,在热带地区穿上一个星期不洗都没有气味,且可治脚气,功能纺织产品市场潜力巨大。通过两种纤维的商业化开发,可为当地农民增加数十亿元的收入。同时,获得超过1000万吨的残渣可作为畜牧业的青贮原料、种植业的有机肥料、绿色能源的沼气原料,减少被废弃的菠萝叶和香蕉茎杆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获得良好的环境保护效益。因此,中国菠萝叶纤维和香蕉茎杆纤维商业化开发前景广阔,对当地农村经济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改变粗放利用现状

中国的纺织企业对数量有限的天然纤维的利用不加珍惜。一方面,由于传统原因,人们习惯将棉、麻等天然纤维视做低档纺织原料另一方面,对天然纤维研究的基础性科研工作落后,也是目前纺织企业不能充分利用天然纤维的原因之一。

参加论坛的6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季国标、孙晋良和蒋士成是高分子材料工程专家,胡永康是石油化工工程专家,周翔是印染后整理工程专家,姚穆是纺织材料工程专家。这些院士对目前我国纺织企业普遍存在的对天然纤维粗放利用的状况感到忧虑,并对今后全方位开展天然纤维利用的纵深拓展寄予期望。院士们指出,对天然纤维,特别是对我国拥有资源优势的天然纤维,例如苎麻、汉麻、羊绒、桑蚕丝等等,必须通过加强基础研究和加快纺织工艺技术突破,提高对资源的利用效率。

院士们还对寻找和开发新的纤维资源提出了建议。他们认为应该加快对竹纤维、木棉纤维、剑麻类纤维、以及其他速生纤维素植物的开发利用。这将有助于拓展纺织原料的来源,缓解制约中国纺织工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上一篇:角色 第6期 下一篇:开启产业用化纤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