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师不要忽略课本教学

时间:2022-09-01 10:01:44

数学教师不要忽略课本教学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若能充分发挥课本的功能,就可以事半功倍,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我们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始终抓住课本这个“纲”,在课本教学上狠下功夫,减少复习资料,不搞题海战术。这样,既减轻了学生负担,又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

一、重视课本概念阅读,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中学生往往缺乏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这除了数学难以读懂以外,另外一个原因是我们许多数学教师在讲课时,也很少阅读课本,喜欢滔滔不绝地讲,满黑板地写,使学生产生了依赖性。数学课本是数学基础知识的载体,课堂上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不仅可以正确理解书中的基础知识,同时,可以从书中字里行间挖掘更丰富的内容。此外,还可以发挥课本使用文字的垂范作用,潜移默化培养和提高学生准确说练的文字表达能力和学习能力。

重视阅读数学课本,首先要教师引导,特别是在讲授新课时,应当纠正那种“学生闭着书,光听老师讲”的教学方法。在讲解概念时,应让学生翻开课本,教师按课本原文逐字、逐句、逐节地阅读。在阅读中,让学生反复琢磨,认真思考,对书中叙述的概念、定理、定义中有本质特征的关键词句要仔细品味,深刻理解其语意,并不时地提出一些反问:如,换成其他词语行吗?省略某某字行吗?加上某某字行吗?等等。要读出书中的要点、难点和疑点,读出字里行间所蕴藏的内容,读出从课文中提炼的数学思想、观点和方法。教师在课堂上阅读数学课本,不仅可以节省不必要的板书时间,而且可以防止因口误,笔误所产生的概念错误、从而使学生能准确地掌握课本知识,提高课堂效率。

二、重视课本隐含知识挖掘,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中学数学教材中知识点的抽象性和隐含性比其他学科显得更为突出。数学中的知识点要通过想象思维和逻辑推理才能揭示,由于学生受思维和推理能力的限制,以及没有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许多学生对数学教材看不懂、不理解。为了完成中学数学的教学目的和任务,首先教师要认真钻研和熟悉教材,把蕴藏在教材中那些隐含的知识点挖掘出来,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和掌握教材,以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三、重视课本例题剖析,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中的例题都是很典型的,是经过精选、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的。中学数学教学中,例题教学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搞好例题教学,特别是搞好课本例题的剖析教学,不仅能加深概念、法则、定理等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重要的是在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能发挥其独特的功效。例题的剖析主要可从三个方面进行:

1.纵向剖析

即分析这个例题从已知到结论涉及哪些知识点;例题中哪些是重点、难点和疑点;例题所用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是什么等。甚至哪一步是解题关键,哪一步是学生容易犯错误的,事先都要有周密的考虑。

2.横向剖析

即剖析例题的多解性。课本上的例题一般只给出一种解法,而实际上许多例题经过认真的横向剖析,能给出多种解法。如果我们对课本例题的解法来一个拓宽,探索其多解性,就可以重现更多的知识点,使知识点形成网络。这样,一方面起到强化知识点的作用,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能力。课堂上剖析例题的多解性,还可以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培养学生“目不旁骛”的良好学习习惯。

3.“变题”剖析

即改变原来例题中的某些条件或结论,使之成为一个新例题。这种新例题是由原来例题改编而来的,称之为“变题”。改编例题是一项十分严谨、细致而周密的工作,要反复推敲,字斟句酌。因此,教师如果要对课本例题进行改编,必须在备课上狠下功夫。“变题”已经成为中学数学教学中的热点,每年的“高考”试题中都有一些“似曾相识题”。

四、重视课本知识归纳,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教师在授完教材一节或一章内容后,要根据教材的特点,有重点地对课本知识进行深入浅出地归纳。这种归纳不是概念的重复和罗列,也不同于一个单元的复习,而是一种源于课本而又高于课本的一种知识概括。“概括”需要有一定的思维能力,这种能力不同于其他思维能力,它是通过对众多事物的观察,以及对许多知识的提炼而得出的条理化、规律化的东西,经过概括的知识易记、易懂。例如,高一代数中关于幂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一节,教材篇幅较长,图像规律难懂,学生难以接受。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在讲完课本中和时的性质以后,与学生一起通过对课本八个图像的观察,概括出关于幂函数图像的四条规律:①定点:时,图像过定点(0,0),(1,1);时,图像过定点(1,1)。②方向:在第一象限,当时图像向上递增伸展;当时,图像向右递增伸展;当时,图像向两条坐标轴无限靠近。③象限:为奇函数时,图像分布在一、三象限,关于原点对称;为偶函数时,图像分布在一、二象限,关于y轴对称;为非奇非偶函数时,图像只分布在第一象限;在第四象限没有图像。④特殊:时,平行于x轴的一条直线,除去点(0,1);时,平分一、三象限的一条直线。经过这样的概括,同学们对幂函数的性质和图像规律已基本掌握。对适应知识的归纳、概括不仅是学习的需要,乃至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这种概括能力也是不可缺少的,我们教师要在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这种能力,以适应社会工作的需要,这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

(作者单位:河南省荥阳市第一初级中学)

上一篇:全国职业学校管理工作会议在杭州召开 下一篇:浙江新政频出 助推职教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