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膜支架在髂动脉闭塞病变中的临床应用

时间:2022-09-01 07:47:31

覆膜支架在髂动脉闭塞病变中的临床应用

【摘要】 是研究覆膜架在动脉闭塞病变中的方法和疗效。随着国家老龄化越来越上升的趋势,老年人口髂动脉闭塞病变的患者也逐渐增多,腹主动脉及髂、股动脉闭塞可表现为严重下肢间歇性跛行、组织坏疽、静息痛、废用性肌肉萎缩缺和血性神经病变等症状,给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的痛苦和危害。所以介入治疗目前已成为临床治疗肢体动脉硬化狭窄闭塞症的首选方法。髂动脉是发生动脉硬化闭塞病变最常见的部位之一,由于涉及一侧下肢总的供血来源,完全性髂动脉闭塞的介入治疗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针对闭塞段动脉开通技术难点和防止治疗后再狭窄等关键问题。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介入技术治疗慢性髂动脉闭塞是一项非常有效的微创手段。

【关键词】 髂动脉;闭塞;覆膜支架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10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2903-01

1 临床资料

从2011年8月――2012年8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42例慢性髂动脉闭塞患者中,男29例,女13例;5例伴有严重缺血症状的髂动脉完全闭塞病变患者,动脉闭塞长度25-120cm。采用顺行途径(经右肱动脉穿刺3例,经对侧股动脉穿刺2例),年龄41-78岁,平均585岁,其病程均是大于3个月(从发病初起至就诊时)。受累的血管共有44条,其中髂总动脉闭塞17条,髂总和髂外动脉均闭塞17条,髂外动脉闭塞12条。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坏疽、静息痛和间歇性跛行,其常见高危因素包括残余狭窄、闭塞病变、吸烟史。

2 方 法

对闭塞段血管行意向性内膜下途径再通,用直径8mm球囊对内膜下通道扩张成形并植入镍钛合金覆膜支架,共植入覆膜支架6枚,1处长段闭塞病变覆膜支架远段和另1处髂动脉狭窄病变中各植入裸支架1枚,另在1处狭窄病变植入覆膜支架1枚。经诊断治疗,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患肢踝臂指数(ABI)平均值由040±032上升至089±015。近中期随访无症状复发。可以采取如下方法:

21 入路选择 对于髂动脉狭窄病变,采取多选择对侧股动脉入路,并应用长血管鞘抵达对侧髂总动脉开口处,利于支架的输送,和利于支架的定位。

22 闭塞段的开通 通过上述入路,根据髂动脉闭塞病变部位、程度,采取下一种技术进行开通。导丝导管正侧位双向透视技术以及利用“路径图技术(road map)”耐心细致开通。

23 再血管化 若病变钙化严重,或者是已经预测有斑块脱落造成的远端血栓塞可能者,直接置入覆膜支架,如果支架展开不满意在进行后扩张。选择支架时要注意支架的径向支撑力、释放稳定性以及显影性。如发现存在髂动脉破裂,可置入覆膜支架。

24 其他腔内技术的辅助应用 包括:①动脉导管局部溶栓;②超声消融技术;③内膜下血管成形术。

3 讨 论

就老年人髂动脉闭塞病变的发病几率的提高,在治疗上,经临床诊断与研究,有效地采取了覆膜支架的介入术,井资料显示,凡是参与应用覆膜支架介入术的患者,恢复的效果比较快,而且近中期没有再出现不适,大大提高患者的希望,为患者带来生活和工作上的方便,有效的治愈和恢复老年人在髂动脉的发病率,就这项覆膜支架的介入术进行展开了研究与对比,发现在治疗髂动脉闭塞病变中,覆膜支架的介入术是治疗髂动脉病变中的疾病是首选方法。能大大的降低危险率,安全、微创、效果好、伤口也比较小。

现根据发病部位及病变的不同将粥样硬化的动脉分为五种类型,分别如下:①腹主动脉腹腔分支型;②两型或两型以上合并存在型;③腹主动脉远端及骼动脉型;④冠状动脉型;⑤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型。

在上述类型中,其中以第3型即主――髂动脉病变的发病率所占比例最高,占2/5,病程呈中和快速进展。所幸的是,该区域的粥样硬化所致阻塞倾向于向局部分段分布。因此有利于进行有效地进行覆膜支架的介入治疗,另外髂动脉闭塞的临床治疗的目的是为了缓解静息痛、促进溃疡结合和避免重大截肢术。肾动脉以下主、髂动脉硬化性闭塞是老年人下肢慢性缺血的最常见原因,髂动脉完全闭塞性疾病因其病变长度不同,在治疗选择上就存在很大难度,目前国内外的统一观点是,对于闭塞段较长的病变,无病变位置,均采取人工血管(或自体静脉)经腹膜和腹膜外入路行旁移植术;但对于闭塞段较短的病变,除手术方法外,介入治疗是一种很好的选择。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创新,经过临床的诊断与治疗,覆膜支架介入术已经被医学界广泛用于髂动脉、颈动脉、动脉及其分支、甚至冠动脉的闭塞等全身动脉,其应用程度已经超越最初的适用范围,所以见证了覆膜支架介入术在髂动脉闭塞的临床应用价值。

我们对于髂、股动脉闭塞性病变介入治疗适应症的选择原则是:①髂、股动脉闭塞段远端动脉分支结构及管径基本正常;②必须存在肢体缺血的症状,同时还应排除肢体组织已发生不可逆的坏死及肌肾综合征。介入治疗仅适用于长段狭窄或短段闭塞性病变,这种情况我们给予不同的看法,我们认为长段闭塞性病变介入治疗的技术难度明显高于长段狭窄或短段闭塞性病变,但两者疗效基本相同。我们认为对于髂动脉病变采取介入治疗,对于股动脉病变采取外科架桥术,二者综合治疗效果会更好。

选择适当的动脉穿刺入路,不仅是介入治疗的前提和基础,而且还是决定介入治疗是否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经肱动脉入路适用于双侧髂、股动脉均存在狭窄、闭塞性病变的情况,优点在于可以同时进行双下肢的介入治疗;主要缺点是导丝、导管走行距离较远,导丝开通操作及导管跟进过程中阻力比较大,同时,由于导管经过主动脉弓,操作中可能出现主动脉壁斑块脱落导致的脑梗塞。经对侧股动脉入路是最常被采用的动脉入路,适用于对侧髂、股动脉较通畅的情况。经同侧股动脉逆行入路适用于仅有髂动脉闭塞性病变而同侧股动脉较通畅的情况,优点在于导丝、导管距离闭塞段较近,操控性能比较好,开通成功率也比较高。

动脉硬化病变比较广泛,肢体缺血症状严重,而且伴发有多种严重的疾病,全身情况很差,难以承受大的手术创伤,采主、髂动脉腔内介入治疗与股深动脉成形相结合的方法,分期完成,不仅建立了流入道和流出道血流,而且手术创伤特别小,可在局麻或区域神经阻滞麻醉下进行,全身干预小,术后恢复较快,而且简便易行,对减轻疼痛和提高病人生活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股深动脉成形术难以达到股-动脉重建的临床效果,术后部分患者仍然有间歇性跛行症状,因此,对于具有远端可重建流出道血管的患者,如果全身情况允许对闭塞段血管行意向性内膜下途径再通,采取内膜下通道扩张成形,并植入镍钛合金覆膜支架覆膜支架与裸支架在主髂动脉闭塞治疗中的对比而进行的,特别具有前瞻性。这样为患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高危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安全、微创、疗效好。

4 结 果

结果内膜下再通操作全部获技术成功,无并发症出现。覆膜支架置放后血管腔内形态良好,血流通畅。所以说通过临床诊断效果显示,利用动脉内膜下再通术联合覆膜支架植入术治疗髂动脉硬化闭塞病变安全、有效,而且近中期恢复疗效良好。综上所述,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临床经验的积累,髂动脉闭塞病变利用覆膜支架的介入术治疗具有安全、有效、微创的优势。在临床已经被越来越多地应用治疗髂动脉闭塞病变中的治疗。现已经成为临床治疗的首选措施。与传统外科手术相比,介入治疗髂股动脉闭塞性病变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而逐渐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受,其中、远期疗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与外科手术相媲美。对于老年或难以耐受手术的高危患者,介入治疗更有其特殊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郭曙光,陈翠菊,周兴立急性下肢动脉栓塞中期手术治疗与预后[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0年05期

[2] 刘昌伟,管珩,李拥军,等术中髂动脉支架结合股动脉旁路术治疗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J]中华外科杂志,2001,39:29-31

[3] 刘昌伟,管珩,李拥军,等微创技术结合外科手术治疗重症下肢缺血[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1,1(1):6-7

上一篇:焦点解决短期治疗及其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 下一篇:早期肠内营养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治疗中的临床应...