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辉:奥运会开幕式上的黑衣舞者

时间:2022-10-21 05:38:16

邱辉:奥运会开幕式上的黑衣舞者

有西方媒体认为,奥运的第一金,应该颁给8月8日盛况空前的开幕式。

15个身着黑衣的舞者轻柔的站在一张空白的画卷上,以美丽优雅的动作,画出了一幅水墨山水画。相信这个片断将被所有人记住,而那些黑衣舞者在幕后有着怎样的故事,人们也很想知道。

这些黑衣舞者全部来自部队文工团,而总政歌舞团的邱辉正是这个舞蹈的领舞。

说起参加开幕式表演的这段经历,邱辉说他前后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

刚进组时,看到会议室墙上挂着一幅字,上书: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他难忍莞尔;

奥运会开幕式结束回到团里,同样的会议室,还是那幅字,目光所及,他已然泪流满面。

由于长时间的超强度训练,以至后来人都变得有点儿精神恍忽了

之前,邱辉并没有想到自己会被挑进奥组委,在2007年8月份的时候,总政歌舞团张继钢老师打电话给邱辉,将他“收编”进了奥组委。

邱辉不仅参与《画卷》和《礼乐》的表演,而且还是《击缶》的编导之一,三重身份常让他分身乏术,每一天的训练几乎都有“欠债”的感觉,这对于追求完美的他来讲,无疑是一种折磨。

邱辉是国家一级演员,毕业于中国人民艺术学院舞蹈系,1991年进入中国人民总政歌舞团,是一名独具特色的青年舞蹈家。

纵然有着光彩夺目的过往,但对邱辉来说,这段奥运开幕式表演的经历,仍堪称“炼狱”,性质与以前的任何演出不同,奥运会是中华儿女百年的梦想,全世界人民的盛事,办一届完美奥运,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莫大荣光。正是因为抱着这样的信念,虽然工作段落很多,训练极其辛苦,但是大家都心怀共同目标,全身心投入,刻苦训练,无怨无悔。

邱辉还记得,在排练的日子里,为了一些细节,副总导演张继钢经常忙到晚上十一二点,甚至凌晨一点多还把大家一起召集起来开会讨论。由于长时间的超强度训练,以至后来人都变得有点儿精神恍忽了。有一次由于有个动作无数次重复,以至他的身体都有些不听“使唤”,当导演再次发出口令时,他竟傻傻地问导演说,我该先迈左脚还是先迈右脚?此言一出,遂成“经典”,至今常被大家拿出来调侃。虽然累到“无语”,但邱辉和同事们并没有丝毫懈怠,因为在他们面前,有一个标杆随时都在影响着他们,这个人就是张继钢一一作为开闭幕式的副总导演,张继钢不仅每天工作到凌晨,而且每天早上九点都按时出现在训练场。这样的情况不是一天两天,一月两月,而是贯穿整个排练期。由于长时间睡眠不足,他每天出现在训练场的时候都不得不戴上墨镜。不知道的人调侃说他酷,但邱辉和他的同事们心里清楚,那是为了不让演员们看到他那超级疲劳的肿眼泡。那段日子,邱辉说,“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这一信念可以说写在了每一个人的脸上,那种执著,那种自豪,那种“虽千万人而吾往也”的气势,让即使身在其中的人,也常常心生感动。

开始他的任务只是参与编导《击缶》。到2007年11月份,《画卷》这个节目的编导――留美艺术家沈伟开始试动作。沈伟看邱辉较合适,就请他也去试一下,结果跳下来后,沈伟就决定让他参加这个节目的表演。

让邱辉意外的是,编导沈伟的个性,“他对艺术的认真程度的确让人感动,而单纯的《画卷》也的确美轮美奂,但奥运会是一场欢乐盛宴,表现的是一个整体,任何个体艺术都必须服务和服从于大局。”在沈伟的眼里,修改后的《画卷》简直就是“一场农民的演出”,因为“个体”与“整体”的艺术角力,邱辉和他的同事不得不用了大把的时间来和沈伟进行沟通。最终,他们说服了沈伟,《画卷》的排练得以顺利进行。

但即使是简单到像“一场农民的演出”也并不容易,就单纯跳舞或画画,相对而言是容易甚至惬意的事情。但是《画卷》是一个动静结合的作品,要求舞者在空白的画轴上,以身体为笔墨,以舞写意。所以必须要考虑到画与舞的结合,跳上去既要是艺术又要准确,这只有一遍再一遍的练习。因为《画卷》当中有很多是身体在地上滚的动作,由于长时间与地面摩擦,所以导致邱辉的颈椎骨质增生,手上、脚上及很多与地面接触的部位都磨损溃烂了,留下了累累伤痕。他开玩笑:这是奥运会给我留下的一份最珍贵的礼物。邱辉说,参与的工作量极其大,能够承受下来,并且圆满之,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因为他是一名军人。通过参与奥运演出,邱辉更真切地体会到:荣誉是血、泪和汗水浇灌的花朵。

演出结束之后,邱辉并没有去问别人对自己或者对演出的评价,因为他们参加演出并没有想到索要什么回报,只是想多付出一些,为祖国尽一份心、一份力。

在奥运会开幕式上,镜头所及,只能是一个后脑勺或者一只脚

在老师和同事眼里,邱辉有着过人的表演心理素质,每次出演,越是大场合越能超常发挥,连正常发挥都很少。虽然天生是一个竞赛型的演员,但遇上奥运开幕式这样的演出,邱辉仍忍不住紧张。

开幕式当天,他目光所及,一片金碧辉煌,当想到此刻全世界有40亿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自己的身上,他更觉压力培增。还在下面候场的时候,他就一直不停的检查自己的衣服、耳麦和鞋带,生怕有一点点失误。他知道,如果是平时的比赛,失误了还可以重来,但是这次不能,失误了就可能是一辈子的遗憾。因为能参加奥运会是一个人一生的荣光,所以他不想留下任何遗憾。因为当时有很多动作是要在地上滚,所以耳麦不能放在身上,怕掉到地上。大家就想了个办法,用带子把它缠在手臂上。由于怕耳麦掉下来,所以他缠的时候很用力,表演结束后,他才感觉手臂很酸疼,松开一看,因为缠的时候太过用力,那个耳麦都嵌进肉里去了。

邱辉说,这次奥运会的成功,不是某一个人的成功,是整个国家的成功。中国人民的团结、协作是不能超越的,这些用金钱买不来。还在排练当中,他们心里就明白,为了整体的效果,上镜时他们终会舍弃一些东西。平时的演出可能有大量正面镜头,但在奥运会开幕式上,镜头所及,只能是一个后脑勺或者一只脚。但即使这样,所有参演人员都无怨无悔。在排练中大家偶尔也会发生争论,但是都是为了演出成功这一共同的目标,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所有人都自觉围绕主线,服从大局。

邱辉坦言,在排练当中,自己也曾有过情绪波动,特别在做了很多遍之后还是觉得不对的时候,心理上难免不能接受。这时候就会有人出来调侃,说一些让人发笑的话,听过之后,再仔细想一想,大家都是为了共同的目标――办好奥运会,所以就很快调整好自己的情绪,积极投入到排练当中。

邱辉刚进组的时候,墙上写着: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邱辉当时还没能更深地去体会其中的含义,甚至觉得只是一句空话。但是在排练的过程当中,他才真正体会到这句话的份量和意义,无尚的荣耀是用血、泪和汗水换来的。他说,在他看来,这是一次没有遗憾的演出,不只指演出本身,也包括社会参与和组织创意。他相信,以后任何时候,只要想起曾与这样一群优秀的人合作过,就会觉得很荣幸。

邱辉是黑龙江齐齐哈尔人,9岁开始学跳舞。爸爸在军工单位上班,母亲在医院工作。其实最开始的时候母亲只是想邱辉学跳舞身体会更好一些,谁知他从此却与舞蹈结下了不解之缘。1990年艺术学校去黑龙江招生,他顺利通过考试,1991年就来到北京学习。1996年毕业时,他已经在多次国内国际比赛中拿奖。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继续深造,邱辉又报读了舞蹈学院研究生。家人和同事还有老师都非常支持他的工作,他也觉得在工作中学习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邱辉说,“老师曾经给我说:一个人能选择自己喜欢的事情,是最幸运的。我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事业,因此,我认为自己是最幸运的。”

参与奥运开幕式的表演,已成了邱辉一生中最难忘以忘怀的记忆,这段记忆将鼓舞着他不断地超越自己。

上一篇:用手“说话”的残奥“祭司”姜馨田 下一篇:赵健 致力于一届干净的奥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