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时间:2022-09-01 04:46:04

如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摘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径,语文教师对学生的良好写作习惯的培养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也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写作习惯;积累素材;摘记

启迪学生的智慧,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已成为当前语文课改的主要研究课题之一。在语文教育大讨论中,作文教学中的问题更成为社会议论的热点。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实施,写作教学越来越处于显要的地位。可是,在实际教学中仍然有好多问题困扰着广大一线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写好作文,这里就涉及到了关于良好写作习惯培养的问题。

作文习惯指学生在写作文的实践中逐渐培养成的一种自然而然的习性,习惯是客观存在的,它随时都在学生的作文活动中起着作用。实践证明,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径,语文教师对学生的良好写作习惯的培养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也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当务之急。

古人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良好的写作习惯对写作来说尤为重要。我们往往发现,学生作文程度差异明显,在一部分稚嫩之作中,总有那么一些学生的作文让教师称赞不已。稍做了解,我们便会发现,这些学生之所以“会写”,完全缘于他们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写作习惯,平时注意多看、多思。看多了,就可以胸有成竹,信手拈来;多思了,才能下笔如有神,洋洋洒洒,一挥而就。但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写作时都会面临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的情况。因此,只有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注意平时的积累,才能在写作的时候文思泉涌。

那么,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养成哪些习惯呢?

一、养成观察感知、体验积累的习惯

有一些学生害怕作文,说是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其原因大多是对生活缺乏观察,或是不习惯思考。“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察就是汲取生活源泉,这是获得作文素材的重要手段之一。“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写作者必须热爱生活,对生活有敏锐的感悟力;热爱生活,笔下才会流出清泉,妙笔才会生花。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恶丑,积累生活,思考生活,才能拥有自己的思想,对周围的点点滴滴形成自己的看法或独到的见解。对生活观察得越细致,描写的事物就越生动。因此,必须培养学生观察感知的习惯。

二、设立摘抄本,养成摘记的习惯

“不动笔墨不读书”。鲁迅先生就说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做文摘是积累写作语言的一个有效手段。做文摘好比采星摘玉,沙里淘金,积少成多,长期坚持,必然会大有收获。生活中的点滴都可能成为我们做文摘的来源,所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拿起笔来,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

三、经常动笔,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丰富多彩的生活本身就是学生作文的源泉。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人和事、花鸟虫鱼、风雨雷电等,鼓励学生把他们在各种活动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写在日记里。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向学生提出具体要求,学生就会有目的、有意识地去观察实物的某一方面或某一点。此时让学生来写作,自然兴趣盎然。

四、反复推敲,养成写后修改的习惯

鲁迅曾说过:“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在学生的习作写好后,教师应要求学生在作文本上认真修改,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互相修改的过程中提高习作能力。教师在作文讲评时,必须通过示范修改,教给学生修改方法,提供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修改、交换修改、小组修改或集体修改。学生有了作后修改的习惯,作文水平的稳步提高就有了保证。这客观上为学生今后写作文奠定了基础。

“用我眼看世界,用我手写我心。”学生有了良好的写作习惯,写作水平就能不断提高。

上一篇:浅谈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 下一篇:小学英语课堂中游戏教学的地位与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