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工作指导

时间:2022-09-01 04:45:42

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工作指导

摘 要: 大学生就业难已是不争的事实,得到社会各方的关注。如何在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下做好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已刻不容缓,本文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学生身上存在的实际问题出发,经过分析,作出总结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现状 指导工作

为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自1999年开始,我国政府决定大规模扩大高等教育的招生规模。近十年来,我国高校在校学生人数几乎呈几何数增长,在“量”的方面已实现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与此同时,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我国高校每年向社会输送的毕业生人数已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2009年3月10上午10时,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一楼新闻厅举行的记者会上,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同志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明确指出:“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达到611万人,再加上今年的就业形势比较严峻,所以今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同样也是严峻的。”仅此数据就比2003年――我国高等教育扩打招生以来第一个就业高峰年――毕业生人数增加了约187.9%。

一、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一)从大环境上来看,全球金融危机的波及,高校毕业生人数的增长,以及部分高校内部专业结构的失衡等方面,导致学生就业难度大大增加。

自2008年下半年开始,由于美国金融危机在全世界范围内造成的恶劣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也受到了强烈冲击。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显示,整个国家2008年全年的国民经济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放缓,同比2007年增幅下降了近4个百分点,为近五年来的最低。在此环境下,大部分用人单位减少了用人需求或暂停招募新进人才,甚至不同程度地在裁员。这直接导致大批的应届毕业生面临着与往年未落实单位的毕业生、单位裁员下来的人员、欲跳槽人员、转业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共同竞争有限的就业岗位的局面,就业市场上出现“僧多粥少”的现象。整体就业形势变得异常严峻。

全国高校毕业生的人数逐年增长,增加了就业难度。2005年毕业生338万人,2006年413万人,2007年495万人,2008年559万人,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又比2008年多52万人,创历史新高。一方面整体就业需求市场在萎缩,另一方面大学毕业生的人数每年都在大幅度增加,刚毕业出来没什么工作经验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度可想而知。

高校内部专业的结构失衡导致大学生就业难。当前,我国部分高校一些专业设置不合理,市场定位不准确。高校在加速扩张的同时,未能及时根据市场的变化对专业结构、教学内容做出相应调整,直接导致与市场的实际需求相脱节。这种状况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也显现出知识面较窄、实践动手能力较差、社会适应力较弱等特点。

(二)从目前大学毕业生自身的情况分析,出现的问题也不少,包括就业形势认识不清,自身知识结构不完善,缺乏相应的求职技能和技巧,求职心态不正等。

就业形势认识不清,择业观念陈旧。虽然现在每年大学毕业生的人数都在逐年增长,参加招聘会的人像蚂蚁一样密密麻麻地布满会场;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及在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各方面出现的结构性调整,使得很多学生盲目乐观,对于就业难度没有做好充分的应对准备。对于市场的需求,用人单位的招聘标准,学生没能全盘细致地了解,只是凭着一腔热情找工作,甚至还有部分学生依旧把自己当“天之骄子”来看待,没有从金字塔的顶端走下来。

自身知识结构不完善,本领不过硬,竞争力不强。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大学期间,学习不认真、不努力、不刻苦,该用在学习上的时间用在吃喝玩乐上,导致虽然每学期考试能过关,但无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无相关的职业技能资格证书。

除了专业知识和技能外,有部分学生还不具备一定的求职技巧和与人交流的能力。有的学生甚至连自荐信都不会写,哪些需要在应聘材料上重点突出的都不知道;与面试官交谈时,坐姿不正确,说话心慌脸红,语无伦次,等等。这些都说明在大学期间这个全面提高个人综合素质的时期里,部分大学生并没有利用大学校园所提供的客观有利环境锻炼自己,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虽然现在网络通讯行业异常发达,但个人获取信息和筛选信息的能力不强,学生无法从浩瀚的就业招聘信息中筛选出适合自己的单位信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欲通过网络形式投简历,但因为自身定位不准确,信息不对称,导致很多网投的简历都石沉大海。

学生自身心态不正。第一,自我期望值过高,不少学生自认为能力出众,从政、经商、做学问都能玩得转,伸手就可以出成果,往往容易错失良机,在就业时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第二,提出过高的物质要求,要求月薪高,生活好,不辛苦。都想留在华东沿海发达地区,进知名企业,不愿回家乡或去西北部偏远地区。第三,相互之间进行攀比,即使应聘上了一份还不错的工作,却依然在观望,期待能找到更高薪的工作,一山望着另山高,机会往往就这样溜走了。第四,过分消极依赖学校和家长的安排,缺乏择业的主动性,等、靠、要的依赖心理特别严重,使自己在就业中处于劣势地位。还有的学生在找工作过程中,被别人拒绝了几次,就悲观地认为自己能力不行,肯定找不到工作,一味妄自菲薄。

二、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措施

(一)摆正心态,认清就业形势,树立科学正确的就业观念。

面对现实,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既要看到自身的优点和特长,又要看到自身的缺点和不足,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不好高骛远,不妄自菲薄,在最适合自己的位置上发挥聪明才智。通过各种渠道,尽早获取相应的就业信息,关注时事新闻,掌握国家经济发展趋势与社会关注热点,第一手掌握国家为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而的相关帮扶政策。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投身到就业求职的大潮中,主动推销自己,先就业后择业,不盲目追求一步到位,不计较眼前利益的得与失,在工作中培养经验,为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能力的培养。

文化素质是基础,每个在校大学生都要珍惜大学里学习的宝贵时光,刻苦学习,勤奋钻研,学会在大学里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一切机会,努力加强自身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训练,为以后的就业打好基础。除了上好该上的课之外,在课余时间,也要多利用学校搭建的平台,全面提高自身各方面能力,包括人际交往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等。大学的学习不仅是知识的学习,更是一种能力的学习,用较强的整体实力和突出的个人优势为自己铺垫美好的未来。

(三)开展系列就业指导活动,帮助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增加社会实践实习的机会。

高校就业指导服务部门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的宣传教育,既介绍本地区的就业形势,又介绍全国整体的就业形势;帮助大学生了解自己的个性心理及职业对个性心理的要求,并加强思想教育和政治动员工作,引导大学生和家长认清当前就业形势,树立平和心态,从大学生自身条件出发确立就业期望和就业定位。其次,结合当前就业形势,请权威就业指导专家走进校园开设系列讲座,帮助学生制定属于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树立目标,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尽早为就业做准备;由于学校内学科专业的发展滞后于社会的发展,学科内容的调整也有一定的周期性和局限性,为了能使校内的理论教学与实践能同步发展,学校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实践实习的机会,通过这样的活动检验自己的所学,同时提高学生对社会的认知,积累必要的社会经验。

(四)充分发挥辅导员和专业任课老师的职能和作用,为大学毕业生就业提供服务。

辅导员通过班会及个别交谈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实际想法,有针对性地在就业求职道路上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辅导员与学生应建立新型网络信息传递方式,通过更为方便快捷的方法将收集到的最新的政策信息或招聘信息传递给大家。专业任课老师也可以通过自己在专业领域内的地位和影响,多渠道地收集相关就业信息,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推荐,这样必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将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与就业指导工作相结合,鼓励学生到祖国的西部和偏远贫困地区支援建设。

在就业求职的过程中,有部分学生只盯着华东沿海大城市,只盯着知名企业,不把目光多转向二三级城市和中小型民营企业,这样就给就业带来很大的局限性。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可以帮助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态度,将自身特长与社会发展的需要有机结合,积极投身到伟大祖国各行各业的建设当中去,而不是以地区和薪水作为自己求职的唯一标准。

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难,已是不争的事实,同时也是备受社会各方关注的一件大事。在新形势下,机会与挑战并存,我们唯有认清现实,把握机会,才能更为有效地开展此项工作,为学生和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佚名.09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611万就业形势严峻[EB/OL]..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stats.省略/tjgb/ndtjgb/qgndtjgb/t20090226_402540710.htm.

[3]林永和.毕业生就业指导[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4]李开世,钱晓,鄢万春.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工作探索[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10.

[5][英]雪莉・詹纳著.秦岩译.大学生求职指南:成功人生第一步[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上一篇: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浅析 下一篇: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