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上市公司投资运营现状分析

时间:2022-09-01 02:04:47

湖北上市公司投资运营现状分析

湖北省是我国中部重要的工业和服务业基地,也是较早利用资本市场的省份之一。1992年11月20日,武商集团在深圳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成为湖北省首家上市公司。自那以后,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湖北上市公司逐渐增多。至2011年末,湖北省共有A股上市公司76家,其中主板上市公司57家,中小板9家,创业板10家;总股本507.96亿股;全部市值达到3817.23亿元。本文利用证券市场公开数据,对湖北上市公司投资运营现状进行了回顾分析,其目的在于为后续的投资效率研究打下基础。

一、湖北省上市公司的地域及行业分布

湖北A股上市公司绝大多数分布在省会武汉及周边地区(武汉44家;鄂州2家;仙桃、汉川各1家),其次是几个老工业城市,如黄石、荆州、宜昌、襄阳等,再就是近些年发展较快的二级城市或省直属市;地级市(州)中,十堰、恩施、随州、黄冈、咸宁等还未有公司上市,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湖北A股上市公司地域分布情况见图1。

从行业分布看,76家A股上市公司业务主要分布在第二产业,第一、第三产业分布较少。机械、化工、信息技术和商业类公司在数量上占据绝对优势,图2列示了按照中国证监会CSRC行业分类标准统计的情况(由于制造业涵盖门类较多,为便于分析比较,表中制造业系按二级子类分类统计,下同)。

从图2中可以看出,分布在石油化工类和机械设备仪表类的上市公司各有13家,分别占湖北A股上市公司总数的16%;电子、医药生物制造类上市公司各6家,电煤气水、信息技术、批发和零售贸易以及房地产行业各5家,其他行业则分布较少。采掘业、木材家具业、造纸印刷业、金融保险业中没有出现一家湖北上市公司。

从三类产业分布情况看,第一产业农业类上市公司名义上有1家,即ST昌鱼。该公司原来的主业为渔业养殖、畜禽养殖、农产品加工等,但是近几年渔业养殖收入大幅萎缩,房地产业务已成为公司的主业,营业收入占比达到90%以上。因此,将其归属于第一产业实属勉强,本文前述行业分类也是将其归入房地产业进行统计的。第二产业即工业类上市公司,有51家,主要从事石化塑胶塑料及机械仪表等产品的制造和生产。第三产业即服务业类上市公司,有24家,主要是信息技术、房地产和批发零售贸易企业。上市公司的这一产业分布形态与湖北省实际产业格局存在较大差距。根据可获得的统计数据,2010年湖北全省生产总值15967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139.5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7759.96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6051.49亿元,产业结构比例为1∶3.63∶2.83。然而截至2011年末,湖北三大产业上市公司资产总额的比例为1∶14.64∶5.45,与产业总值的比例明显失调。湖北工业类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中得到较好的体现,反映了湖北省是我国重要工业基地的现实;但是农业和服务业类上市公司偏少,资产规模不够,又反映出湖北农业和服务业竞争优势不足。此外,与以前年度相比,信息类上市公司数量增加迅速,这与创业板等资本市场改革举措的推出存在密切关系,反映出湖北在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

二、湖北上市公司财务指标总体分析

1、盈利能力分析

截至2011年12月,76家湖北A股上市公司2011年合计实现净利润139.07亿元。平均每股净资产为2.58元,平均每股收益0.20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4.69%。同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加权平均每股净资产、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2.20元、0.17元、3.66%。湖北A股上市公司上述指标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76家上市公司中有8家公司亏损,分别为长航凤凰、ST祥龙、ST力阳、天茂集团、ST迈亚、湖北金环、ST昌鱼、ST国药;合计亏损金额达到15.41亿元。这8家企业中,亏损额最大的是长航凤凰,亏损8.83亿元;其次是ST祥龙,亏损2.23亿元,亏损额之大令人匪夷所思。如果除去这8家亏损公司再行统计,湖北其他68家上市公司实现净利润154.47亿元,加权平均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0.25元、5.20%,明显超过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的平均盈利能力。换言之,这8家公司亏掉了湖北上市公司净利润的9.98%(ST源发已于2012年1月变更工商登记为长江传媒,注册地由上海变更为武汉。以下不统计在内)。

除了这8家亏损公司以外,尚有4家公司创利能力有限,净利润在1000万元以下,其中京山轻机净利润只有314万元,经营状况令人担忧。

湖北省上市公司每股收益排名前10位的分别是:华新水泥、中珠控股、烽火通信、三丰智能、安琪酵母、骆驼股份、回天胶业、三安光电、兴发集团、台基股份。这10家上市公司加权平均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每股净资产分别为0.844元、12.76%、6.84元,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超级大盘股武钢股份、东风汽车则跌出前10名榜单。值得注意的是,位居榜首的10家企业中,有3家为创业板上市公司,即三丰智能、回天胶业、台基股份;有2家系2011年新上市公司,即三丰智能与骆驼股份。10家公司主营业务主要集中于化学制品、通信技术和机械设备领域,显示出湖北省作为科教和制造大省,在化工、机械、通信技术行业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2、运营效率分析

盈利能力差异从深层次折射出出上市公司资源运营效率的差异,并直观地体现在企业的总资产周转效率、存货周转效率和应收账款周转效率上。

总资产周转率是反映企业本年度及以前年度总资产运营效率和变化,发现企业资产利用差距,促进企业挖掘潜力、积极创收、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资产利用率的重要指标。一般而言,该指标数值越高,表明企业总资产利用效率越高。

2011年湖北上市公司总资产周转率均值为0.63次,同期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资产周转率平均为0.68次;总体而言,湖北上市公司资产利用效率未能达到沪深上市公司平均水平。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资产周转率在各行业间存在较大差异。进一步对比分析各行业资产周转率的情况,得到的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湖北上市公司中,资产周转率未能达到平均水平的行业较多,如电煤水的生产供应、信息技术、房地产、交通运输仓储业、社会服务业、石化塑料、纺织、机械设备仪表、批发及零售贸易等;差距最大的是社会服务业和房地产业。这表明,平均而言湖北上市公司盘活和运用既有资产的能力有限。

从存货周转率看,未能达到两市平均水平的行业也较多,与两市平均值差距较大的主要是交通运输仓储业、社会服务业、房地产和综合类上市公司。金属、非金属,医药生物制品,建筑业等行业存货周转速度与两市平均水平大体一致。批发及零售贸易行业存货周转比较理想,显著优于两市平均水平。

对于较多采用赊销方式的企业,应收账款周转速度是影响总资产利用效率的重要方面。从表1可以看出,湖北上市公司中,石化塑胶塑料、机械设备仪表、电煤气水、交运仓储、批发和零售贸易以及社会服务行业应收账款周转率不理想,未能达到沪深上市公司行业平均水平;不仅如此,批发零售贸易和社会服务业公司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差距很大。这一现象反映出企业可能存在信用标准过低、赊销政策过于宽松、应收账款跟踪催收不力等问题。如果大量资金被应收未收款项占压,不但不利于资金周转,还隐含着较高的坏账风险。与上述行业相反,湖北省综合类、建筑业、电子行业和医药生物制品行业上市公司应收账款运营效率明显超过同行平均水平。

3、成长能力分析

上市公司运用一定规模的资产方能够推动其盈利增长,因而资产规模的增长反映着公司的成长能力。2011年湖北A股上市公司总资产增长率平均为29.69%,中位数11.73%;同期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总资产平均增长340.43%,中位数为10.77%。资产规模与资产增长率的分行业对比情况如表2所示。

从资产规模看,湖北省机械设备仪表、石化塑料塑胶、电子等三大行业上市公司均值显著低于沪深两市同行业平均水平。从2011年总资产增长情况看,增长最快的是机械设备仪表行业,房地产和电子行业规模增长比较显著。然而与行业平均增长水平相比,湖北省电煤水的生产供应以及综合类上市公司资产规模增长明显滞后。资产规模的增长情况反映着企业未来盈利预期。因此,资产增长速度放慢,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相关行业上市公司未来成长潜力堪忧。

4、财务稳健性分析

资产负债率是一定时期内企业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与企业总资产的比率,是反映企业财务稳健程度的重要指标。目前,湖北上市公司平均资产负债率为34.32%,低于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平均水平49.4%,长期偿债能力较强,财务风险相对较低。需要注意的是,不同行业资产结构和经营特点迥异,资产负债率必然存在较大差距。从表3分行业横向对比情况看,湖北上市公司中,负债水平显著超过沪深两市的行业主要集中于医药生物制品、食品饮料、纺织服装、社会服务业等;与此相反,电子行业、电煤气水、交通运输、批发零售行业的资产负债率显著低于两市平均,财务较为稳健。

从短期偿债能力看,湖北上市公司各行业平均流动比率为278.68%,低于沪深上市公司平均值351.62%。从分行业指标看,落后于行业平均值最多的是社会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批发零售贸易行业,分别较行业平均落后99%、80%和74%;相应地,以上行业速动比率落后情况也很显著,尤其是交通运输仓储业,速动比率较行业平均落后了136%。此外,医药生物制品、金属非金属、电煤水的生产供应等行业湖北上市公司的流动比率低于沪深两市平均值40%以上,情况不容乐观。与此相反,石化塑胶塑料行业上市公司的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分别比两市平均值高出66%、67%,短期偿付能力充足。受商品房滞销、库存增大影响,湖北房地产行业速动比率较流动比率更不理想,低于行业均值64%以上。

总体而言,湖北上市公司行业分布较广,但产业和地域分布不尽合理;经营业绩总体持续增长,整体规模偏小。平均而言,资产运营效率与沪深两市公司总体持平;个别行业资产运营效率低下,影响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如何进一步提高资产运营效率,是后续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

(注:本文获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编号:2009y013)资助。)

【参考文献】

[1] 湖北证监局:2011年湖北辖区资本市场概况[EB/OL].http:///pub/zjhpublicofhb/tjxx/201204/t20120425_209239.htm.

[2] CCER中国资本市场数据库[EB/OL].http://.

上一篇: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管控探析 下一篇: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嘉兴外贸企业转型升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