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课标下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

时间:2022-09-01 05:10:56

谈新课标下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

摘 要:为了适应生物新课标的需要,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在实验生物教学课程中的创新精神。

关键词:新课标 生物 实验教学

传统的生物学教学实验是一种由教师指导学生运用一定的仪器、用具或药品使不易直接看到的对象或现象呈现出来,以便从中获得生物学结论或巩固验证生物学结论的教学实践活动,它是生物学极其重要的教学形式和方法。

新课标赋予了生物实验课以新的内容,它不再仅仅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并验证结论,而且更关注的是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

因此,我们认为,新课标下的实验教学,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转变思想观念,注重实验教学

注重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的教学,是现代教学论的基本主张。在过程教学中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是现代课程观的发展趋势。实验教学中注重结论和过程的统一,过程和方法的统一,是实验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因此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应加强知识发生过程的教学和加强认知发展过程的教学。

二、以生为本,体现主体

《标准》关注学生群体全面、和谐、持续的发展,力求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才华的机会和环境。

首先,要利用学科优势,提高学生实验兴趣。兴趣是思维活性的触发剂,求知的需要是形成学习动机的基础。当学生对某个问题发生兴趣时,就会围绕着这个问题积极思考。在学习显微镜的构造时,学生自然很想知道显微镜下奇妙的世界,所以情绪和思维会十分活跃。教师多点鼓励与帮助,打破思想束缚,学生则不仅仅满足于观察某一种生物的表面形态,还可能观察其它生物组织或其它生物品种。

其次,实验中注意合理分工。生物实验由组长负责具体操作。由组长带动全组,让组长对各成员进行分工。这样,既能促进全体学生的合作学习,又能帮助学生克服克服学生懒于动手的依赖心理。

再次,引入竞争机制。对实验评分在一定意义上能促进、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师可以从材料的准备工作、实验过程和完成情况等方面给每小组打基本分,然后给有独特见解的小组或成员加上奖励分,作为实践技能分数记入平时成绩,通过评比,对优秀者给予一定的表扬和奖励。

实践证明,这样做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时刻处于一种真正自主的状态中,让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并使其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注意引导,彰显个性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发问。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现代教学论指出,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在实验教学中要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它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教师针对学生所提的问题,循循善诱,启发学生交流讨论,在交往互动中,自然得出结论,真正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其次,要教会学生设计实验。特别是探究实验。

(一)要让学生明白对照实验的重要性

做对照实验,引导学生明确此类实验的关键是严格区分和掌握实验中的控制因素和可变因素(即变量)。

(二)要让学生懂得如何运用现有的材料

中学生物实验,贴近自然、贴近生活,实验不一定要限定运用什么材料,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寻找自己理想的材料。这样即既训练了思维,又能锻炼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综合设计能力

综合就是在头脑中根据实验的相似性和可比性,将几个简单的实验合并在一起,既简化程序又缩短时间,既可比又实惠。这样做学生先是疑惑,而后经过相互探讨,最后就会豁然开朗。

(四)培养自信,鼓励创新

实验的意义之一就是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许多学生由于害怕别人笑话、害怕批评而人云亦云,不相信自己,不相信实验结果。例如,《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问学生看到了什么,一些学生会回答: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其实,线粒体在光学显微镜下是很难看见的。因为学生参照了书中的细胞图所以才“照本宣科”。这时候,就应当诱导他们相信自己,相信事实,而不能报以讥笑与打击,否则就会泯灭他们求知的欲望。

综上所述,新课标下的实验教学,重结论,更重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是对学生学习方式的重大转变,它使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得到真正的张扬和提升,它向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上一篇:“身体突围”――“女性新感知”的萌生 下一篇:我对新课标下数学教学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