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科书语篇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时间:2022-09-01 09:06:06

医学教科书语篇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摘要:现代医学教科书往往综合运用版式设计、颜色搭配、文字、图表和图片等多模态表现形式实现快捷有效地传递人体医学知识。本文从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出发,选取两本国内外医学教材为研究对象,分析医学教科书语篇的多模态性及其意义建构。研究发现,医学教科书的多模态性有利于传递知识和信息,和学习者建立人际关系,从而提高学生的多元读写能力。

关键词:多模态;多模态话语分析;医学教科书语篇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0-0086-03

一、引言

教科书语篇作为教育语篇的一种主要类型,在教育和文化传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研究教科书语篇对普通高校教材选择与开发、双语专业教学和学生多元读写能力的培养都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二、医学教科书语篇的特殊性

医学教科书从内容的选择和安排、图表和示例的应用、版式设计等方面跟普通的教材比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在阐述基本概念和原理时,医学教科书总会使用大量的实例和图表,深入浅出地展示每一个知识点的内容,完美地展现了医学教科书所应具备的真实性、权威性、指导性和可靠性。此外,医学教科书通常配有大量作者原创的精美卡通图,用以形象地说明概念、原理、作用机制等,使文字说明易于理解,也更为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总之,医学教科书的多模态话语特征及科学性与艺术性兼备的特色,有助于医学生开阔视野、拓展思维、培养创新能力以及把握学习的内在规律。

三、多模态的普遍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语言不再是构建语篇意义的唯一方式。信息的传递方式不再是单一的文本,取而代之的是包含除语言之外的多种社会符号。这些社会符号越来越多的参与到意义构建的语篇实践中,从而构成了语篇的多模态性。多模态是人类生活的一种普遍内在的特征。Halliday认为除了语言,人们还有许多表达意义的方式,如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Halliday,1985)。

四、医学教科书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在Kress和Leeuwen提出视觉语法理论框架配以Royce的语符间互补框架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尝试着对一本国内医学类纸质版教科书和一本国外医学类原版教材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在对医学教科书的多模态话语分析上,我们需要关注的一个问题是各种符号系统是如何协同作用、相互补充共同创建意义的机制。Bowcher认为视觉材料在识解语境的相关特征时,对文字材料起着合作的作用(Bowcher,2007)。Royce把这种合作作用称作“符号间互补”(Royce,2007)。

我们尝试以两本国内外医学生通用教材为例,分析医学教科书话语的多模态特征,揭示不同模态对意义的互补构建。一本是美国McGraw-Hill出版公司出版的美国医学本科生使用的专业基础教材Seeley's Anatomy & Physiology,该书自出版以来备受欢迎,已推出第十版;另一本是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国内医学院校广为使用的专业基础教材之一,已经推出第八版。我们发现两本教材在版式设计、颜色搭配和图表应用等方面充分利用不同模态的互补性,实现人体信息和医学知识快捷有效的传递。

1.版式设计。版式设计作为有效的生成意义的媒介之一,可以促成系统、完整的意义构建。医学知识和概念错综复杂,理论和研究深奥难懂,特别要求其内容编排条理清晰、主次分明、系统完整。两本教材在版式设计上有异曲同工之妙。图1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第457页。如图所示,页面的右上方是大章节及其标题,用五号宋体粗体字;页面正中居中部分是小节及其标题,用三号宋体粗体字;页面上方居中部分为小节下面的小点及其标题,用小三号宋体粗体字;小括号里面的是最后一级标题,用小四号宋体粗体字。其余部分为内容部分,用小四号非粗体宋体。此版式的设计,从方位、字体、字号以及颜色创建了一个非常清晰的层次感,让我们一眼就能把握不同部分之间的从属关系,在精读之前,就能把握信息体系的脉络,做到胸有成竹、有的放矢。此外,这样的版式让我们做到一叶知秋,即看一页就知道整本教材的结构以及当前内容在整个教材版图所处的位置。从图1显示的页面,我们一眼就能将其定位在第二十三章第一节结束和第二节开始的位置。另外,这套教材的版式设计还有一个亮点,每一章末尾都有一个独立的小结以及用方框框起来的思考题,可以让学习者快速回顾和思考这一章的重点和问题。

所选美国教材在版式设计上就另辟蹊径了。如图2所示,知识是以块状的模式呈现的。从认知规律上来看,块状的模式比线状的模式更容易抓住读者的注意力且不易使人产生视觉疲劳。此外,在字体、字号的选择上,同样高度关注层次感。这种“视觉友好型”的版面设计,即便是初学者也不会对这深奥的未知世界望而生畏。如果在编写教材的时候,只注重文字本身的意义传递,而没有关注文字所隐含的另一层模态,即文字编排和变化构成的视觉图像,医学教材在承载复杂、深奥的知识时则很难做到完整性和系统性。

2.颜色搭配。颜色搭配对视觉图像的意义构建起到促进或阻碍的作用。教科书中如果颜色搭配得当,能增加认知过程的愉悦感,提高认知效率。《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主色调是黑色和蓝色,内容部分均为黑色,标题部分均为蓝色。黑色庄重严肃,蓝色理智准确,蓝黑搭配,柔和明晰。这样的颜色搭配用清新淡雅形容恐不为过,既凸显了知识的系统性和层次性,又不易让阅读者产生厌烦感。相较而言,Seeley's Anatomy & Physiology的颜色搭配更为丰富。单从文本和版式看,就有黑色、白色、黄色、深紫和淡紫。内容部分,采用的也是庄重、严肃的黑色。但所有图表的编号采用的是非常有亮点的黄色。黄色引人注目,在页面中非常吸引眼球,用来展现图表的编号,有其特殊功效。此外,白色标题搭配紫色的背景也是亮点。白色纯洁,紫色浪漫,这两种色调搭配在一起,交相辉映。该教材虽然所用颜色多,但搭配有序,增强了教材的艺术审美价值,能让读者产生愉悦、轻松的感觉,让枯燥、晦涩的知识披上亲切随和的外衣,有助于激发学习者的情感共鸣。跟非医学教材相比,医学教材在颜色的搭配上确实更丰富、更讲究。这是因为,医学教材信息量大、概念多、体系庞大,因此,怎样让文字易于理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是重中之重。给枯燥、严肃的文字以不同的颜色搭配,能让教科书做到科学性与艺术系兼备。

上一篇:初中化学教学实施效率的提升探索 下一篇:刍议当前职业中专美术课堂开放性教学的若干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