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时间:2022-09-01 12:13:16

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阐述了数学情景教学的内涵,提出了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途径分析,指出情景化的数学课堂,可以让学生学会思考,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使得初中数学教学的课堂生动活泼。

【关键词】教学情境 初中数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150-01

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教学改革的发展和进程,它的作用不容忽视,在初中数学情境教学中,借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教学情境,克服了黑板粉笔和口述的局限性和不足,让情境更加逼真、形象、吸引人。

1.数学情景教学的内涵

情景教学是指老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而借助于知识本身的可塑性有目的地创设的一种教学环境。在这一过程中,老师的教学环境设置必须符合二个条件:(1)必须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避免教学脱离实际;(2)必须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情商”来增强教学效果,从而创造出一个师生在情感、欲望、求知探索精神高度统一、融合、一致的情绪氛围。情景教学重视的是学生对知识获得过程的体验,以及在体验过程中学生情感因素的调节。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应该符合“最近发展区”的原理,避免过分的最求创新而使创设的教学情境脱离学生的生活,脱离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避免脱离枯燥乏味,自相矛盾的情景设置。

2.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途径分析

2.1生动的故事创设情景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情绪低落时的思维水平只有情绪高涨时的一半。在单调枯燥的教学中创设有效的故事情景,把学生的心理调节到最佳状态,激发学生弄清原委的迫切愿望,主动性被调动,兴趣提高了,思维也大大的激活了。

案例:在学习比较枯燥的关于数的概念问题时,我手拿一个密码箱讲述了一个故事,但是故事的答案我没有讲,而它就在密码箱里,可是打开密码箱必须答对下面的问题才能知道6位密码是什么:最小的合数+最小的自然数+最小的素数+12、8和15和最小公倍数+24和40的最大公约数,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被激发,好奇心驱使他们去探究答案,对一些容易遗忘概念印象深刻。

2.2设置悬念创设情景

情景创设的目的是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认知规律,努力创建一个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心理环境和认知环境,以产生对数学学习的需要,激发起探究的热情,调动起参与学习的兴趣,良好的问题情境就像一个磁场,吸引着学生进入一个充满问题,充满思考和研究的数学世界里。

案例:教材上有一个关于在河边修水泵站,使之到A、B两村的总距离最短的问题,这是关于“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个公理的实际应用,学生理解起来似乎有些难度,而且这样的实例无法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于是,我设计了一个这样的情景:数学课代表和体育委员参加一次趣味运动会的提水比赛,从指定地点跑到河边装满水,然后再提水跑到另一地点,快者胜,结果平时跑得比体育委员慢很多的数学课代表却赢了,同学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当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后,有了探究的主动性,理解起这个问题就不难了,更重要的是,学生深深感受到,生活中要做个有心人,做个有智慧的人,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无处不在。

2.3创设动手实践(试验)的情景

要加强学生能够亲身参与的数学活动或试验情景设计,通过动手动脑,通过观察,猜想,验证,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案例1:在相似三角形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我讲述了古代的泰勒斯如何用一只竹竿测出金字塔的高度,课程结束后我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亲自动手,只利用一只竹竿测出操场上旗杆的高,学生兴趣盎然,忙得不亦乐乎。

案例2:为了让学生理解等式的性质,我拿来了天平……

案例3:为了让学生理解游戏公平吗?我让学习小组自己制作转盘……

2.4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景

使学生在情景交融中愉快的探索,深刻的理解,牢固的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教育学的效益。

案例1:对于黄金分割的理解,教师设计了很多实例,用PPT展示出来,让学生体会黄金分割的美。为了让学生很快记住黄金分割的意义,教师举了一个案例:如果你的肚脐眼是整个身体的黄金分割点,下半身较长,则上半身长与下半身长的比等于下半身长与全身长的比,这个比约等于0.618。

案例2:学习《圆的确定》这一节,教师拿出一个破损的圆形古董,提出问题:如何恢复这个圆形古董的原始大小?于是,机械的作图过程变成一个探索过程。

案例3:从具体到抽象是认识的规律,函数的学习是抽象的,教学中要注意和实例结合,研究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时,教师展示了一幅姚明投篮的图片,学生立即兴趣盎然,具体的篮球运动路线抽象成抛物线,再引出要探究的问题,比如篮球到达的最高点(即图像的顶点),篮球是否能投进(求与Y轴的交点),枯燥的计算过程马上变得生动起来,而且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函数图像的意义。

2.5借用信息技术创设情景

在教育技术支持下的学习具有学习内容的广泛性,内容呈现方式的多样性,学习范围的开放性,学方式的自主性、互动性等特点,使教学设计比常规的情景更富有创新性和生命力,有助于反复学生的学习内容,增加学生探求新知的手段和工具。

案例1:在学习向量的时候,教师用动画设计了一只蚂蚁爬行的线路,以此形象地展示出向量的方向和大小两个要素的重要性。

案例2:在学习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时,教师用FLASH制作了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的过程,将地平线抽象成直线,太阳抽象成圆,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马上跃然屏幕上。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则通过射击运动员打靶来理解……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可以在FLASH或者几何画板中直观看到图形的运动变化过程,并体会运动中的规律和分类的数学思想。几何体这个部分内容的理解,更是需要通过教育技术的手段来实现,特别是图形的运动(折叠,平移,旋转),生动形象的图片和动画,充分弥补老师单纯讲解的不足。

3.结束语

教师应该是一个有心人,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尽可能设置合理、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把生活展现在课堂中,引导学生乐于探索,激发兴趣,使学生乐学,善学,让学生眼中的数学课堂不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其乐无穷,充满魅力的。

参考文献:

[1]涂荣豹,《数学教学认识论》,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吕传汉、汪秉彝、康纪权等,《数学情景与数学问题》,重庆大学出版社,2001

[3]罗增儒,《中学数学课例分析》,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上一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探讨 下一篇:高等农业院校数学教育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