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瘫患者间歇导尿护理40例

时间:2022-09-01 08:42:30

截瘫患者间歇导尿护理40例

【摘要】 目的 对截瘫患者间歇性导尿护理的探讨。方法 选取2009年7月――2012年7月来我院治疗的存在不同程度排尿困难、尿潴留的截瘫患者40例,均采取间歇性导尿术,根据患者膀胱残余尿量调整间歇导尿次数,配合膀胱功能训练。结果 40例患者的膀胱容量基本正常,残余尿量都少于100ml。25例患者形成反射性膀胱,15例患者膀胱充盈后可自行排尿,3例患者发生尿路感染通过治疗后,感染治愈。导尿前存在肾积水6例,行间歇导尿后均无肾积水等并发症出现。结论 对截瘫患者采取间歇导尿术可以建立反射性排尿,可以使患者的排尿接近正常,间歇导尿引起的尿路感染几率相对长期的留置尿管患者发生率低。

【关键词】 截瘫患者;间歇导尿;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38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451-02

脊髓损伤截瘫患者因自主性神经活动包括膀胱逼尿肌收缩功能丧失而造成尿潴留,留置导尿管虽然可以解决这一问题。[1]但是长期留置导尿管容易造成泌尿系感染,反复的泌尿系统感染极易引起的肾功能损伤,从而引起很多严重的并发症。[2]我们对40例截瘫患者进行间歇导尿,以期使患者建立反射性排尿,同时配合膀胱锻炼,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0例患者均为截瘫,其中,颈椎外伤并截瘫18例,腰椎外伤并截瘫14例,胸椎外伤并截瘫8例。女性患者18例,男性患者22例,年龄在29-55岁,平均年龄40.4岁。所有患者均有明显的排尿困难,长期留置尿管患者12人。

1.2 方法

1.2.1 间歇导尿方法 ①定量:控制患者水摄入量在1500-2000ml/d,要求患者和家属明确三餐食物中的含水量。均匀适量饮水,采取少量多次。②定时:每4-6h导尿1次,根据尿量及时调整饮水量和导尿时间,常规时间为2:00,8:00,14:00,20:00。③定人:先由护士进行正规操作,教给患者或家属护理。认真记录每日每次导尿期间的饮水量、尿量及其他方式的进出量,定期测量自排尿量、残余尿量。④间歇性导尿的结束时机:当患者膀胱冷热感觉恢复和膀胱逼尿肌反射出现,能开始进行膀胱功能训练时,残余尿量明显减少,3次测定均在50ml以下。

1.2.2 一般护理 嘱患者戒烟酒,防止呼吸道感染,自觉控制饮水量,每小时饮水量100-125ml,气温高时可增至150ml,每天大约需要饮水1500-2000ml,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以免粪便在结肠内压迫膀胱而造成尿急。间歇导尿前30min可采取适当刺激,试行自己排尿,逐渐去掉集尿器。严格无菌操作,操作过程中适当。注意会清洁,便后要及时清洗,勤换内衣裤,便器定时消毒。注意观查尿量及颜色的变化,在开始阶段,每周查尿常规、细菌培养、细菌计数1次,以后延至2-4周1次。如尿液异常及时留取标本送检。

1.2.3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操作前做好心理疏导及解释工作,使其缓解紧张情绪,减轻思想负担,要求每名护士在熟练掌握导尿技术的前提下,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操作要点和膀胱尿道的基本生理解剖知识,消除患者对导尿的恐惧感,并向患者说明限制饮水量的重要性,取得配合。

2 结 果

所有患者在接受护理、训练过程中,膀胱容量均基本正常,残余尿量都降至100ml以下,15例患者的残余尿量小于30ml,膀胱功能得到有效恢复和改善。患者未发生严重尿路感染和肾盂积水等其他并发症,有3例患者在早期出现尿路感染症状,尿道刺激症状,经治疗后症状均消失。住院期间经护士指导训练,患者和家属均学会观察膀胱充盈情况,掌握间歇导尿术和膀胱锻炼方法。其中25例都已形成反射性膀胱;15例膀胱胀大后自行排尿,但稍感费力,在下腹部加压或叩击“扳机点”能排尿。

3 讨 论

截瘫患者由于脊髓神经遭到破坏,大部分都有膀胱功能障碍,容易形成尿潴留,留置导尿是较为有效的手段,所以一般采用留置导尿的方式。但留置导尿提供了微生物直接进入泌尿道的通道,细菌进入尿路后可附着并包裹在导管表面,使细菌大量繁殖,产生炎症和组织的损伤,加上患者尿路的上皮细胞分泌多糖蛋白质,共同形成覆盖导管表面的生物膜,保护细菌免受尿液的冲刷并阻碍抗生素对细菌的作用,从而增加了尿路感染的发生。1972年Lapides等发明的清洁间歇导尿术(CISI)为尿液的排出找到了一条安全有效的途径,对截瘫患者实施间歇性导尿护理能够减少细菌通过导尿管进入尿道的概率,从而大大降低截瘫患者在手术后泌尿系统的感染,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同时也减少了因尿路感染而使用抗生素的概率,有利于患者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截瘫患者术后的尿失禁大多是由于长时间的留置导尿管致使尿道括约肌处于被动扩张状态,最终不能收缩,导致滴漏性尿失禁的发生,较长时间的保留导尿管易发生导尿管表面结石。如果尿失禁得不到正确及时的处理,容易引起尿道黏膜损伤、膀胱结石等症状,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通过观察发现采取间歇性导尿护理的截瘫患者滴漏性尿失禁的发生率较低,间歇性导尿术有效解决了由于导尿管长时间留置而造成的尿失禁的难题。截瘫患者大部分都存在膀胱功能障碍,目前由于尿道感染和梗塞引起肾功能衰竭死亡的截瘫患者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关注。截瘫患者术后如果能及时正确地进行泌尿科处理,将会有效地预防尿路感染和梗塞,防止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现在临床上采用的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术后护理不能有效治疗患者的膀胱功能障碍,在某种程度上还导致了尿道感染和梗塞的发生。间歇性导尿术能使尿路感染率降低,滴漏尿失禁率降低。因此截瘫患者,间歇性导尿术是优先选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 姚述兰,熊书梅,刘川,等.外伤性截瘫患者留置气囊尿管并发尿管结石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3B):32.

[2] 熊宗胜,高丽娟,赵超男.间歇性导尿在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3,9(4):223-25.

上一篇:52例小儿上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临床护理分析 下一篇:老年慢阻肺患者院内感染的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