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

时间:2022-09-01 12:21:48

浅析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

内容摘要: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是小学数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转变自己的思想,在教学理念上有所创新;其次是要做好有创新性的备课准备工作;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学会运用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

关键词: 数学 教学 创新 理念 策略

在推进教育改革的进程中,教育重点是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发展孩子的创新能力。数学教育作为一项具有较强逻辑性的思维活动,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推进创新教育的发展,是当前小学数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许多教育学家对这个问题都做出了指导和论证,我做为一线小学教师,对于这个课题也进行了一些研究和实践,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实施创新教育的前提是教学理念的创新。

教学理念的创新、教师思想的转变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前提。《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就要求教师要认识到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将传统的教学方式转变为愉快教育,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从而启发学生学习兴趣,发现数学规律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首先,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注重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独特的见解,在探索与发现中寻找学习乐趣。例如:我在教学“2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过程中,连续出了几组加数交换位置的加法算式,学生在计算后,发现加数的位置交换了,和仍然相等的规律,从而欢呼雀跃,争先恐后地向老师汇报。在这样一个探究与发现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学到了知识,也掌握了运算规律。

其次,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不仅要想着怎样去教,更要考虑如何去导,要巧妙地引导学生开展认识和应用数学的活动。只有教师自身具有正确的教学观和教师观,数学教学才能真正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服务。

二、实施创新教育的基础是备课时要勇于创新。

备课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具备的就是创新意识,在确定教学目标、内容、环节、评价方式等方面都要有创新的设计。

首先是教学情境的创新设定。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最活跃、最现实的心里成分,是一种带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小学生只有在对某种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后才会主动地、积极地探索。教师要紧紧抓住这一点,将我们教学情境设计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使他们从自己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发现数学,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主动地学习数学,达到课堂教学目的。

其次是教学方法与形式的创新应用。教学方法的新颖性和教学形式的多样性,是使学生形成教学求知欲的重要条件。现代教学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优良的条件,将多媒体与教具合理地搭配使用,使创设逼真的教学情境成为可能。它教学过程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同时也会事半功倍,达到比预期更加满意的教学效果。

三、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是在教学中讲究策略。

实践证明,学生的学习过程越开放,思维越活跃,思维发展就越充分。可见,课堂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方面是关键的环节。教师必须学会运用多种策略,借风使力、顺水行舟,才能事半功倍。结以下几条策略仅供参考:

策略一: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自由、宽松、安全的气氛可以使人的智慧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创新潜能,必须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心理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勇于思考,大胆创新。教师在教学同时,必须和蔼可亲,保持幽默,使学生如沐春风,势必相互激励,勇于表达,创新的花朵竞相绽放。

策略二:注重营造数学教学的创新环境,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

《数学新课程标准》倡导建立自主合作研讨的学习方式,对我们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即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必须坚持教学民主,在课堂中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充满信任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毫无顾忌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创意。

对于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的行为,教师要做到三点:一是爱护和保护。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所有潜藏的积极因素,并加以热心的爱护和保护。二是帮助和培养。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三是开发和扶持。在教学中不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是学生由被动式学习向主动式探究改变。

策略三: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学习的兴趣,积极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生自主学习就是学生对所开展的学习活动有自觉地意识,并在学习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就学习数学而言,学生一旦享受教学活动的成功与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更加喜欢学习数学。因此,教师的创新行为在教学中应以发散性问题为出发点,恰到好处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多设计开放性的训练,激发学生质疑,促使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这样的训练才能落到实处。如运用“一题多解,一题多问”等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培养发散与收敛、变式与求异等思维习惯。

策略四:善于科学地评价学生,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

评价作为课堂教学质量的检测手段,具有激励和导向的作用,评价的目的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培养学生渴求新知的动机,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鼓励性的评价,从尊重、爱护、平等的原则出发,对学生实施积极的、适度的、科学的鼓励性评价,强化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内驱力,挖掘学生创新的潜能,提高自我调控的能力,达到对创新的探索,同时教师创新的评价方式,也体现着教师评价观念的创新。

总之,在小学数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就要求教师充分调动自身的因素,以创新的精神对待数学教学,运用科学的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这个问题还有待于我们到数学教学中去探索和实践,尝试和验证,相信这一理念会随着我们的共同努力,进一步发展、优化。

参考文献:

于凤东 小学数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新课程学科理论与指南3 2007

关文信 小学数学创新性教学指导 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1

顾 荣 小学数学创造性思维训练 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1989

上一篇:浅谈英语复习教学策略 下一篇:高中英语阅读理解训练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