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地养老:一种有益尝试

时间:2022-09-01 06:02:42

异地养老:一种有益尝试

异地养老“崭露头角”

异地养老是一种新兴的养老模式,就是老年人离开现有养老社区,到外地短暂居住,其中包括旅游养老、度假养老、回原籍养老等。

长三角地区最早的“异地养老”产业萌芽于浙江省湖州市的南浔镇。当时,部分上海市民算了这样一笔账:南浔距上海近,房价适中,环境优美,最重要的是可以拿着上海的退休金、过着南浔的生活。据不完全统计,最近几年,已有140多位来自上海等地的老人到南浔购房定居。

“离上海近、空气好绿化率高、房价便宜”,对于许多上海老人来说,嘉兴这三大优势构成的高性价比,是他们愿意加入“异地养老族”的重要原因。

作为长期观察养老地产的专家、同策咨询研究中心总监张宏伟分析指出,随着高铁、高速等便捷交通的发展,上海到周边城市尤其是到嘉兴的时间大大缩短,基本形成“半小时生活圈”、“一小时生活圈”,这为吸引上海老人到嘉兴养老创造了交通条件。

“比如嘉善等,在房产购置成本、生活成本等方面明显低于上海,总体上在上海周边城市养老的综合性价比高于上海市区养老。”张宏伟说。

数据表明,城市化过程中的负面效应,使许多城市尤其是大中城市居民生活环境质量日趋恶化。选择逃离大城市,寻找高性价比的“养老地”,探索最惬意的养老方式,正成为“异地养老族”们的共识。于是,一些“精明”的老人还没退休,就开始谋划自己的“退休生活”:拿着大城市的退休工资,到小城市养老。

张宏伟认为,去周边城市养老会成为一种趋势。“到2013年底,上海养老床位总数达到10.5万张左右,但上海市区的养老床位长期一床难求,养老资源越来越紧张。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上海养老群体势必会到周边城市进行养老。”

为了整合全国养老机构资源,使异地养老在全国互动起来,早在2005年,中国社工协会老年福利服务工作委员会便成立了“全国异地养老指挥中心”,负责全国异地养老工作的落实等事宜。

2012年5月21日下午3点左右,在嘉兴市七星镇一家名为“逸和源·嘉兴南湖区湘家荡颐养中心”会议厅内,来自全国8个省份的10家养生养老基地的负责人会聚一堂,举行全国首家异地养生养老联盟成立的签约仪式。

“发起成立全国首家异地养生养老联盟,就是要在全国寻找志同道合的同行,搭建起一个全国流动的养老之家,让老人们能够在不同季节,去不同的地方养老,能够在有生之年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真正做到‘快乐养老,健康养老,精彩养老,休闲养老’。”该中心负责人说。

每月2500元包基本护理

冬天到温暖舒适的南方养老,夏天去清凉宜人的北方避暑,吃住在异地养老院,消费比单纯旅游或者异地购房划算许多……这样的“候鸟式”养老,往往依托专门的养老机构。

据介绍,嘉兴目前老龄化程度达21.42%,在浙江省中排第一,养老机构也在迅速发展建设中。“逸和源·嘉兴南湖区湘家荡颐养中心”是嘉兴市目前最大的颐养中心,已有百余名上海老人入住。据总经理朱卫国介绍,入住的上海老人半数是夫妻一起来,一般选择住套房;四成左右是一个人来住,大多选择朝南的单人房或带景观的朝北房。

在这里,老人的每月房费、伙食费、护理费、电视宽带等各种生活费用在2500元左右,水电超支部分另算。如果是老两口,则每月在5000元左右。护理费包括了每周助浴、洗衣服、打扫卫生、送餐等各项服务,老人基本不用再另请保姆和护工。

从年龄段看,目前75—80岁的上海老人最多。针对80岁以上一些老人将出现半失能、全失能情况,目前正在颐养中心旁建护理院,预计2013年底或明年初试运营。“未来颐养中心的老人失能后就能入住到护理院,无缝对接”。

不过,该颐养中心也提供“候鸟服务”,目前全国有14个左右的合作基地。“老人花1万元买一张‘资格证’,可以使用累积24个月‘候鸟’生活,旅费另算,平均每次一个月花费两三千元。”朱卫国透露,已有2000多位老人办卡,其中超过六成为上海老人。该颐养中心目前已在淳安千岛湖和广西巴马购地或买房建立直属的养老基地。

看病配药“两地跑”成为制约异地养老的最大“痛点”

2013年6月16日,由全国老龄办主办的新型养老事业研讨会在南京举行,异地养老成为热议话题。

受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办公室委托,扬州市发改委开展了长三角异地养老合作的课题研究。据研判,到2040年长三角老年人口约3730万人,将是目前的3倍。数据显示,到“十二五”末,上海60岁以上老人将超过400万,养老床位总量却只有12.5万张,供求巨大落差造成的“养老焦虑”已在上海显现。

课题组组长、扬州市发改委经济合作处处长陈芳指出,异地养老、输出养老将是缓解大城市养老压力、提高老年人生活品质的重要途径。眼下,因紧邻上海,江苏省内的常熟、吴江等地与浙江省的湖州、嘉兴等地正在形成一条“环沪养老房产带”。

有专家指出,只要老人有经济能力,自己愿意,身体也允许,“异地养老”不仅有益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还能推动旅游经济发展,是一举多得的好方式。但是,现阶段作为社会养老的主流形式则为时过早。

调查发现,“衣食住行”随着配套设施完善,地域间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但异地医保的藩篱却成为摆在异地养老面前的“终极难题”。

据悉,像嘉兴这样已经列为医保互通的城市,目前上海老人也并不能直接刷医保卡。住在嘉兴的上海老人反映,如果在嘉兴当地医院看病,必须先垫付医药费,然后将相关凭证单交到嘉兴市社保局,嘉兴市社保局交给上海,然后再以邮寄方式把钱报销给老人。

由于比较麻烦,大部分老人不会每次看完病去报销。“把单子积到半年报一次,如果是小毛小病就直接到药房自费买药”。老人们认为目前异地医保结算太麻烦,看病配药“两地跑”成为制约异地养老的最大“痛点”。

一些专家指出,当前各地都提出发展养老产业,实际上这并非盖几栋房子就完事,医疗、休闲等配套设施远比住宅花的成本高、投资回报周期长。

张宏伟也认为,一些“异地养老”概念的项目,基本上是面对能够自理的人群而来,一旦养老群体为半自理或不能自理,就会面临配套不足、养老运营及服务不足的尴尬。

张宏伟说,医疗护理既是养老产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养老产业发展的潜在动力之一。从某种方面说,医疗护理是一个城市能否在养老产业培育上形成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仅有房产或床位,没有配套解决不了养老的问题。不可否认,目前即使是上海周边城市做得比较先进的异地养老项目,在养老配套尤其是医疗资源配套上也远无法和上海、杭州等大城市比拟。”

还应注意的是,让老年人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养老,能否适应也需打个问号。“回过头来看,最近这些年到海南等地置业的老人,很多其实是‘候鸟式’的度假。”全国老龄办副主任闫青春指出,“长三角地缘相近、人缘相亲,一旦在体制机制、要素资源上实现共享互通,发展异地养老产业的前景广阔,特别是高端养老产业的潜力很大。”

上一篇: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在闭会期间可提质询案吗? 下一篇:让建议从“纸上”落到“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