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洪举:灾后的郫县速度

时间:2022-10-08 01:57:54

郫县,古蜀国都城,迄今已有2300余年历史。经历惨烈的“5・12汶川大地震”后,这座曾经包孕古蜀文明的人文荟萃之城,虽然灾情不重,但已成为灾区重建的前沿阵地。大灾当前,重任在肩,郫县人一方面勇挑重担,一方面积极迎接新一轮发展机遇,力争早日建成“成都西部新中心”城区。

汶川大地震给成都的“西大门”郫县究竟带来了怎样的影响?郫县未来的发展将呈现怎样的态势?近日,本刊专访了郫县县委书记杨洪举。

杨洪举是这样一个人,作为郫县行政主官,他坚毅、沉稳,话不多,但声声人耳,言不重,却字字如锤。4年多扎根郫县,他为郫县经济发展拓展出一片新天地,同时也为郫县锻造出一种“郫县精神”。

郫县,如果不是因为5・12汶川大地震,她一定会飞速前行,但现在,一切都将面临严峻的考验。

灾后的郫县人继续发扬“郫县精神”

千年一遇的地震突如其来,郫县近邻都江堰、彭州纷纷告急。重灾区的灾情,深深刺痛着郫县人的心。在震情发生的最初时分,都江堰聚源中学、新建小学、中医院、中国银行、向峨乡等救护现场,到处都可以见到郫县现场抢险救援队的身影。为援建都江堰首批受灾群众安置点,杨洪举亲临一线指挥督战,以超常规的“郫县速度”搭建起6000个帐篷,建成活动板房4000余平方米,接收了6000多名受灾群众入住。

学医出身的杨洪举,曾经在都江堰市医疗系统工作,调任郫县,并且成为一方主官,是他没想到的,而更令他想不到的是,这一次调任,竟成为他生命中的一次“大考”――2004年初,高新西区从郫县划出,整合进成都高新区,郫县工业经济骤然“归零”――他面临带领郫县干部群众白手兴家的挑战。

“398家规模以上企业没有1家留给郫县,全县工业可以说被打回原形,郫县干脆回去种田算了!”当高新西区调整决定正式宣布后,郫县干部群众的情绪跌落到冰点。当年成都市投资软环境测评,郫县倒数第一,2004年成都市目标考核,郫县在成都市第二圈层倒数第一,经济增长速度、地方财政收入总量、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均居第二圈层末位。

从零开始,郫县人打破了众多条条框框,最终以“平均3天签约一个项目、5天动工一个项目、8天建成一个项目”的“郫县速度”形成了9平方公里的成都现代工业港。

4年之后,在2008年突如其来的“5・12汶川大震灾面前,郫县人又一次在自救、加快发展中负重前行,继续发扬“郫县精神”,以生命的名义再度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

抗震救灾的工作万分紧急,加快发展的步伐也不能因此而延缓。按照成都市委、市政府一手抓抗震救灾,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在启动应急预案的同时,郫县迅速成立灾后重建工作协调推进小组、城市形象提升协调小组等,为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以及加快城市形象提升,增强城市美誉度和影响力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大学生乡村音乐节、乡村啤酒文化长廊、川西民间艺术节、古城柚子节……一系列节庆活动方案隆重出台,水乡三道堰等旅游热点区域很快成为成都市民消夏避暑的好去处。

“6月30日前达不到全部复工的目标,我们就下课。”面对灾后原材料成本上涨等因素,一些在建企业停工观望,一些准备进场动工企业也放慢速度的情况,成都现代工业港管委会组建了“重大项目促建工作组”,并立下“军令状”,全面促成在建项目开工。工作组分为6个小组,落实责任,倒排工期。在地震后不到1周,工业港园区内因地震灾害停产的220家企业除两家受损外全部恢复生产;在建项目88家,全部恢复建设,成为成都市灾后恢复生产最早的工业园区之一。

紧紧抓住灾后的发展机遇

“汶川大地震,对郫县来讲,虽然面临挑战,但是存在着更多的机遇。”在一次郫县组织的专家论坛上,西南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杨继瑞教授指出,地震后,成都市整个产业转移的大趋势、大格局并没有改变,成都市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的路径不会因地震而受到大的影响,特别是郫县,虽然离主震区比较近,但整个城区建筑安然无恙,整个区域的发展潜力不可低估。

事实上,自4年前“郫县速度”叫响以来,郫县人放下身段,从基础做起,至今已在城市基础实施建设方面投入海量资金,并且取得了相当“优秀”的成绩。

优越的地理位置使郫县集成都资金流、信息流、物流、客流于一体,成为成都市城市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除此以外,郫县境内聚集了四川大学等21所大专院校,是成都西部科教人才最为密集的区域。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势,加上灾后重建的政策优势,在区域经济学家和投资者眼里,都是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都注定了郫县将成为新一轮的投资热土。

正是看中了郫县未来良好的发展,原来打算在这里投资6亿元人民币的中铁置业,后来经董事会研究,将投资追加到16个亿,现在又追加到20亿元,他们立志要在郫县打造一个叫响全国的“西部创意产业园”。

当“郫县速度”、“郫县精神”、“郫县经验”成为人们熟悉的名词后,个中艰辛,只有郫县人最为清楚。事后有媒体用“三个真”来破解令人惊讶的“郫县速度”――真合得、真突破、真逗硬。

郫县不允许干部“睡不醒”,杨洪举经常召集县委、县政府定期和区内企业召开联席会,投资环境问题县委书记、县长亲自督办。县委书记杨洪举告诉企业负责人,“企业有问题,最大的投诉中心就在我和县长这里。”优化投资软环境,在郫县没有句号。继去年以“铁的决心、铁的手段、铁的纪律”的“三铁”要求锻造一流投资环境之后,郫县今年再次重拳出击,促进全县投资软环境优化升级。

杨洪举说,郫县在做好抗震救灾桥头堡工作的同时,要紧紧抓住发展机遇,使脚下这片土地成为“安全宜居的风水宝地,投资者的财富乐园”。

上一篇:赵健 致力于一届干净的奥运会 下一篇:张芳和他的BZ抽象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