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碧波 用灵魂与艺术对话

时间:2022-09-12 12:27:55

江碧波 用灵魂与艺术对话

江碧波是唯一跻身于记录东方悲剧并把它升华到某种启示录的中国女性画家,也是涉猎艺术门类最多而有成就的女艺术家。22岁年青时代的她以战火激烈的革命历史版画《飞夺卢定桥》载入学生课本,影响了几代人。中年时代的她以歌乐山脚下气势恢弘的《重庆歌乐山烈士群雕》震撼了几代人。年近古稀时,她又以满腔激情投入巫文化题材和水墨人物画的创作中,使作品充满了独特的艺术风韵和审美理想。

至今,江碧波以战争题材、历史题材、巫文化题材创作的作品遍布中国大江南北,是一位堪称伟大的具有不断创新和开拓精神的获国内外专家高度评价的著名女艺术家。

采天地灵动之气,铸就绝代风华

曾任四川美术学院版画系主任兼教授的江碧波,现在是重庆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重庆创作中心主任。这位气度优美优雅、举止淡定从容,思想深邃而深刻的艺术家1939年出生于一个艺术之家。日军侵华战争使她的一家人从江南水乡的浙江流离到了川贵高地,大自然雄浑而粗犷的野趣之美深深印刻在了她少年的记忆中,以至于影响了她一生的艺术创作。

在奋争与开拓的生活体验之中,江碧波执着地进行艺术求索,不仅记录了西南少数民族诗一般的生活,也大量吸取了中国古代艺术的甘露。她既曾倾心于民间艺术的率真与灵动,又以开放的心境涉猎于现代西方艺术强烈的氛围当中,因而形成了只属于她自己的具有鲜明个性和顽强生命力的当今艺术风貌。江碧波的雕塑、版画、国画、油画作品,曾在中国、日本、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澳门、英国等地多次展览,一度在国内美术评论界掀起一股“江碧波现象”。她独特的艺术语言和鲜明个性表达了强烈的中国传统的宇宙、大地意识,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顽强的生命力。

好一个气贯长虹气吞山河的女艺术家

走近江碧波教授,我们会发现身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的她,谈历史谈文化是那样具有广博深厚,观看她艺术创作是那样充满灵性,那样个性鲜明,风格独到、手法多样、气势磅礴。在学与教、教与学的磨砺中,江碧波执着地进行艺术追求,江碧波的版画创作极具鲜明个性,不把“绘画性”当成版画艺术追求的目标,力求发挥刻刀表现力的优势,寻求丰富多彩的刀法变化,因而“综合版画”在她手里充满了盎然生机,在中国版画家中独树一帜。

在江碧波的雕塑作品中,既有跨世纪的巨型空间雕塑,大型革命历史纪念性雕塑,洋溢着生活热情、多姿多彩和女性柔情的雕塑,又有追寻人类起源、远古浪漫的雕塑。看江碧波教授的作品,感受到的是一种震撼人心的美与力,感受到的是一种进发的激情和将要爆发般的巨大能量,强化了人物的思想和灵魂,摄人心魄。

这与她一生为人的光明磊落、正直博大等优秀素质是分不开的。也正因为她是一位历史学家,具有深广的历史知识,她才能创作出远古的绮绚,春秋的纵横,中古的积淀,近代的革命和新世纪的超越。又因为江教授是一位人类学家,她的作品才会真诚地实践着对人类生存状态和情感世界的深切关怀。不论是英雄阳刚还是柔情之美,不论是惟真、惟善、惟美还是幽默、怪诞、调侃,处处表现了她崇高的人文精神和对真善美的追求。

看江教授的雕塑《三峡纤夫》,几十名山岩般伟岸挺拔的裸男构成长江三峡纤夫的雄壮行列。犹如米开朗琪罗《创世纪》中那些纠结交集的肉体,他们散发出开天辟地般的原创活力,山岳崩摧,洪水倾覆,从太初之源翻卷而来的天风一直吹到世界的尽头,这是与雕塑《母亲》形象截然相反的另一种世界姿态,是中华民族生息绵延的又一本源。

当《母亲》和《三峡纤夫》出现在莫斯科最挑剔的艺术家瞳孔前时,傲岸的俄罗斯当代艺术大师们无不震撼于画面的恢弘恣肆,以致这些多年不以中国绘画为意的“老大哥们”,都竞相亲吻东方女艺术大师的手背。当中国抗日战争纪念馆大厅的《喋血中华》系列浮雕展现在人们事业时,有谁不为之动容震撼?于是,人们蓦然发现,在走马峡谷、放怀雷霆的英勇豪迈深处,是江碧波极为充盈质朴的柔情和爱心,是一位不解忌恨,不知诅咒,不懂世故而只能与不幸、弱小、高尚、天然、永恒终身为伴的真正艺术使者。

她用灵魂对话天地宇宙间

近年来,江碧波开始潜心研究巫文化,她说:“点燃人类文明火炬的远古文化时代,也是最早人类精神与智慧启动、觉醒的时代。当沉睡的朦胧原生态,揉开迷惘的眼睛,突然醒来,可想那是何等的惊喜,何等的愉悦。”“中国的巫文化被久久沉寂了,我们要追忆它灿烂的、流逝的时光,揭开积起的灰尘,找回人类的本源和远古巫人的对话。”

为此,江碧波不顾年事已高,多次奔波于长江小三峡。在巴楚交界的神农架,在荒芜的古镇、盐场,在绝壁岩上的岩棺群、千年旋转的水车和激流汹涌的古栈道,江碧波教授不辞辛苦,察看着远古人类生存的足迹和乐园。江教授体味着远古巫人的激越、浪漫的舞蹈,体验着远古巫人崇拜敬畏天地文化初始。

在谈到她的艺术主张时,江碧波教授说:“我的艺术归宿是要回到自然中去,走巫文化艺术创作的道路。保护自然,回归自然,是我艺术创作的主题。通过认识我们的祖先,找到我们的祖先,找到我们的民族智慧与精华,寻回我们的人生与创造的本源。巫师们身上散发出来的美是强劲的、超越性的、战胜自我的。表现在形体与色彩上,原始的、自然的、清纯的、绚丽斑斓、天真烂漫的、性感与和谐的美,都激发着我的创作激情。”于是,在江教授的艺术山庄里,又多了很多关于巫文化的艺术想象和激情浪漫的创作。她还创办了远古巫文化学会、《汉风神谷》巫文化基地和重庆市中国三峡博物馆文化分馆,从事远古巫文化艺术的研究工作。

事实上,江碧波在自己的艺术中如此彻底、如此极端、如此绝情地剔除了一切女性世界的柔靡、哀婉、怨尤、凄恻、艳丽、奢华,她推崇的是崇高、雄浑、壮美、悠远、古老、慈悲。当一些中国男性画家们争相弃绝理想和史诗之美,暌违英雄主义和终极关怀而匍匐在权钱名利之前时,江碧波益发秉持着古典主义的旗幡,拒绝与嘲笑、戏谑、赏玩和作秀为伍,拒绝充斥全球的虚无主义和末世情怀。在她那里,泥土就是息壤,石头就是陨星,钢铁还原成烈火,丹青点化着万物。她忘我地钟情于劳作,经年累月地垒筑着一个人的巴比伦塔。

造物主在这位优雅孱弱的女子身上,注入了亚马逊的魂魄,贞德的气节,阿赫玛托娃的灵性。在一个以沦丧为能事、以堕落为时髦的年代,江碧波孤寂而充实地隐居在她的艺术王国里,她那远离尘嚣的山庄里,追忆着父亲母亲长逝而久在的才华慈爱,惦念这三峡深处远古巴人巫者的奥秘,义无返顾地率领一群画者,经冬越夏,历夏入秋,绘制了中国自有国画、人类自有美术以来最浩瀚的作品。

上一篇:以武会友 走向世界 下一篇:提高执法素养是和谐警民关系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