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 在前进中不断求索

时间:2022-09-01 11:13:52

翻开李光的履历表,发现他如同一个在沙漠中向往绿洲的行者,一直在自我完善的人生道路上不断的探寻着――他曾经是充满激情的文学青年,是名救死扶伤的医生,如今是优秀青年企业家。喜欢深度思考和探索各类事物的他比起同龄人多了几分深刻与独到,令人赞叹的是在他身上全无年少得志之轻狂。幼时萌发成雏形的人生哲学,至今仍在他心深处潜移默化影响他,使他明志、笃行、广学、深思。

无心插柳的商海黑马

1997年,21岁的李光大学毕业,在广东当中医医生。李光从小怀着能够救死扶伤的美好心愿,父亲是一直叱咤商海的企业家,曾在他报考大学时要他“读金融贸易和商业相关的专业,以备将来接班”。一向孝顺的李光没有同意,最终考取医学院。然而,经过一年多的工作,他觉得要以这样方式实现心中一个真善美的梦太慢,开始重新思考,经过内心挣扎,决定弃医从商,来到上海,从开始小心地小试牛刀,到后来勇敢扬帆出海于风口浪尖上搏击。

这过程虽用他本人话是无心插柳,实际上则是因他与生俱来、“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使命感和乐施救世的美好心愿作用下的有的放矢。

一个自小热爱文学、中医的年轻医生是如何完成到商者角色的蜕变呢?

笔者不禁好奇的发问坐在对面悠然泡功夫茶,始终以淡淡平和口吻简明扼要讲述的这位年轻人。

开头两年里,李光完全是“旱鸭子”。他和生意圈格格不入,不会喝酒抽烟应酬,不善周旋套近乎,没有可探讨宗教、哲学、文学、包括世界观、人生观的知音……尽管心灵万般折磨,但他告诫自己,既来之,则安之,一定要干出理想成绩。商场如战场,“旱鸭子”要变成游泳健将是一定要呛水、付“学费”的,自小就是游泳健将的李光在这个海洋里也不例外,呛了不少水,由于信任朋友他两次被骗,但李光没因此怨恨或吓倒,他信奉一句话:“让我敬畏的是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恪守做人美德,让古老的美德在追求自我价值中升华,道而德之,拥抱世界,广纳贤人,是李光对自己的要求。他的座右铭是方法永远比问题多,从陌生到专业,在他的用心经营下,短短时间里,企业规模迅速扩大,自己也与之一起迅速成长。

从小研修易经、宗教,学习中医的李光喜欢用独特的思维分析各行业,他瞄准了钢业,并用实际确凿的可行性报告,说服了拥有足够资金实力的父亲,并号召其他人注入资金,亲历亲为打造第一家企业。他每天没白日黑夜勤勉埋头工作、学习,摸索,丝毫不敢松懈。

同时,在企业管理上,李光始终认定众人拾柴火焰高,提倡“要对员工赋予充分的信任,要敢于放权。只有给予信任,方能吸引并留住人才。”在以父亲为法人这家企业里,李光以超强的勤奋加上父亲的言传身教,使得自己和企业一起迅速得以成长。

在积累了一定的经营管理经验后,李光跳出家族企业,完全用自己的理念干一番真正属于自己的事业。

站在新起跑线上的李光,理智地遵循不熟不做的经商之道,还是选择钢铁行业。但是因为他决意单飞,当时不完全赞同他的父亲没有给予一分资金支持,李光只有六十万。此时,他的为人处世和此前的成功经验帮助了他,他得到了一批有实力、赏识他的朋友的支持。李光再一次扬帆出海,创建真正属于他的钢铁企业,这次出海是成功的,他在行业里再次创造了一段佳话。

入行近10年,李光和他的企业历经风雨交加、电闪雷鸣,敢于创新、善于变通,每一次面临困境时的大胆出手和从容不迫,充分彰显出他与众不同的敏锐与智慧。

2008年上半年,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悄然袭来,钢铁行业作为世界支柱产业首当其冲受到冲击。他说,当海啸寒流扑向了盛夏酷暑中还相当好行情的钢铁行业,很多同行诚惶诚恐,纷纷关张歇业。李光的几家企业自然难免受到波及,但他没有惶恐,选择坚挺。其实早在2007年,在钢铁材料价格的高点上,他就敏锐察觉到潜在的危机,开始做准备。只是那时他还无法精确预料这种变化将以怎样的形式出现。2008年8月以来,钢铁价格一路下跌,李光以低进低出、薄利多销的方式维持生产,直至市场价跌破国家指导价那几天。虽出乎预料,但李光并没未大乱阵脚,通过数十天昼夜静心凝神,及时调整心态和应对方案。他说,这次危机,不是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行业一个国家的危机,而是世界的危机,每一个人都在经受考验。也是对市场的一次重新洗牌,留下来的企业必然会更加成熟规范,未来的路、更现代化智能化的高端战场是属于他们的。

当很多人问及李光是否能坦然承受这个数目惊人的损失时,他微笑着说:“关键是心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失小我而得大我,失大我而得无我,失无我才乃永恒我。”有如此宽广良好心胸心态与高瞻远瞩之眼光,李光相信自己必将运筹帷幄而决胜千里。

李光对危机的预期和处在漩涡中对行业走向的判断,验证了他清醒的头脑和果断的抉择,他对形势作最坏的打算,又做好最全的应对准备工作,犹如一只暴风雨中勇敢矫健飞翔的海燕一样达观自信:“灾难是真正英雄们的舞台,危机就是转机,暴风雨总会过去,会收获彩虹的。”此时,他的眼神深邃笃定,相信他已及时调整好战局布置,终将见到绚烂的彩虹。这种心态也让李光的企业不断壮大,有更强的抵御风险能力。如今李光已经从当初只有一家工厂,发展到现在拥有两家属于自己的企业,在麾下形成了年销售业绩几十亿的产业集群。

李光对环保的重视程度,也让人由衷地赞叹。2008年上半年他又在上海崇明岛收购了一家新厂。收购之后,开工之前李光就提出,企业运营,环保先行。他为企业制定了完全达标的环保标准,大力对加热炉、厂房等都进行了改造。其中仅加热炉一项就耗资几百万,在环保改进上共投了一千多万元,并花了近两月的时间停产做这一系列的改造工作。很多人问他,这么大一笔资金可以购进很多原料,再产生利润;而两个月的停产又有数千万元的销售损失。李光则用不容置疑的口吻说,做好环保工作每个人都义不容辞。作为一名投资商,作为一个国民,必须响应政府的号召,必须要为后代子孙着想,花费再多也在所不惜。为了强化从上到下每一位同事的环保意识,李光每月都会邀请环保专家和周边企业老总到自己的企业里,给大家讲解环保知识和社会意义责任。他还告诉笔者,为了响应当地政府的产业规划,他会把接收过来的老企业尽量在适当的时间内搬迁,他在用一颗爱护自己孩子般的心在呵护着这片土地,他说,既然来到这里了,自己就是这里的一分子,身为社会人、中国人、地球人,没理由不呵护好自己的家园。

经营企业的同时,李光始终在孜孜不倦地完善自己,在上海财经大学读完研究生后,2007年冬天,他又进入武汉大学修读在职经济学博士学位,在学校里,他总是谦虚积极地和各行各业的同学一起探讨案例,反复将实践经验和理论相融贯通,使得自己在管理手法和思路上更加完善和规

范。谦虚好学让他收获了很多宝贵经验。

在前进中,李光并没有独善其身。在管理中,他非常注重人才培养和储备,时常将自己的经历和感受给同事们分享。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活到老,学到老;技多不压身;成功只属于有准备的人;对于有心人,万事万物都是我们学习的老师,包括一草一木……这些都是他常跟年轻员工们说的话。李光还经常把自己读的书带到例会上,推荐给大家共同阅读、学习交流。在他的企业里,董事长办公室永远为好学者敞开大门。他还特别规定,公司凡是接受培训进修的员工,一律给予报销受教育过程中产生相关费用。自古以来,得人心得天下,众心所归,这是李光在事业上取得巨大飞跃的主要秘诀之一。

生命贵在责任的承担

如果说,事业将是李光一生不变的追求,那么,慈善则源于李光与生俱来的仁爱之心。

许是受佛教儒家道家思想的陶冶,很小,李光就乐于助人,希望天下同乐,和谐大同。

12岁那年暑假,李光独自到四川农村旅行,看到当地人们吃的都是粮仓里积压多年的“仓米”,饭里有很多米虫,给他吃,他不敢吃,偷偷跑后院挖坑把饭埋了。吃了两天水果,牙齿酸倒了,才逼迫自己闭着眼睛吃带虫的仓米。那情景永远刻在他心里。李光了解到贫困山沟里的人们最大的愿望是能常吃到肉能看上电视。这在我国富裕繁荣地区是很多人不可思议的愿望,却是对那里的老百姓可能一生都难以实现。

旅行中,西南边陲险恶的生活环境、当地百姓生活的艰辛、达观善良的心态、积极生活态度,震撼了自小过惯优越生活的李光,他为那些百姓生活之苦唏嘘不已。边走,边看,边悟,慈善种子从此在他行走的路上生根发芽。从此,这样的旅行,一发不可收。

缘分使然,高中一年级,他再一次利用假期来到了贵州一个叫绿塘的小村庄,在那里相识一农户,家徒四壁五口之家,男主人重病常年卧床,两男一女三个孩子,全靠单薄的女主人种田来维持。当李光得知三个孩子面临失学时,毫不犹豫地提出帮助他们。那年李光只有十五岁。他把利用课余时间给父亲工厂打工挣来的钱和利用自己的中医知识帮人看病的钱全部积攒起来,全部捐助给这户人家资助他们。

男子汉一言既出,四马难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小李光到大李光,李光始终全心全力帮着一家人。如今,男主人身体基本恢复了健康;三个孩子中,有两个已经考上大学,到上海读书。这些年,李光没让他们为一分钱发愁过。他在经济上给予帮助的同时,更注重对几个孩子思想人格的正确引导。每逢寒暑假,李光都会接他们到自己家里来,与他们近距离接触,以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成长。而他每到贵州出差,再忙也要去看看他们。孩子们都亲切地称大不了自己多少的李光为“叔父”,亲若一家。李光自小学国画、练书法,写得一手好字,于是他常督促孩子们勤练字。孩子们最乐于向别人展示得李叔叔指导的一手漂亮钢笔字,在他们骄傲展示时内心带着无尽的感激,同时在向所有人在展示李光给予他们的幸福!点点笔墨中蕴藏着人间绵绵真情暖暖爱心。相信他们会把这份爱复制下去传递人间。

对于家与社会的关系,李光有自己的理解:“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礼仪有所错(相互交错)。夫妇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恒。”他说:“和谐的社会,需要无数和谐的家庭细胞组成”。

行善的事其实有很多很多,但是李光从来不曾刻意记录自己的善行。他说,做了就忘了,不要总是记在自己心里。随着事业稳步发展,李光越发关注慈善事业,希望为社会做出更多实质性的贡献,同时更希望能够为共青团事业做出贡献,用自己的热情与真诚之心,温暖处在黑暗世界中的弱势群体,他常说:“钱留在自己口袋里确实是有用的,但是有时多一些和少一些对自己没有太大影响,却能有效帮助很多暂时陷入困境的人渡过难关,甚至改变他们的一生。这样的事,每个人都应该力所能及。”他希望,随着自己的事业不断发展,终有一天能够有能力搭建一个平台,进行有效的慈善工作。

慈善之于李光,其意义已不仅仅单一的一笔善款捐助,而是对社会的永恒责任,虽然现在还不能完全实现自己全身心投入慈善事业上的心愿,但他坚信,只要身体力行,这样的想法终能实现。

“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在传统思想中浸润的李光,不论身居何位、身处何方,都不断求索人生真谛,在追求人之和谐的路上坦然前行。经过风雨历练洗礼,相信他定会实现这个一直深藏于心的美好夙愿。我们在发展轨道上一路往前跑的祖国,也正需要更多李光这样年轻有为、有知有志、以天下为己任的商界精英,在社会的发展中真正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

上一篇:讲团结 求发展 下一篇:科学发展与技术领先成就LR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