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四人谈

时间:2022-09-01 04:11:24

“留守儿童”四人谈

公众表达

一个失去血肉和情感的文字符号

共青团湖南省委书记吴奇修

自上世纪80年代初以来,随着中国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入城市,一个新的弱势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群体涌现出来。他们出生后就一直是祖辈抚养,有的连父母亲长啥模样都记不清了,对这部分“留守儿童”来说,父母亲成了一个失去血肉和情感的文字符号。

据统计,当前,我国父母进城务工后托留在农村的“留守儿童”有2000多万。不容忽视的是,农村“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离开父母的监管,也带来了诸多新的教育问题和社会问题。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关系到未来人口素质和劳动力的培育,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的重大现实课题。

一个不容忽视的未成年群体

青年政治学院常务副院长 陆士桢

农村“留守儿童”远离父母,生活和教育都存在着不少问题和危机:首先是一些儿童的基本权利得不到保障,祖父母等亲属或因年长、或因经济生活等多种原因无法认真行使对儿童的监护权的情况随时可见。儿童在健康、教育、文化娱乐等方面的权益受到侵犯的事件屡有发生,比如早一段时间在一些农村发现的“毒奶粉事件”和少年犯罪中,留守少年儿童占到相当比例。其次是教育上,特别是思想道德教育上的缺失。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决不能忽视农村留守少年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在城市流动做工的父母,也决不能只顾挣钱而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引导。

一首写给我们的歌

打工者 宋维富

“路弯弯踏脚下,身背行囊慢离家,年老父母偷流泪,妻子孩儿手脚拉。老人嘱咐多保重,妻子张口想说话,咽咽哽哽说出来哎,出门在外多通话。我迈开沉重的步伐,再次回头看看家,隐隐听到孩儿哭喊爸,孩儿哭喊爸,我鼓足勇气摇摇手,渐渐听不到,渐渐听不到……”这是我写给外出务工人的歌,也是写给自己的歌。许多次我想家想孩子的时候,就会唱起。

试问,哪家父母不喜欢儿女绕膝?哪个孩子不渴望父母施爱?但是,我们农民在城镇务工时却不得不抛妻离子。原因自然简单,我们在城里打工,只能扮演“外乡人”的角色,我们始终难以成为市民一族,因为壁垒森严的户籍制度横亘在面前,这是一道深不可测的鸿沟,只能仰望却无法跨越。

一个善良的愿望

电影《留守孩子》导演刘君一

十岁的小福因为缺少父母管教,经常在外惹是生非,最后打伤了人,而小福母亲在外跟人私奔了。为了寻找父母的关爱,小福带领十多个“留守孩子”,开始了他们的寻亲旅途……

这是我拍摄的中国第一部留守孩子题材的电影剧情。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留守孩子的资料,当时就被震撼了,当即决定放下手头的工作,开始《留守孩子》的创作。我没想过靠这部戏赚钱,当初投拍时就做好了赔本准备。我做这样一件事,是一种关怀,是一种善良的愿望,希望这样一部电影能够引起大家对留守孩子更多的关注。

上一篇:什么情况下不宜洗澡等 下一篇:别等饼糊了才说火太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